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提升威力,勞動改造

第三百零三章 提升威力,勞動改造

感謝青松遠情,無塵之珠,tommychu,13788896970,山外還是傷,鬆鬆於楓,豬頭七,寧欣,eee66,198215dai,丁丁叮,上高廣蒼穹等書友的打賞月票,祝朋友們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

現在,楊天風決定集中精力氣抓一下山地部隊。他把獨立旅抽調出來,全部進入芒碭山群,按照他擬定的《山地戰戰法》進行集中訓練。同時,他又督促各部門,加緊生產製造山地戰的相關裝備。

當然,楊天風也沒忘了把《山地戰戰法》送給孫桐萱,讓他按此訓練部隊,並建議他多購置些騾子和毛驢,為將來進軍豫北和太行山區作準備。

說起來,山地游擊戰應該是八路軍所擅長的。但要說到詳細、準確、系統化,還要數這本《山地戰戰法》。

楊天風不僅把山分成了叢林、森林、茅草、竹子、石頭等不同的自然環境,分別指出了相應的進攻戰術和防禦陣地構築等要點;甚至連山地行軍、警戒、偵察、宿營、集結、協同、聯絡等,都有詳盡的分析和論述。同時,他還根據新七軍的裝備特點,特別歸納出更加實用的戰術戰法。

沒有清閑,但卻有時間。根據地的軍事、政務已經走上正軌,並不需要楊天風親歷親為。多數的時候,他只需聽聽彙報,指導一下,提提建議就可以了。

所以,楊天風不必再坐鎮前線,用電報、電話保持聯繫,他可以把精力撲在「歪門斜道」上。

所謂的「歪門斜道」,便是能加快抗戰進程的武器或方法。如果有條件,楊天風恨不得把原子彈造出來,讓鬼子先「嘗」為快。

但事實上,資料有,但相關的設備和原料,以及高端的技術要求,卻是楊天風搞不出來的。因此,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搞力所能及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或者提高目前武器彈藥的威力。

河南是鋁土礦大省,新密、登封、三門峽等地都有出產。而外購鋁土礦是早就開始的,電解鋁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已經發展得初見成效。

楊天風從一開始便將鋁產業劃為軍工,可不是想着造些鋁盆、鋁鍋的賺些小錢。生產出來的鋁,除了少量加工成鋁合金,用於武器製造外,其他的都囤積起來,為製造威力更大的彈藥作著準備。

隨着軍工化學,以及煤化廠產業的發展,楊天風所需要的原料逐步得到解決,他首先在增大現在彈藥的威力上開始了改進。

藉助於「濕法」制出鋁粉,這種一九一零年問世的生產辦法,是在球磨機內加入石油溶劑代替「干法」的惰性氣體,生產的鋁粉與溶劑混成漿狀。這種方法設備簡單,工藝安全,產品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然後將其與硝酸鹽等物混合,製成爆熱和威力更大的混合炸藥,從而製造出了鋁熱劑炸彈。這種鋁熱劑炸藥全部用在了火箭彈的填裝上,極大地提高了殺傷力。

由鋁熱劑炸彈繼續發展,也就更接近了楊天風的終極目標,有「亞核彈」之稱的大殺器——雲爆彈。

雲爆彈是常規彈藥爆破技術的最新進展,除了具有常規彈藥破片殺傷效果以外,還具有窒息作用、強大的衝擊波作用以及較強的熱輻射和電磁輻射。研製的難點是其內部裝填的溫壓炸藥,又叫雲爆劑。

楊天風直接摒棄了第一代、第二代的雲爆彈製造,直接跳到第三代。除了他腦中的資料外,第一代、第二代的雲爆彈的限制條件比較嚴苛也是主要原因。因為這兩代雲爆炸都需要先用裝備噴撒,或由飛機投擲,先在空氣中混雜構成氣溶膠雲霧后,再進行第二次引爆,造成轟爆。

