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王敦叛亂 攻進建康

四六、王敦叛亂 攻進建康

永昌元年(322年)正月,王敦舉兵向建康進發,以誅劉隗為名並向朝廷上奏劉隗的罪狀。王敦的死黨沈充也在吳興舉兵響應王敦。

沈充(?-324年),字士居,吳興人。《晉書?列傳第六十八》說他:「少習兵書,頗以雄豪聞於鄉里」。深得王敦器重,推薦他擔任了參軍,後來擔任宣城內史。

王敦對朝廷不滿,多次揚言要造反。沈充也多次提出過反對意見,但王敦反意已決,不聽勸諫。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上表討伐劉隗,沈充積極招募兵士響應,王敦任命他為都督,統率東吳軍事。

沈充向王敦推薦同郡錢鳳。王敦任命錢鳳為鎧曹參軍,這二人都支持王敦反叛。

王敦大軍開到蕪湖時又向朝廷上奏另一位寵臣刁協的罪狀。司馬睿對王敦的行為十分憤怒,於是決意與他決戰,要親率六軍與王敦對抗,並命令劉隗和戴淵回建康準備防衛王敦的進攻,又下令:不管是誰,只要斬殺王敦就可被封為五千戶侯。

在朝中任光祿勛的王敦兄長王含聞訊趕緊悄悄去找丞相王導,他對王導說:「王敦已經反了,咱們也該考慮一下咱們的退路了。」

王導若無其事地說:「什麼退路呢?」

王含說:「王敦造反,司馬睿對王敦無可奈何,可是對咱這些在都城的同族同宗,扔一句話就能滅門啊!當今之計,咱們應該去投靠王敦,即便不找王敦,也該離開這裡,躲藏起來。以免滅門之災。」

王導搖了搖頭,說:「我哪裡也不去。」

王含說:「你功勞再大,當皇帝的不信任你,把你架空這還是輕的。如果劉隗、刁協在司馬睿耳朵邊兒加把柴禾,司馬睿的火氣大起來,就會要了你的命。還是趕緊逃走吧!世界上沒賣後悔葯的。」

王導看也不看他,一直保持沉默。

王含見王導意志堅定,便說了一聲「我走了啊。」自己偷偷乘船投奔了王敦。

王敦在蕪湖駐紮下來,是為了等候梁州刺史甘卓——本來說好同他一同進攻的。

王敦並沒等來甘卓的大軍,等來的是甘卓的參軍孫雙。

王敦張口就責問孫雙:「甘卓怎麼搞的啊?說好了一同進軍,怎麼等到現在又沒動靜了呢?」

孫雙說:「甘將軍派我來是讓我轉告大將軍,還是算了吧。他不想跟朝廷對著干。也讓我勸你趕快懸崖勒馬吧。」

王敦說道:「開弓沒有回頭箭!你回去告訴老甘,讓他馬上帶兵前來,共同舉事。事成之後,我一定把他封為公爵。」

孫雙說:「那我回去看看他是啥意思吧。」然後就回去了。

王敦也想得到湘州刺史司馬承的支持,寫信告訴司馬承,讓他擔任軍司,共舉大事。但是被司馬承嚴詞拒絕了。

王敦左思右想,感覺自己若是起兵繼續前進,雖然沒有了祖逖那樣的強勢對手,但是背後有甘卓這樣的老將,也可能會是自己的心腹之患啊。他見許諾給甘卓公爵之職,甘卓仍然猶豫不決,按兵不動,便讓人叫來參軍樂道融。

王敦對樂道融說:「你前往襄陽跑一趟,一定要設法說服甘卓,讓他跟咱的大軍共同起事我才能放心。」

樂道融應了一聲就走了。

再說甘卓,這個人本來就是個猶猶豫豫,首施兩端的大老頭子。他對王敦的反叛行為一會兒贊成,一會兒反對。

開始王敦邀請他共同起事,他同意了。結果沒幾天就後悔了,就派參軍孫雙去勸說王敦不要起事。結果王敦讓孫雙告訴他共同起兵之後,給他個公爵,他又感覺那樣挺好的,便又想跟王敦前去會師。

不料這時候湘州刺史司馬承派主簿鄧騫來勸甘卓反對王敦,支持朝廷。又讓這個老頭子猶豫起來。雖然鄧騫多番規勸,但甘卓仍然不能決定立場。

這個時候王敦的參軍樂道融來到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執行王敦任務的「使者」卻是王敦的反對者。樂道融憤恨王敦目無君上,圖謀奪位的行為,於是他背叛王敦,反而勸說甘卓與他合作,襲擊王敦的根據地武昌。

