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華北態勢,以圍代攻

第三百零四章 華北態勢,以圍代攻

感謝zhenzhen111,luchengzhong,160514190629203,shukecheng,宮崎俊,frb9898,kky777,亞布拉漢,暗黑伯爵,摩人等書友的打賞月票,祝朋友們萬事如意。

********************************************************************

「這老犟頭兒!」王桂花挺生氣,張了張嘴,又把更難聽的話咽到了肚裏。

姜俊鳳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算了,他不理咱們也沒什麼,等時間長了,他的想法會慢慢轉變過來的。」

「轉變不轉變的,反正他在村上也說了不算啦!」王桂花伸手指了指一戶人家,說道:「新村長俺看不錯,讀過書的秀才,為人也和氣,老孫頭兒可趕不上人家。」

姜俊鳳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在自家門前與王桂花分手告別。

……………

一九三九年,日本華北方面軍針對戰局形勢,將這一年度的肅正作戰計劃分三期施行:第一期一九三九年一月至五月;第二期一九三九年六月至九月;第三期一九三九年十月至一九四零年三月。

而確定的肅正作戰地區又分為冀中作戰、魯西作戰、晉東作戰(一號作戰)、太行山脈肅正作戰、魯南作戰、五台作戰(十號作戰)、掃蕩北部山西軍作戰(N號作戰)等。

冀中平原就不用說了,盛產糧棉,人口稠密,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富庶而被八路軍稱為中國的烏克蘭,日軍則稱其為八路的兵站。

這樣一個雙方都勢在必奪的地區,爆髮長期殘酷的戰鬥,是難以避免的。多田峻一面用鐵路、公路分割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繫,一面命令集中冀中的部隊以前所未有的耐心反覆進行掃蕩、蠶食和封鎖。經過這些行動,冀中的日軍確實取得了相比以前更為成功的戰果。

從地圖上便可以看到,有華北糧倉之稱的冀中根據地,在日軍的進攻下形成了由北向南、由西向東的退縮局面,很多縣城、大鎮都淪陷了。

從日軍的作戰計劃和作戰區域來看,華北日軍雖然開始重視GC*D武裝,但在戰場上,這種認識並沒有始終如一地加以實施。對於互有矛盾的重慶和中G兩方,究竟以哪一方為真正的敵人模糊不清,在戰場第一線應該以誰為打擊目標。判斷也並不清晰。

也就是說,日軍的肅正作戰計劃是誰都打,不光是中G的軍隊,還是歸屬重慶的沈鴻烈、于學忠等部,閻錫山的晉軍,也都在打擊之列。

究其原因,固然由於中國派遣軍及日本政府的基本佈局,一貫以國*軍勢力為主要敵人,粉碎其繼續作戰企圖為目標,從而致使作戰觀念不能統一。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卻是多年來存在於整個日本陸軍的「殲滅野戰軍」的戰略教條所起的作用。

而多田峻將華北的重點清剿鞏固地區指向冀中,目光是毒辣的。華北大糧倉——冀中平原,作為平原地區,不僅富庶、人口眾多,也更有利於發揮日軍的機械化優勢。

如果能消滅八路軍,或將八路軍逐出平原,不僅能確保其佔領的平、津等要地和津浦、平漢等鐵路運輸線的安全,也斷絕了八路軍的物資和兵員的最大供給地。

集中力量的掃蕩、攻剿,日軍取得很大的戰果,至一九三九年夏秋,日軍已經侵佔了冀中區的全部縣城和主要集鎮,並大修公路,廣設據點,還不時集結兵力,梳蓖拉網,進行「掃蕩」作戰。

對於魯豫皖邊區的崛起,多田峻並不是沒有注意到,但他有他的難處和苦惱,最主要的便是兵力不足。

至1939年秋冬,敵原進攻華北的老師團,已被調至武漢、廣西或回至朝鮮和日本國內,進行要地守備、作戰、休整。華北的守備則由新成立的第32、第35、第36、第37、第41師團等部隊擔任。這時敵在華北及內蒙的部隊,為九個步兵師團、一個騎兵集團、十二個擔任治安作戰的獨立混成旅團、一個野戰重炮兵旅團、一個飛行團。

