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健商(1)

6.第6章 健商(1)

--善待自己,珍惜健康

健商是指個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識、健康知識和健康能力的反映。健商不僅僅把健康定義為沒有患病,而是更廣義地指一個人的良好狀態。它代表著一個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對健康的態度,它是一個建立在最新醫學成果和健康知識基礎之上的全面的、全新的、有科學依據的健康觀念。

現代健康新概念

健康是人類追求和探索的永恆主題,是人類最大的財富,也是21世紀醫學的追求。隨著社會發展和各種條件的改善,人們的健康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作為萬物之靈的人,誰都想活得健康、瀟洒,度過幸福而短暫的一生。但疾病往往悄悄纏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艱難,人們在與疾病不斷抗爭中,慢慢地認識到健康不單純是肉體無痛無病,還與精神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繫。

那麼,怎樣準確描述人體的健康狀況呢?日本有學者提出了健康條件的「四快」。所謂「四快」,即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說得快。就是說一個人食慾好,消化能力好,思維敏捷,反應能力強,神經系統功能好,即可基本反映出他的身體是健康的。

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憲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健康新概念:「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病和不虛弱,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狀態。」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健康定義的闡述中,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道德健康。所謂道德健康,就是指不能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會認可的道德行為規範準則約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具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的是非觀念和能力。

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煙,心理健康,克服緊張壓力,體育鍛煉」的促進健康新準則。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概念的發展變化,是對健康的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是一種整體的、積極向上的健康觀,表明人們傳統的健康思維發生了變化,明確指出了只有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良好適應能力和道德健康、生殖健康五方面都具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健康概念的發展變化,說明了人類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健康新概念的核心是由消極被動地治療疾病變為積極主動地掌握健康,由治身病發展到注重治心病、治社會病、治道德缺損病。現代社會由於競爭激烈,工作繁重、風險多、壓力大,人們煩惱叢生,舊煩惱剛消除新煩惱又產生,無論高官還是平民,無論富者還是貧者,無論在崗還是下崗,差不多都有大大小小的煩惱,許多疾病包括身心病、社會病、道德病大多由煩惱伴隨而生。社會發展了,科學進步了,生活條件改善了,為什麼煩惱反而越來越多。這就告訴我們人的貪慾並不因為物質文明的進步而減少,精神問題導致道德缺損才是現代病的重要根源。因此,預防疾病單單注意衣食住行和加強個人衛生、體育鍛煉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看來首先要從完善道德做起,治癒道德缺損症是健康之本。一個道德完善的人,他必然是心理健康者,心理健康心地善良、心態安定就能與社會和諧,家庭和睦,就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又不會隨波逐流。道德完善、社會安定、心理健康必然凈化自然環境,促進生理健康,達到「仁者壽」的目的。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又規定了十大準則,以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

第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與疲勞。

第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不挑剔。

第三,善於休息,睡眠好。

第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第五,能夠抵抗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第六,體重適當,身體勻稱,站立時,頭、肩、臂位置協調。

第七,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瞼不易發炎。

第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無出血現象。

第九,頭髮有光澤。

第十,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以上10條,體現了健康所包含的軀體,心理的完好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三方面的內容。

「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戰略目標,健康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和權利。這就要求每個人不僅要珍惜和重視自身的健康,還要對全社會的健康承擔責任和義務。

身體是人生的本錢

健康的體魄是成就事業的最得力助手,是推進你事業的最大動力,在人生的戰鬥中,能否得到勝利,就在於你能否保重身體,能否始終保持你的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地珍惜。

我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來支持。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那麼,再美好的願望,再遠大的理想,也是難以實現的。

一位年輕人因埋怨自己時運不濟,發不了財,整日愁眉苦臉。這一天,走過來一位老人,看見年輕人這種愁容,就問到:「年輕人,你幹嗎不高興?」

年輕人說:「我不明白我為什麼總是這樣窮?」

「窮?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說。

「為什麼你會這樣說?」年輕人問。

老人沒有正面回答,反問道:「假如今天我折斷你的一根手指頭,給你1000元,你願不願意?」

「不願意。」

「假如斬斷你的一隻手,給你1萬元,你願不願意?」

「不願意。」

「假如讓你馬上變成80歲的老翁,給你100萬,你願不願意?」

「不願意。」

「假如讓你馬上死掉,給你1000萬,你願不願意?」

「不願意。」

「這就對了,你身上的錢已經超過了100萬了呀。」老人說完就笑吟吟地走了。

看著老人離去的背影,年輕人恍然大悟,從此不再愁眉苦臉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健康的身體價值百萬。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沒有健康的身體才是最可怕的。由此可見,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多麼地重要。