而第三代燃料空氣炸藥,又叫雲爆劑,則解決了間接起爆問題,將二次起爆改為一次起爆。從而簡化了燃料空氣彈的結構,下降了成本,並提高了可靠性。

也正是因為第三代雲爆劑的成熟,雲爆彈能夠越造越小,出現了單兵使用的雲爆火箭彈,甚至還有溫壓手榴彈。

高能炸藥,環氧丙烷/硝酸同丙脂,超細鎂鋁粉,以及改性增加劑和穩固劑,還有裝填密度的嚴格要求,才能實現一次引爆,並能達到爆速和轟爆壓的要求。

顯然,現在還缺乏製造雲爆彈的材料,化工產品和高能炸藥倒是齊備了,超細鎂鋁粉則是一個很大的困難。鋁熱劑炸彈的要求比雲爆彈的要求低多了,而要得到超細鎂鋁粉,肯定要在製造設備和工藝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夠實現。

即便不能馬上投入雲爆彈的生產製造,邊區的軍工生產到現在也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新七軍的武器裝備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日軍,這也是個不爭的事實。

就是在差距最明顯的遠程重炮方面,隨着製造工藝和金屬冶鍊的不斷提高,以及裝填葯、推進劑的改進,120重迫的最大射程已達七千餘米,整炮重量卻只增加了三十公斤。而且,火箭增程彈的研製已經接近成功。理論上,用120重迫發射火箭增程彈,最大射程應該能超過十公里。

把一種已經成熟的武器系統發揮到極致,以追求最小的成本,最大的生產速度,這是楊天風極為擅長的。從普通的重迫擊炮,到挖掘各種潛力,再到線膛迫擊炮,最後則是迫榴炮,他正按照這種思路堅定不移地前進著。

而讓楊天風覺得根據地的整體實力又上升了一個層次的大事件,卻是雷達系統的建立。繼重慶配備了由束星北等專家研製成功雷達后,成都、昆明等重要城市和重點防衛的地區都在上馬雷達,楊天風想要雷達的要求得以滿足,則是國府給了他一個天大的面子。

當然,所給的雷達不是整機,而是一批電子元器件,以及經過束星北等專家改進並證明成功的圖紙。

要知道,楊天風拿出的資料和圖紙,在理論上是肯定沒問題的。但基於當時的國家現狀,有很多元器件是沒有或者無法生產出來的,比如大功率磁控管、大功率三、四極電子管。

但束星北不愧是中國的「雷達之父」,不愧是天才物理學家,他通過幾個並不算複雜的電路,起到了大功率三、四極電子管的作用,把雷達頻率增加到500兆赫,使雷達搜索和引導飛機的精度大為提高。

當然,這與英國目前的3000兆赫的雷達,以及能在飛機上裝備的小型化雷達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但對中國的抗戰來說,卻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拿到能夠實用化的雷達圖紙后,楊天風欽佩之餘,也感到十分汗顏。雖然他提供的資料和圖紙為雷達的研製打開了一扇門,但使雷達能夠研製成功,卻還是人家的心血和智慧。

作為回報,以及對束星北等專家的崇拜和信任。楊天風一邊帶着工程技術人員加班加點裝配雷達,一邊把大功率磁控管、三極管、四極管,甚至是電晶體的資料整理出來,一併送到重慶軍令部技術研究室,供束星北等專家參考研究。

無論是從人力、物力、財力,大後方都比邊區根據地更有條件,更有可能研製成功這些先進的電子元器件,從而促進雷達、發報機、無線電定位導航等技術的發展,增強整個抗戰的實力。

經過連續的緊張工作,邊區的第一個雷達站終於在芒碭山建立起來,採用比較原始的機械轉動天線的方式進行掃描,並不能進行全方位的掃描和預警。但有了一個成功的開始,由點到網便是指日可待。

而雷達站的成功建立,對預期中的春季反掃蕩可謂是極大的幫助。因為新七軍要戒備和抵擋的方向主要是在北面和東面,雷達天線只掃描這兩個方向就基本能夠滿足作戰需求。

提前預警,提前發現敵機的數量,甚至機型,楊天風便可以派出「空軍」進行知己知彼的攔截或襲擊。不僅根據地的防空安全大為提高,還可以支援地面部隊,緩解他們面臨的空中威脅。