總兵力為二十五萬餘人的華北方面軍,既要警備廣大的佔領區,還要把相當一部分主力擺在黃河邊和中條山,與國*軍對抗。在當時,偽軍的數量和規模還不是特別大的時候,多田峻能夠調動的機動兵力並不多。

為了彌補兵力不足,多田駿只能利用鐵路和新修的公路,向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並以一部分兵力採用高度分散配置的方法,對抗日根據地推行偽化與進行封鎖。

正因如此,華北日軍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對敵後抗日武裝來說,還不算是壓力如山而來。不僅八路軍還在支撐,還在發展;隸屬於國*軍系統的敵後武裝,比如龐炳勛、孫良誠、于學忠等部隊,也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失。

而就在多田峻頻繁向總部請求援軍,以改善華北治安狀況,並有望得到批准的時候,國*軍反動的冬季大反攻,又把他的期望擊碎了。

冬季大反攻給了日軍以沉重打擊,使日軍認識到國*軍的實力還很強,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極大削弱。所以,日軍更改了繼續從中國戰場縮減軍隊,以及增后華北的計劃,準備繼續對國*軍進行短切突擊形式的進攻。

當然,主戰場便是長江中上游地區,作戰部隊也以十一軍為主。為解決十一軍兵力不足的困難,日軍還從南京、蘇州等地的守備部隊中抽調了兵力,對於多田峻的請援自然就置之不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多田峻深感要對魯豫皖邊區實行重兵掃蕩困難很大。因為新七軍的實力已經從幾次戰役中有所體現,周邊還有第三集團軍、七十六軍、騎八師,甚至大別山的桂系部隊等十幾萬國*軍能提供支援,至少要動用三到四個師團的兵力才有可能取勝。

這不同於掃蕩八路軍的根據地,一個大隊便能獨立作戰,亂七八糟的幾個師團、旅團各抽出一部分兵力,便能來個什麼九路、十路圍攻。而要打擊魯豫皖邊區,一個聯隊的日軍也未必敢單獨行動。

但新七軍已經入魯,放任新七軍發展又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多田峻認為對冀中、冀南平原地區抗日武裝的軍事壓力不能減輕。在他看來,將華北糧倉握在手中,就可將太行山的八路軍置於死地,這是堅定不移的策略。如果半途而廢,已經取得的戰果就將全部喪失。

綜合考慮之下,多田峻決定先以圍代攻,限制新七軍向北發展的空間。為此,他命令駐山東的第12軍司令土橋一次結束對魯南于學忠和八路軍的掃蕩,調主力前往魯西南,與駐荷澤、濟寧、袞州、徐州的日軍一起,對魯豫皖邊區實行包圍。

為解決第12軍機動兵力不足的困難,多田駿又從第26師團中抽調駐山西省朔縣的井手儀定大佐之獨立步兵第11聯隊,駐天津的中國駐屯步兵第2聯隊一個大隊,使圍困魯豫皖邊區的日軍達到了二十八個步兵大隊。

按照計劃,第12軍主力將由兗州西進,沿濟荷(濟寧、荷澤)公路各要點佈防。穩定防線后,先抽出部分兵力對防線以北的八路軍魯西根據地的汶上、梁山等地進行掃蕩,解除八路軍擾襲其背的威脅。然後,再伺機從完成冀南春季掃蕩的部隊中抽調獨立混成第7旅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南下,在荷澤西面形成攻擊集團。

八路軍的魯西根據地,還有冀南的八路軍新7旅、新4旅、新8旅和國*軍高樹勛的新八軍,從目前來看,都起到了屏障魯豫皖邊區的作用。特別是濮陽、柳下屯、濮城一帶的八路軍和高樹勛所部,還從西面威脅著荷澤,牽制着荷澤的兵力。

如果能佔領冀南地區,不僅解除了荷澤西面的牽制和威脅,與新鄉日軍一同南下進攻蘭考、開封,還能起到反牽製作用,使豫西地區的國*軍難以抽身支援新七軍。

佈置得不算複雜,但多田峻力求的是長遠。這與他推行以路制人、蠶食推進差不多的思路,先困再攻。

如果說多田峻的策略過於謹慎保守,那就有失片面。儘管很多歷史記載都說他在華北並無建樹,以至最後被岡村取代,黯然歸國。而實際上,岡村能在華北給抗日武裝以沉重打擊,取得的成績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多田峻的積累和經營。