甘卓聽后終於有了主意,做出了決定:「命令參軍司馬贊派人通知巴東監軍柳純、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譚該,王敦叛逆,命令他們率兵討伐;命令孫雙負責到台城上報,並聯絡司馬承和廣州刺史陶侃,正式討伐王敦。我將自領中軍起兵向武昌進攻。」

甘卓宣布進攻武昌后,武昌百姓都大驚逃散,而朝廷接到甘卓反王敦的上奏后都十分高興,並任命甘卓為鎮南大將軍、侍中、都督荊梁二州諸軍事,荊州牧。

王敦派南蠻校尉魏義率軍二萬進攻湘州治所長沙,因長沙城城池不穩固而又缺乏軍需儲備,眾人都十分恐懼,有人勸司馬承放棄此城投靠陶侃或退守零陵或桂陽,但司馬承堅持要嬰城固守。甘卓寫信給長沙城的司馬承,建議採用圍魏救趙的計策,由甘卓出兵沔口斷絕王敦歸路,藉以解除長沙之圍。但司馬承勸他直接攻擊王敦。

又趕巧了——這個時候,王敦也派人來跟甘卓求和,來的人是甘卓的弟弟甘昂。甘卓的老毛病又犯了——猶豫起來沒完沒了,在豬口駐軍停滯不前,並且一直停了數十日靜觀其變。

王敦抓住戰機,一直猛攻向前。

公元322年二月,被召還建康防守的劉隗回京時受到百官在道上歡迎。劉隗一身戎裝,端坐在馬上,意氣洋洋,鎮定自若。

劉隗入宮后與刁協要求司馬睿因王敦叛亂應儘快誅滅琅琊王氏,但遭到司馬睿拒絕。於是劉隗、刁協心生畏懼,他們心裡清楚:司馬睿不殺琅琊王氏,顯然是為皇室留了一條後路,也充分說明司馬睿剷除王敦叛亂的決心並不徹底。但是王敦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並且指明了就是來殺劉隗、刁協的,不管這理由是真是假,你說劉隗、刁協在此情況下,能不倒吸一口涼氣嗎?

王導為代表的琅琊王氏,當然不是傻子。在丞相王導親自帶領下,宗族子弟二十多人連續多日到皇宮門前請罪。

武城侯周凱正好進攻面聖,遇見王導。本來周凱就跟王導、王敦關係不錯,所以王導就對周凱說:「我這一家老少百十口子,可就全託付給您了!」

周凱一句話也沒說,徑直走了過去。

周凱進宮后,交上自己的奏摺,向司馬睿奏道:「王敦雖然作亂,但是跟王導沒有關係。現在王敦造反,臣懇求陛下不能連累無辜,不要牽扯到整個琅琊王氏,現在王導帶領王氏子弟跪在宮門口好幾天了,臣以為不應該讓王導他們戰戰兢兢跪在宮門外這麼長時間……」

司馬睿說:「好吧,朕答應你就是了。」

周凱高興地說:「聖上英明。」

等周凱走出宮門的時候,王導還帶領著王氏弟子跪在宮門口。

王導怯生生地問道:「皇上怎麼說的呢?您幫我們一家子求情了嗎?皇上治不治我們的罪呢?」

周凱大概是想學習雷鋒做好事,當無名英雄。便故意賣了個關子:「今年把亂臣賊子剿滅了,一定能夠拿到斗大的金印掛在胳膊肘上。」

王導一聽:這是什麼話啊?著三不著兩的——看來他周凱不給我王導幫這個忙啊!

你說你周凱也真是的,人家一家子,都心急火燎地期盼救星呢,這個火燒眉毛的關鍵時刻,你卻跟他們玩深沉,他們心裡能不記恨你嗎?

過了半天,皇帝下令了:「王敦造反,跟沒參與叛亂的琅琊王氏無關。」讓跪著請罪的王氏一族平安回家,不必擔心受到連累。王導這才放下心來。

皇帝司馬睿下令:「任命王導擔任前鋒大都督,戴淵任驃騎將軍,周札為右將軍、都督石頭諸軍事。」皇帝還命令王導、王敦的堂弟王廙(yi)去勸說王敦,但王敦不聽,甚至留下王廙自行任用。

王敦一路沒費多大勁兒,就打到了建康外圍。

見王敦逼近都城,司馬睿命令劉隗守金城,周札守石頭城。司馬睿親自領軍在城郊準備迎戰。

王敦兵臨石頭城,打算進攻金城,打擊劉隗。

部將杜弘對王敦說道:「聽說劉隗訓練了不少的敢死隊員,所以我認為劉隗防守的金城不易攻克。我建議先攻石頭城。因為周札對士兵少有恩德,大伙兒都不服他,這樣石頭城可能比較易於攻克,而石頭城一旦被擊破,劉隗就會退走。」