……………

不管人們是在苦熬苦盼,還是忙碌或是清閑,時間也不會放緩腳步,更不會停滯不前,邁著固定的步伐,時間進入了一九四零年的三月。

姜俊鳳呼出濃重的白霧,抬頭看了看灰濛濛的天空,腳下的雪在咯吱作響。她似乎還聽見飄忽模糊,或者說是無從稱呼的磨擦聲息。

「讓你偷懶,狗漢奸!」尖聲的斥罵打斷了姜俊鳳的走神,原來是王桂花在打一個偽軍俘虜。

光復的時間雖短,但人們已經發現新七軍與八路軍的行為作風大不相同。八路軍講究優待俘虜,新七軍卻是嚴苛不寬待。大批的偽軍俘虜經過仔細甄別,只有少量被補充進部隊,其餘的都被當成苦力使用。

西高頭村便分配到三十多個勞動改造、贖罪自新的偽軍俘虜,天寒地凍的也得刨挖道溝,修補掃蕩受損的房屋……反正就是幹活兒。

新光復的各村各鎮都有了村長、鎮長,開始管事兒。為了維持治安,也都駐了兵,多的一個排,少的一個班,既看押俘虜,又幫着各村各鎮成立聯防隊,進行軍事訓練。

跑反的青壯年和打散的自衛隊,逐漸返村。雖然男的多了起來,但姜俊鳳、王桂花,因為是最早參加聯防隊的,倒還混了個一官半職,是村裏聯防隊婦女組的正副組長。

儘管沒當上女兵,可姜俊鳳和王桂花都扛上了槍,腰桿挺直、底氣也足,分派的任務也更積極地完成。況且,聯防隊可比原來村裏的自衛隊強多了,二三十個人,卻有十幾條槍。空閑時候,由駐守的那個班帶着,走隊列、練瞄準、練刺殺、練戰術動作,倒還滿象那麼回事兒。

「這幫狗漢奸,不打不罵還就不老實。」王桂花當完監工,走過來和姜俊鳳說着話。

姜俊鳳笑了笑,說道:「偽軍是招人恨,可現在,看着也挺可憐的。」

「可憐他們?」王桂花撇了撇嘴,「想想他們幫着鬼子乾的壞事兒,就恨不得狠狠地揍他們,沒良心的壞蛋。」

對偽軍的壞,姜俊鳳也是耳聞目睹的,這麼一想,也就收起了那點憐憫。

「這回連縣城都打下來了,可不用擔驚受怕,能過上一段安生日子了。」姜俊鳳有些感慨地說着,嘴裏噴出濃重的白霧,「得了空閑,咱倆去逛逛縣城?有兩年沒去了吧?」

「張家的火燒,真香啊!」說到逛縣城,王桂花用力咽了口唾沫,臉上的神情也興奮起來,「二月二,縣城有大集,咱就那天去吧!」

姜俊鳳用力點了點頭,算是定好了時間。其實,逛縣城是其一,姑娘還有一個目的,希望能再見劉大川。駐村的那個班是劉大川所屬連隊的,從他們口得知,這個連隊就駐紮在縣村。

朦朦朧朧的感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何況是姜俊鳳這麼大的,有時會胡思亂想一陣子的年齡。

拿回自己的手巾,她的心中有了疑問,也起了蕩漾。劉大川把手巾留在身上,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還給她,是想表示兩不相欠,還是說他心裏一直想着她?如果不是劉大川幫着,聯防隊剛成立,就能讓自己當女組長,還親手送來一枝槍?

沒等這些疑問得到解答,劉大川所在的連隊便在一天夜裏急急開走了,兩人連面兒都沒見上。

心思是越想越糾結,姜俊鳳就盼著能再見到劉大川,或者探個口風,或者問個究竟。

哨子聲響了起來,到了換班、休息的時候。

偽軍俘虜們如蒙大赦,被驅趕着回到了村裏重新關押,給他們的飯食是稀粥鹹菜,還有高粱麵餅子。吃不飽也餓不死,這待遇也是對他們的懲罰。

姜俊鳳和王桂花說笑着回家吃飯,正碰上原來的村長老孫頭兒。兩人跟老孫頭兒打着招呼,老孫頭卻哼了一聲,蹣跚著拐進了一條小衚衕。

老孫頭兒回村打探消息,被維持會的人抓住,吊打了半宿,還是被劉大川所在的那個連隊解救,才撿了一條命。但就因為姜俊鳳和王桂花看着新七軍對老百姓還不錯,又一時糧食緊張,便把堅壁的公糧拿出來,一下子惹惱了老孫頭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驚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抗戰驚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零三章 提升威力,勞動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