首先是多田峻發動了中條山戰役,擊敗了幾十萬國*軍,從而解放出至少三個師團,使岡村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其次是他大力推行的「囚籠」、「強化治安」、「蠶食」,限制了抗日武裝的活動空間,並使華北日軍處於很有利的戰略態勢。

以冀中為例,到一九四二年,敵人佔領了冀中的全部縣城、多數的大鎮。除此之外,還建了一千七百多個據點與碉堡,據有鐵路一千五百多里,公路一萬五千六百多里,挖封鎖溝、築牆八千多里,用這些,把冀中切割成兩千多個縱橫不過幾十里的小塊。

正是處於這種有利的戰略地位,岡村寧次只調動了有限的兵力,便取得了「五一」大掃蕩的成功,完全佔領了冀中這個華北大糧倉。

但多田峻所實施的戰略戰術也有其缺陷,那就是耗時長、見效慢,甚至是不到最後的攻擊,在表面上也看不出什麼成績。他被解職,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岡村接任之後,能夠施展拳腳,與多田峻的努力卻是分不開的。

日軍的先圍戰略,不能說是失誤,只能說是形勢使然,短時間內無法抽調出足夠的機動兵力。再有一點,就是日軍認識上的誤區,低估了新七軍的發展速度。

魯豫皖邊區從建立到現在,藉助於楊天風的先知先覺和左拉右攬,終於渡過了脆弱的幼苗期,在軍、政都已經成熟定形后,可是正處於爆發期。

等到多田峻的圍困形成時,他會發現面對的將是更加強大的軍隊,原來計劃中的三個師團已經不夠用了。況且,楊天風還有對應之策,哪能坐等敵人的圍困之勢完成?

……………

身處戰亂之中,擔驚受怕,奔波躲避,人們自然會生出對安定生活的期盼。就算物質生活要匱乏一些,只要安全,只要心不累,人們也會極為嚮往。

在這樣的心理下,湖西地區迅速得以安定,生產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而GC*D在湖西地區所做的民眾發動,也給各項工作的展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算是讓楊天風撿了個現成。

原野開始脫去枯黃的外套,各種植物吐出綠色的嫩芽。

對春意反應最敏銳的,是楊柳。那一溜溜隨風擺盪的枝條,露著淡綠,變得柔韌了。春野里到處都散發着被那雪水漚爛了的枯草敗葉的霉味,融混著樹木、野草發出來的清香。

免費的「苦力」們又被押來了,挖坑漚肥、翻耕土地、開墾荒地、砸石燒窯……忙碌的春耕開始了。

姜俊鳳今天特別高興,但還強忍着,不想讓別人看出她心中的喜悅。

押著「苦力」來的竟是劉大川所帶的一個連,除了看押、監督外,他們這些暫時沒有戰鬥任務的駐防部隊也要幫助群眾修田耕種。

分派這些士兵的時候,很有長工上市的感覺。起初還有些拘束,隨着王桂花上前拉了認識的張二民,其他農民唯恐搶不到身強力壯的,也都手疾眼快起來。只有連長劉大川,看着是個官兒,沒人敢搶他。

姜俊鳳也有些害羞,但她注意到了劉大川的目光,和她對了一下。那目光中似乎有說不清的意味,這讓姑娘的膽子陡然大了起來。她走向劉大川,用試探的眼神看着他。劉大川含笑點頭,終於讓姜俊鳳的心落到了實處。

這是塊戶主逃亡撂下的半荒地,按照邊區政府「不留一塊荒地」的政策,被分給了姜俊鳳家耕種。地剛剛由「苦力」們耕完,旁邊還挖出了一個漚肥池,劉大川正把秸桿背來扔進池裏,撒上石灰,再挖開灌水的口子。

他工作得很急迫,外面的大衣和軍裝早就脫了,掛在旁邊一根棗樹上,還有他的駁殼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驚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戰驚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章 華北態勢,以圍代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