王敦聽從了這個建議並進攻石頭城(建康西邊的軍事要塞),果然周札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王敦因而佔據了石頭城。

司馬睿一看王敦都攻進「家門口」了,也急紅了眼。於是命令劉隗、戴淵、刁協、王導、周顗、郭逸和虞潭等率軍大舉進攻石頭城,但不幸的是都被王敦大軍打敗。

太子司馬紹是個智勇雙全的人才,他得知諸軍兵敗后打算親率部分將士去跟王敦決一死戰,但在太子中庶子溫嶠的多次勸說下沒有出戰。

公元322年三月,王敦在石頭城中擁兵自重,不入宮朝見司馬睿,還放縱他的士卒四處搶掠。於是當地大亂,官員都逃走了,只餘下安東將軍劉超率眾與兩名侍中侍奉司馬睿。這時司馬睿一看大勢已去,也只好脫下戎服,派使者向王敦求和。

這時,兵敗的刁協和劉隗回宮見司馬睿,司馬睿流著淚對二人說:「兩位愛卿,你們快點兒逃走去避禍吧,晚了恐怕朕也沒法保護你們啊!」

這時候,劉隗和刁協也流著淚勸司馬睿:「那聖上要多保重!」

皇帝也撥給了他們二人一部分人馬保護他們逃走。

刁協因年老而不能騎馬,又對人沒有恩情,平時喝醉了,說不定罵誰。所以元帝指派衛兵給刁協當隨從時,這些衛兵竟然全都推辭,沒有一個「志願者」。皇帝只能硬性指派了幾個人護送刁協。所以刁協一行離開都城沒多遠,剛走到江乘刁協就被殺了,首級被送到王敦那裡。後來司馬睿得知刁協被害,馬上秘密派出「暗殺小組」,後來將殺害刁協的兇手幹掉了。

相比之下,劉隗逃跑還是比較順利的,他帶著幾百人的隊伍,攜帶著家屬子女向北逃去,歸順了後趙。

司馬睿此後便命令百官到石頭城去拜見王敦。還任命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王敦一邊假意辭讓,一邊繼續攻破了建康。

既然朝廷失敗,向王敦求和,本著「求和」的誠心誠意,司馬睿只好同意王敦任意處置朝中大臣。

王敦責備王導說:「我早就說過,司馬睿不靠譜兒,當年咱們就該按我說的,讓司馬睿靠邊站,立個年齡小的當皇帝,那樣他肯定比司馬睿聽話。你看看,你當初不聽我的話,結果你我都受到排擠和牽制,導致了內亂,幾乎讓咱們琅琊王氏滅族。」

王導說:「咱們是做臣子的,是在保著司馬氏打天下。不能有控制朝廷控制皇上的心理。也就是不能有不臣之心。我贊成你清除奸黨,但不同意你擾亂朝綱。」

王敦說:「我爭論不過你,但我從來就佩服敬重你。你說吧,讓我清除誰。」

王導說:「是你帶領大軍殺了過來,要求『清君側』的,你自己看著辦。」

王敦說:「主要人物劉隗歸附石勒了,刁協也被殺了。現在其他有威脅的就是戴淵和周凱了。戴淵我是一定要殺的,至於這個周凱是該重用還是該殺掉,因為過去跟咱的關係不錯,我還拿不定主意,你說,這個周凱可以重用嗎?」

王導不置一詞。

王敦繼續問道:「那就是該殺掉他了?」

王導想到了前段日子,在宮殿門口面對著自己茫然無助的表情,周凱事不關己,超然物外的瀟洒神態,就覺得這人可惡。但是王導不喜歡殺人,所以他還是沉默以對。

王敦說道:「好吧,那我就殺掉他們了。」

王導還是沒有說話。

於是,王敦下令,殺掉了戴淵和周凱。

可是沒過幾天,王敦弄來了最近一個時期的奏章,王導在清理過程中,發現了周凱寫給皇帝的奏章,奏書裡邊言辭懇切地請求皇上不要因為王敦造反,就牽連到王導等琅琊王氏其他無辜人員……

王導一下子傻了。半天才哽咽著說:「我雖不殺伯仁(周凱的字),伯仁卻因我而死啊!我在迷迷瞪瞪中犯了大錯誤啊。」他痛哭流涕,悔恨不及。

從此,「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便成了一句成語。

王敦見太子司馬紹勇敢而又有謀略,而且受到朝野上下的一直擁戴,感覺這個人,將來有可能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王敦於是打算給他安個不孝的罪名廢了他。以免日後阻礙自己專政。

