第枯八章移民內遷固北地 白山黑水擒單於

第枯八章移民內遷固北地 白山黑水擒單於

當然也有一派朝臣主張不可放棄北地,主張不可放棄的朝臣又分為兩派,一派認為當竭盡全力賑濟北地百姓,趁此機會鞏固已經佔領的北地,一派則認為當內遷北地百姓,通過內遷來同化北地百姓。

眾朝臣議論后,三娘卻起身踱了幾步,最後緩緩說道:「北地不可丟,百姓可內遷。」眾朝臣都是心中一凜,只聽三娘續道:「北地游牧屢屢南侵,乃是我北患之重,此趟北伐好不容易平定北方,自當設置郡縣管治,不致其再成北患根源。然此時北地受災,急需賑濟,當內遷一部分百姓,以便賑濟。而剩下的北地百姓要渡過難關,不能只靠賑濟,當在北地行耕種之事,到秋收之時,當可自足。」

便有黃裳出班奏道:「北地耕種可行,但眼下已經開春,冬麥未下,已然錯過了種麥的時機了。」三娘笑着搖搖頭道:「北地除了可以種麥之外,其實可以種一季稻米的。」此言一出,朝臣都是議論紛紛起來,只因都知道,水稻只有在炎熱的江南才能種植,好似華北等地都不太種植。

三娘當下命九尾龜陶宗旺出班來,陶宗旺一直負責山東農事,在山東時,也曾隨商隊深入東北進行考察,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東北黑土地肥沃,可在最炎熱的七八月份種植一季水稻。

朝臣聽了后,恍然大悟,都佩服三娘想得長遠,連北地土地能種植什麼都去考察過了。三娘緩緩說道:「北地百姓需要遷移一部分入關安置,此乃是分化他們北地部族的做法,而我中原百姓,也當鼓勵遷往北地安居,以此讓我漢人在北地人口數量增加,方能徹底安穩北地。」

當下三娘命盧俊義當朝宣佈了北地此趟賑濟、遷移安置的具體章程。便是調集江南、淮南、京東西兩路糧食,賑濟北地百姓,賑濟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便是就地賑濟,一種是內遷賑濟。就地賑濟便是在北地就地賑濟百姓,但此種賑濟只賑濟旬月便停,而內遷賑濟則是在燕雲十六州各地設立賑濟之所,內遷百姓不但可獲遷移所費糧食,到了內遷之地安置后,還可得三個月的糧食賑濟,同時發給農具、谷種、土地,便在燕雲十六州安家。

同時鼓勵中原漢人北上,凡北上的漢人可分得土地,每人可分百畝土地,國家還免錢糧三年,以此鼓勵漢人北上。如今中原大地人口激增,山東路那裏人口也多,也會有不少人北上。當然遷移人口是個緩慢而且長的過程,但遭遇天災、戰爭時,人口的遷移會加快。

同時戶部也算出了賑災和遷移所需的錢糧,初步估計需要耗費八千萬貫錢糧,也好在北伐軍那裏攻破金國許多城池,得了不少金國搶掠獲得的金銀錢財,三娘已經命北伐軍海運江南,用這些戰爭所得去江南購買糧食。同時為了彌補糧食不足,三娘也命江南海軍遠道占城、婆羅洲等南洋之地去收購糧食。

由於海運的發展,運輸錢糧、人口到北地的所費大大減少,同時也刺激了海貿的進一步繁榮,自此之後,中華的海貿更加發達,此乃后話了。

三娘在京城坐鎮,籌辦如何消化安定北地的時候,北伐軍也已經到達了金國都城上京會寧。

建炎元年三月底,北伐軍左右兩路大軍包圍了金國都城會寧,城內只有不足八萬軍馬守衛,其中三萬便是咸平府決戰後剩下的親衛軍馬,只有這一部稍有戰鬥力,其餘的都是金太宗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

上京被圍之後,金國群臣也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當遣使求和,暫時忍下這口氣,待得國力恢復后,再圖復起。另一派則是堅持要抗擊到底,這派以宗弼為首,認為金國不能求和。

最後為了拖延時日,金太宗還是派出了求和使團前去面見北伐軍首腦。種師中與李綱也見了使節,但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便是要求金國去了皇帝號,只能稱藩王,而後要派質子入京,代表金國國主在二帝靈前守孝,而後割讓上京以南所有土地給宋國,賠償錢糧五千萬貫等等。

這種條件金太宗自然難以接受,宗弼便提議教親軍護衛,殺出一條血路來,突圍北上逃亡。金太宗見得如此,也只得聽從宗弼言語,他知道會寧城是守不住的。

建炎元年四月中旬,金太宗揮軍突圍,最後只余萬餘軍馬勉強突圍,宋軍攻破上京會寧,金國那尚未徹底完工的皇宮落入了宋軍之手。

攻陷會寧后,種師中將所俘獲的金國一干大臣、宗室、宮眷妃嬪等都押回開封獻俘,在會寧搜出金國搶劫遼國的金銀珠寶、玉璽典籍等等,種師中也一併運往開封。

最有意思的便是宋軍在攻陷五國城后,解救出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並一干遼國宗室和女眷,種師中也不敢擅自處置,一般的全部押送開封去了。

