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三州易得 一賓難求

四七、三州易得 一賓難求

得知晉朝大將祖逖的死訊,後趙君臣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趙王石勒任命桃豹為豫州刺史,命令桃豹抓緊機會去奪取這幾年祖逖從後趙手中奪走的地盤。

晉朝廷任命祖逖的弟弟祖約接替了祖逖的豫州刺史、平西將軍職務。但是祖約沒有駕馭軍隊和治理地方的才幹。而且見利忘義,吃喝玩樂。沒有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前幾年從范陽率領家族百十人前來依附祖逖的李產,看到祖約玩物喪志,對他的親友們說:「因為北方戰亂不斷,所以咱們千里迢迢來此投奔祖逖避難,希望能夠保全宗族。但現在觀察這個祖約,發現這個人志趣很不正常。所以我建議,咱們應該早作打算,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回歸故鄉算了。」

於是,李產率領子弟幾十人離開豫州回到了范陽。

桃豹調集軍隊,向河南發起攻擊,逐漸佔領了襄城、城父,又將譙城團團圍住。豫州刺史祖約抵擋不住,只好撤退到壽春。

石勒派部將石良攻打兗州。晉刺史檀斌貝奮力迎戰,被石良殺死。將軍李矩因為軍隊潰散而逃回京都。

東晉兗州刺史郗鑒,被石虎大軍所逼,只得退至合肥。

於是,徐、兗、豫三州的大多地方,又被石勒後趙佔領。

王敦之亂爆發,石勒得知,更是喜不自勝。劉隗帶領家屬兵丁幾百人投奔過來,石勒大加讚賞,石勒馬上任命劉隗為尚書右僕射,對這種人才給予重用。

劉隗透露說:「兗州刺史徐龕真是個有意思的人啊。本來是晉朝泰山太守,後來晉朝派他攻伐周撫,因不滿朝廷賞罰不公,他投降了咱們趙國。後來他殺了幾名咱趙國將領,又欲投降晉朝,司馬睿厭惡他朝三暮四,沒有同意。他害怕腹背受敵,就將妻子兒女送給趙國做人質了。可是,陛下相信他就真的一心一意歸附咱趙國了嗎?」

石勒疑惑地說:「怎麼了?他還是反覆無常嗎?」

劉隗笑了,說道:「說來真可笑啊,去年他又向晉朝遞降表了,重新提出歸降晉朝……」

石勒一聽大怒,馬上命令石虎:「只知道這個小子討厭,沒想到這個小子竟然最他媽的討厭。你帶領四萬兵馬,馬上把他給我滅了。」

石虎很輕鬆地攻下了徐龕的老巢泰山,活捉了徐龕。馬上派人把他送到襄國交給趙王石勒處置。顯然石勒對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恨之入骨,石勒命人把徐龕裝到布袋裡,用棍棒痛打一頓,然後從襄國百尺城樓上丟了下來。

石虎把徐龕送往襄國之後,就著手處理俘獲的3000士兵問題。他派手下士兵在野外挖坑,準備把徐龕的3000士兵統統活埋掉。

不料突然有人來到石虎面前說道:「阿彌陀佛!老衲求個情,看在老衲面子上,就饒了這些士兵吧!」

石虎一看,正是趙國的大和尚佛圖澄。便問道:「神僧怎麼也到了這裡呢?」

佛圖澄說:「老衲最近在咱們趙國轉了一大圈兒。這幾年咱們趙國的地盤不斷擴大,我也不斷四處走動,盡量把佛法傳播到全國各地。並在各地又新建了一些佛寺佛塔。有道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所以老衲請求將軍放了他們。」

石虎低著頭,猶豫了一會兒,向那些俘虜們說道:「你們跟著徐龕死命抵抗,讓我損失了不少的好兄弟。本來我想為那些與我朝夕相處、跟你們作戰戰死的弟兄們報仇,活埋了你們。現在突然之間來了這個讓我欽佩的活佛神僧替你們求情,我只好同意。你們想活命的,趕緊感謝這位神僧的救命之恩吧!」

3000多人的俘虜一齊跪倒,含著熱淚感謝佛圖澄的救命之恩。

石虎當著佛圖澄的面,讓這些俘虜自由選擇出路:願意加入石虎隊伍的留了下來,願意回自己老家的,放他們回去。

把這些士兵都安排完了,佛圖澄突然對石虎將軍說:「你先忙著吧,估計一會兒趙王的命令就下來了,要讓你們回襄國參加一個葬禮……」

石虎大吃一驚,問道:「誰去世了呢?」

佛圖澄低下頭,沉痛地說:「咱們的大執法、百官僚首。」

石虎「哦」了一聲。

佛圖澄說:「謝謝石將軍剛才給了老衲一個薄面,救了幾千士兵的性命。老衲還要去冀州去處理點兒事情,要先行一步了。」

石虎跟大師佛圖澄告別之後,果然,兩個時辰之後,襄國傳令兵來到,讓石虎他們回師襄國參加大執法張賓的各種殯葬儀式。

石虎不由得心中暗暗欽佩佛圖澄:「真乃神僧啊!」,於是下令安撫好當地百姓之後,全軍撤回。

再說佛圖澄,他為什麼要去冀州呢?