於是,又一次賓客聚集一堂的時候,王導故意說司馬紹不孝的故事,而且說:「這是溫太真(溫嶠的字)說的。他做過東宮率,後來在我手下做司馬,很了解太子的情況。」

一會兒,溫太真來了,王敦擺出威嚴的樣子,問溫太真:「皇太子為人怎麼樣?」

溫太真回答說:「小人無法揣測君子。」

王敦氣急敗壞,想用自己的威力逼迫溫太真順從,就再次兩眼放火地逼問道:「你說!太子哪裡有點兒好呢?」

溫太真大概也聽到王敦散布太子不孝的言論了,這時他還是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太子深謀遠慮,不是我這樣見識短淺的人所能理解的。但是從按照禮法侍奉雙親來說,太子可以說是非常孝順。」

其他人也都隨聲附和說:「是的,溫太真說的對。」使得王敦廢掉太子的圖謀無法得逞。

王敦隨意任免百官及軍隊領導,影響數百人,但決策朝令夕改,只是隨心而作。

四月,王敦回到武昌,但仍遙控朝政。後來自己加封自己寧、益二州都督。

甘卓知道王敦得勝並殺害周凱等人後,又得到王敦命令台城假傳的聖旨。旨意說「皇上害怕甘卓攻擊武昌會逼王敦劫持皇帝」。於是甘卓決心撤回襄陽。都尉秦康和樂道融勸甘卓分兵截斷彭澤湖口,斷絕王敦在武昌和建康兩批軍隊的接觸支援,讓王敦士眾自動離散。但甘卓十分堅決,斷然拒絕。

同時,攻打長沙的魏義手下捉住了司馬承派出城去求援的周該和周崎,魏義向周崎說王敦已擊敗朝廷軍隊,主掌建康朝政,而甘卓亦已回襄陽,援軍不會再來,要周崎去勸降,瓦解軍心。周崎假意答應但卻和城中人說援軍快到,鼓勵繼續堅守,最終遭到殺害,周該亦被拷打至死。

及後魏義攻擊轉猛,又將王敦送來的朝廷文書射入城內,城內的人知到朝廷戰敗都十分惆悵和惋惜。兩軍攻守一百多日後,衡陽太守劉翼戰死,士卒死傷很多。最終長沙城被攻破,司馬承被活捉。

魏義又以檻車送司馬承和舂陵縣令易雄到武昌,王廙(yi)受王敦之命在押解途中殺害了司馬承。易雄被押到武昌后仍然意志高亢,從容鎮定。王敦反倒敬畏他言辭剛正,將他釋放。但王敦不久還是派人將他暗殺了。

甘卓到襄陽后,家人都勸他防備王敦,但甘卓不聽,命手下士兵解甲耕作,每聽到別人勸他防備王敦的諫言都會大怒。

襄陽太守周慮受了王敦的密令,假稱湖中有很多魚,要甘卓將手下士兵都派去捕魚。隨後周慮領兵來到甘卓寢室襲擊甘卓,並將他殺死,斬下頭顱送交王敦,又殺害了甘卓的幾個兒子。後來王敦任命自己的心腹周撫代替甘卓的位置。

王敦掌握朝政后,四方的朝貢大多都進了他的府第,同時將、相、州、牧的任命皆由他掌握,所任用的都是他的親信或琅琊王氏的族人。同時又以沈充和錢鳳為謀主,對這二人是言聽計從。又任用諸葛瑤、鄧岳、周撫、李恆、謝雍等人,更縱容沈充等人胡作非為。王敦堂弟王棱多次勸諫王敦,卻遭到王敦暗殺。

由於朝政大權在握,王敦得意洋洋。生活更加荒淫無度。每當酒後就用如意敲打著唾壺(痰盂),高聲吟誦曹操的詩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聲音高亢,神情激昂。可是被他敲壞的唾壺數不勝數,壞了一個又換一個。

身邊的美女也是如此,厭倦了一個再換一個。

他的屬下因而勸諫他,說:「您這樣樂此不疲,把身體都搞垮了。再這樣貪圖美色,將更加影響您的貴體安康。」

沒料到王敦卻非常痛快地說:「這很簡單!」於是隨即打開大門、側門,一下子把家中數十名婢妾放了出去,任憑她們愛去哪裡去哪裡。當時的人們對此都十分驚異和讚賞。

這樣,一個不是皇帝的大將軍王敦把持著朝政,一個身為皇帝的司馬睿卻成了傀儡。

司馬睿憂憤成疾,公元322年十一月初十,元帝病死。

十一日,由太子司馬紹繼位。實行大赦,尊生母荀氏為建安郡君。歷史上稱為晉明帝。

晉明帝即位后,跟王敦又展開了新的鬥爭。

給讀者的話:

如果讀者對此書感興趣,收藏就是最大的支持。現在點擊量不小,但是收藏數還是很可憐啊。拜託各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刀叢佛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刀叢佛影
上一章下一章

四六、王敦叛亂 攻進建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