耶律延禧等遼國皇室被送到開封后,三娘命人好生招待,賜下府邸讓其安住,並厚加賞賜,當然賞賜之物都是搶奪金國所得之物。

耶律延禧等本在金國受盡凌辱,吃不飽、穿不暖,任人宰割,忽然被救出,自然是對宋軍千恩萬謝,隨後又遷到開封居住,當然是猶如地獄到天堂的感覺,加上三娘厚待,自然是感激涕零。

隨後三娘親自見了耶律延禧一趟,也不知與耶律延禧說了什麼,最後耶律延禧便公告天下,自去帝位,號令遼國舊部歸附宋國,遼地起兵的貴族都要歸順宋軍云云。隨後三娘以宋國女帝名義,冊封耶律延禧為遼王,便安居開封,不再回遼地去。

有了耶律延禧這個遼國末代皇帝的檄文旨意,宋軍便四處在遼地招撫遼國起兵抗金的貴族。只因此刻金國大勢已去,在遼地大小有數十股武裝勢力,多半都是遼國舊屬,用耶律延禧的名義招撫,大部分復遼軍都歸順了宋軍。當然也有野心膨脹的遼國貴族,自稱帝王的,或不聽耶律延禧旨意自立的,宋軍也不客氣,招撫不成便揮軍擊之,復遼軍連金軍都打不過,哪裏是宋軍精銳的敵手?

經過半年的清剿,至建炎元年九月,遼國舊地內的復遼軍已經基本都被招撫,少數反抗的也被徹底平定,也有部分西遷,前去投靠西遼的耶律大石去了。

另一邊,北伐軍岳飛所部統帥精銳騎兵數萬人,沿黑龍江繼續向北追擊金太宗,在白山黑水之間,緊追金太宗不放,最後金太宗被逼無奈,朝西逃竄。

也是經過半年多時光的追殺,最後金太宗和宗弼在蒙古貝爾加湖附近被追上,宋軍與當地蒙古八剌忽部聯合,徹底殲滅了金軍最後的力量。完顏宗弼死於亂軍之中,金太宗被俘,自此北伐金國大功告成。

岳飛押送金太宗回開封前,在貝爾加湖畔,大會蒙古諸部頭領,與蒙古諸部首腦盟約,商定與蒙古互市,而蒙古諸部臣服宋國,以為藩籬。

岳飛回朝後,向三娘奏請蒙古諸部會盟之事,三娘頒下蒙古八部金冊鐵劵,冊封蒙古八個部族首腦官職。當然八個官職哪裏夠那麼多蒙古部族分的?後來三娘這個八部族官職讓蒙古諸部陷於了互相的討伐之中,只因宋國這八部族官職只封給人口和牛羊最多的八個部族,封了官職的部族才有資格與宋國互市。是以八部族官職引起了蒙古諸部長達百餘年的相互廝殺,這當然是三娘的二桃殺三士之計。

金太宗被押回開封后,朝臣們都紛紛上表要處死金太宗,以報血仇,但三娘卻按下朝臣們,什麼冤冤相報何時了的仁義道德大話說了一通,最後安排將金太宗關押在二帝陵墓之處,終生為二帝掃墓守陵。這個安排看似寬赦了金太宗,實則如同歷史上金國關押二帝於五國城一般,金太宗在二帝的陵墓之內,天天過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被守陵太監欺辱,終生都未能再出陵園半步。

至於金國被俘的將官、宗室、女眷,三娘也不客氣,雖然沒殺他們,得到的待遇也是生不如死,將官、宗室被充作奴隸,販賣到南洋做苦力,女眷則被充作官妓,大宋上國對待罪婦自有流程,不似金國那般,搞個什麼浣衣局,大宋就是堂堂正正的將金國女眷充作了官妓。

至於金國在西面的殘部,被西遼和西夏聯軍剿滅,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懸念。隨後西遼遣使宋國,兩國重新結盟交好,西遼耶律大石也知道耶律延禧這個正統的遼帝還在宋國,是以也沒有入侵宋國的打算,於是便專心扭頭朝中亞發展圖霸,十年間,先後歸併了高昌回鶻王國、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刺子模國,以及康里部,建成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耶律大石在位時,一直與宋國保持良好關係,宋國通過西遼與西亞諸國貿易,兩國維持了長達十餘年之久的和平。

而另一個夏國則就不那麼安分了,只因在對金國的戰爭中,夏國並未攻佔多少土地,對宋國佔領金國大部分國土極為眼紅,同時也對宋軍攻佔橫山耿耿於懷,是以遣使入京,要求宋國歸還橫山之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襲水滸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逆襲水滸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枯八章移民內遷固北地 白山黑水擒單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