現代人的生活非常緊張,無時無刻不處在忙碌之中。為生計、為子女、忙工作、忙開會,節假日也忙,忙購物、忙應酬,忙過年,甚至有人乾脆叫做忙年。可謂一年365天,忙忙碌碌沒有休息的時候。結果呢,忙得人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久而久之,許多病便從這忙碌和緊張中衍生了出來。

我們的身體如同一部精密的機器,過度地使用,將會有很大的磨損。過分的忙碌和緊張,也必然導致身心的損害。研究表明,發病率越來越高的冠心病、高血壓、胃潰瘍、失眠等疾病,病因之一就在於身體長年累月的緊張和忙碌所致。

如果一個工程師只因為要省一點兒潤滑油,而任憑他的機器和發動機損壞了,你一定不會稱讚他節儉,而會嘲笑他是一個大笨蛋。可是,我們的社會中到處有這樣的「大笨蛋」,他們捨不得用營養、休息、運動的「油」來潤滑自己那架身體機器。他們不知道,這些正如潤滑油對於機器一樣的重要。

約翰·洛克菲勒活了98歲,同時,他也賺了億萬美元,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就常常用休息來潤滑自己,每天都堅持睡午覺,而在午睡的時間內,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電話,他都不接。如果他的生命只有50年,那麼,他還能有後來的更大的成功嗎?

清醒的頭腦、堅強的意志、旺盛的精力,都是來自於健康的身體。要想在人生的戰鬥中得到勝利,其首要條件就是每天都能以一副體強力健的狀態、精力飽滿的身體去對付一切,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是需要強健的身體去從事的,一個有氣無力、體弱多病的人是很難處理各種複雜的事情的。

在人生的戰鬥中,能否得到勝利,就在於你能否保重身體,能否保持你的身體處於「良好」的狀態,一匹有「千里之能」的駿馬,假如食不飽、力不足,在競賽時,恐怕反而要敗給普通的馬。一個具有一分本領的體力旺盛的人,可以勝過一個因生活不知保養導致體力衰竭但具有十分本領的人。假如在我們的血液中沒有火焰的燃燒,在我們的身體中沒有精力的儲存,那麼我們在人生的戰鬥中,一經打擊就會徹底地失敗。

一個具有足以應付任何境遇、抵擋住任何事變的旺盛體力的人,他一定能夠從那些阻礙體弱者成功的煩悶、憂慮、疑懼等種種精神束縛中解脫出來,將他的體力和精力都投身到他所從事的事業中,從而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健康是一切財富的基礎

健康是人類最可貴的財富,是人生追求事業和創造幸福的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健康就等於失去了人生的參賽權,失去了一切。

人生的財富很多,親情,愛情,友情,金錢……但健康是一切財富的基礎。正如一位哲人說過:「人生的財富第一是健康,第二才是財產,真正擁有財富的人,不是財富最多的人,而是擁有自身健康的人。」

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裡,人們拚命地追名逐利,在年輕時用健康去換金錢,而到老時則用金錢去買健康。他們為了拚命掙錢,不顧身體的勞累,認為等有了錢什麼就都有了,房子、汽車等都會有。但他在得到那些物質的同時卻失去了最寶貴的財富--健康。有人總結的好:聰明人投資健康,糊塗人透支健康。

人可以選擇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過亂七八糟、毫無規律的日子,拚命地要求自己,夜以繼日地埋頭於工作,他們剝奪了自己所應有的休息時間,即使因此而病倒或折壽十年八年也在所不惜;另一種則是過有規律的健康生活,使自己有更好的身體,活得也更長壽。

在美國,白領的平均壽命比藍領要長,健康狀況比藍領要好,這是因為他們懂得的健康知識和常識比藍領要多。白領用錢來儲備健康,他們拿錢做健身、定期做體檢、從各種途徑了解健康知識。而在我們中國卻正好相反,大多數白領是在拿健康去換錢,為了升職、加薪,透支再透支。

有人說:「四十歲之前用命換錢,四十歲之後用錢買命。」的確如此,好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依仗自己充沛的精力和體力,玩命地工作,換得大量的金錢,進入中年以後,身體日益衰退,才感覺到健康的重要。

其實,健康與財富,有時就像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這種情況下就要有所取捨。錢是必需的,但要適可而止。對於猶太人來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賺錢是最重要的事。然而,如果讓他們從健康和賺錢這兩個方面捨棄掉一個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捨棄賺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筆賬:假如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不休息,一天可賺640美元,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將減少5年,按每年收入20萬美元計算,5年這個人將減少100萬美元的收入,假如這個人每天休息一小時,那麼除損失每天1小時80美元外,將得到5年每天7小時工作所賺的錢,這個人現在假設是60歲,如果按時休息可活10年的話,那麼他將損失288萬美元,288萬美元和100萬美元誰大呢?