因為冀州此時已經暴雨成災。

連續十幾日的暴雨,讓冀州平原變成了一片汪洋。

佛圖澄把禪杖往水裡一丟,就形成了一葉扁舟,佛圖澄一躍而上。扁舟好像懂得主人的心意,穩穩地載著主人,向著冀州方向飛馳而去。

佛圖澄細細觀察著冀州的形貌,判斷著如何才能讓冀州大地雲散雨收,洪水退去。

突然間他眼前一亮,心頭的那扇窗豁然開朗:「哦,原來是南宮塔即將倒塌毀掉啊!還好,老衲來得還算及時,還有救。」

南宮的普彤塔始建於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坐落於冀州,即現在的河北省南宮市。普彤寺是河北乃至全國最早的寺廟,它比號稱「中國第一寺」的洛陽白馬寺的建寺時間還早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漢明帝劉庄隨其父光武帝劉秀被王莽追殺時,曾在南宮駐蹕,並在大風亭下對灶燎衣、吃飯歇息。劉秀對兒子劉庄說:「此地真是風水寶地啊。」結果經過此風水寶地之後,劉秀一改往日狼狽逃竄,被人追殺的尷尬境遇,走上了縱橫中原,事業逐步強盛的順景。於是,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在回洛陽途中,明帝劉庄命令他們在南宮大風亭附近修建佛塔,是為南宮普彤塔……

佛圖澄來到已經嚴重傾斜的普彤塔下邊,見很多普彤寺里的和尚們一籌莫展地冒雨站在塔下,眼睜睜地看著佛塔慢慢地傾斜、慢慢地將要徹底垮塌掉。

正在這危急時刻,佛圖澄趕到了。他二話不說,揮起禪杖使勁往塔身上一頂,嘴裡念叨著:「你可一定站直了,千萬別趴下!倒了南宮塔,淹了冀州窪!老衲決不讓你倒下!」。

說來也怪,這傾斜著的寶塔在佛圖澄面前也很乖,突然之間一下子就又恢復了「立正」的姿勢。

普彤寺里的眾僧,一下子歡呼起來,然後齊刷刷跪倒在雨水裡,說道:「感謝神僧,感謝神僧!」

佛圖澄笑著說:「好了,南宮塔只要不倒,這冀州地面的洪水就不會泛濫成災了。這十五天的雨也該停了吧?」

眾僧茫然地看著雨蒙蒙的天空,心裡說:「陰雨綿綿了這麼些天了,你說讓它停下他就停下嗎?」

但是,說話之間,雨竟然真的停了下來。

然後大家更奇怪的是,洪水真的也在快速的退去,沒一個時辰,冀州大地基本恢復原貌。

將近1700年過去了,南宮的普彤塔依然傲然挺立在燕趙大地,這裡一直流傳著「倒了南宮塔,淹了冀州窪」的民間故事。

永昌元年(322年),後趙大執法張賓因病去世。石勒親自來到張賓家中,放聲大哭。悲哀嚎啕之聲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石勒追贈張賓為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曰景。

石勒的眼前總是一幕幕回放著張賓在世時的情景:從張賓提劍軍門大呼請見開始來投奔,期初未受到重視,到屢次建議百發百中而成為石勒智囊團的謀主。真是「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毫不誇張地說,成就石勒基業的奠基人,張賓的功勞是最大的。

到他後來受到石勒重用,擔任右長史、大執法,封濮陽侯之後,官高爵顯,位冠僚首,卻又時時處處謙虛謹慎,虛懷若谷。始終保持低調。百官不分職務大小,只要造訪他,他都能成誠心以待。肅清百僚,不拉幫結派,在朝堂則直言敢諫,言必有中。出了朝堂則能清廉自首,愛護百姓。這樣的好官,怕是難找第二個了啊……

下葬時,石勒依依不捨,送張賓靈柩送到正陽門。他望著遠去的靈車,淚流滿面,對左右隨從說:「老天爺難道不想讓我成就事業嗎?為什麼奪走右侯這麼早啊?」

此後石勒以程遐為右長史,讓這位國舅接替了張賓之位。一旦程遐等大臣說話、謀略跟石勒心意不能想通,石勒就牢騷滿腹,大罵這些僚屬沒有一個能夠比得上張賓的。

石勒感嘆說,「右侯你早早地離開了,讓孤王與這幫蠢材一起共事,是你的原因還是老天爺的原因呢?這樣對待對待孤王真是太殘酷了啊!」然後就整天大哭。

張賓墓的遺迹有二處,即內丘縣鐵頂墓和南和縣張賓墓。

1.內邱鐵頂墓

內邱鐵頂墓,在內丘縣城南,相距十二里,鐵頂墓村東側,西依京廣鐵路,墓主是後趙右侯張賓,相傳墓頂用鐵汁封灌,故曰「鐵頂墓」,現今墓高4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3米,上有44棵古柏,四季青翠,村以此名。墓主張賓未投靠石勒前,曾在中丘(今內邱西約20里)王劉淵帳前任都督,有政績,深受中丘人敬重,死後中丘人可能葬其衣冠為墓,曰衣冠冢,具體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2.南和張賓墓

南和張賓墓,位於南和縣西十二里張相村東南,原墓呈長方形,南北長40米,東西寬30米,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張賓墓原有封土和墓碑,在1956年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確認為張賓墓,並被列為邢台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惜1965年時張賓墓封土被挖與地平,墓碑移作均濟閘砌牆,殘留文字「勒親臨哭之,張賓,張賓!天何喪其早也!」清晰可讀。在挖土時出土大量紅砂石殘片,據考察是建墓時留下的石料殘片,墓室還在深處,有待進一步挖掘考察。

給讀者的話:

喜歡本書,就多多收藏和推薦吧,這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四七、三州易得 一賓難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