如果我們還在透支自己的健康,不妨來看看猶太人教給我們的健康與財富的計算方式。一個人的身體是他的無價之寶,千萬要好好地珍惜。強健的體魄,才能成為一個人成就大事業的最得力助手,才能成為推進事業的最大動力。

生命在於運動

生命在運動中得到鍛煉,經受考驗。同時,生命也在運動中得到延續和發展。實踐證明,運動健身不僅能強健身體,在運動的過程中,心智亦會被改造。

「生命在於運動」,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一句名言。他認為,自然界的生命物質,都是在運動中發生髮展的。如果運動停止了,生命也就結束了。人的生命靠運動維持,運動能夠促進生命。

古代醫學家華佗非常重視人體的自身鍛煉,創立了五禽戲。他對其弟子說:「人慾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消,血脈流通,譬如戶樞終不朽也」,強調了生命活動中運動的重要性。戰國時期,思想家荀子強調指出:堅持活動,天也不能使人生病;不肯活動,天也不能使人健康。唐代孫思邈說:「身體常使小勞」。晉代葛洪認為:體欲常勞。清代顏元則指出:養生莫善於習功。生命在於運動這一理論的正確性,由此可見一斑,而它的實例更是屢見不鮮。

有一段很有趣味的對話是這樣的:吉姆說:「我的體質越來越差了。」妻子挖苦道:「野豬可以活50年,家豬只能活5年;野狗能活20年,家犬只有8年壽命。生命在於運動嘛,誰叫你一天到晚像家豬蹲著不動呢。」

看來,經常運動可以保持體力不衰。正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動是延緩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

歷代帝王多短命,但清代的康熙和乾隆卻例外。康熙是歷代封建皇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個,而乾隆則是壽命最長,究其原因,這二位皇帝喜歡運動,一個喜愛騎馬射箭,行圍狩獵,一個喜好彎弓騎射。

孔子能遠在2000多年前就活到72歲古稀年齡,當真不簡單,而究其原因卻很簡單,那就是他重視養生,堅持運動,他經常帶領弟子進行郊遊和登山活動。

晉代名醫葛洪,喜愛武術,精通射箭,活到80多歲。華陀的學生吳普,由於堅持練習五禽戲,老而不衰,90多歲,耳聰目明。華陀自己在年近百歲的時候,面容還像壯年人一樣,被人們譽之為「仙」。這些都是古代先哲留給我們的啟迪,再看看當代人給我們的啟示。

我國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出生在山區,當他剛會奔跑時就跟隨大人在田間勞動。上學后,逢寒暑假,仍然跟著父親下田勞動。勞動使他從小身體結實,1983年時他雖已82歲,但耳不聾,眼不花,口齒清楚,思維敏捷。

上海著名兒科專家錢潮,78歲高齡時,仍然思路敏捷,聲若洪鐘。但他幼時卻體弱多病,少年時營養不良,又患佝僂病,差一點荒廢學業。這樣的體質,激發了他後來努力在加強體育鍛煉的基礎上勤奮用腦。後來,他不僅在醫學上頗有造詣(用「阿托品療法」有效地制服了爆發性菌痢這一痼疾,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高度重視),而且健康長壽。

再看一看當代的一些商業精英,他們都是健商較高的人,他們不但身體健康,而且在事業中也成就了不凡的功業。

船王包玉剛是一個非常愛運動的成功人士,他每天清早都做45分鐘的運動,最喜歡的運動是跳繩和游泳。跳繩是常規的運動,經常跳,游泳也一樣,他甚至喜歡冬泳。

李嘉誠也喜歡運動,他經常游泳。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一會兒高爾夫球。恆基地產的巨頭李兆基和李嘉誠一樣,也喜歡游泳及打高爾夫球,在每年冬天,他會到瑞士去滑雪。

實踐證明,運動能提高大腦功能。大腦支配肢體,肢體的活動又可以興奮大腦,經常鍛煉可提高動腦的能力,提高回憶的效率,從而增強記憶力。此外,鍛煉還是消除焦慮、鎮恐壓驚、緩和緊張情緒的靈丹妙藥。一些老年人離退休前精神飽滿,渾身是勁,離退休后,反而老態龍鍾,判若兩人。原因可能是離退休后無所事事,神經鬆弛,導致大腦傳導受阻,各種生理功能失調。

運動還能強壯肌肉,靈活關節,改善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運動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暢。人體在鍛煉的時候會釋放出許多有益的激素,能調節人的情緒和心境,增強抵抗力,有益於身心健康。所以,運動是保持青春的妙方,是延年益壽的良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完美人生的7個指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完美人生的7個指數
上一章下一章

6.第6章 健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