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章 情商(4)

5.第5章 情商(4)

那位先生坐在他右手,卡爾的老朋友弗蘭克·格蒙坐在他左手,他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已有多年。於是,他們倆都同意向格蒙請教。格蒙聽了,在桌下踢了卡爾一下,然後說:「卡爾,這位先生沒說錯,聖經里有這句話。」

那晚在回家路上,卡爾對格蒙說:「弗蘭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是的,當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卡爾,我們是宴會上的客人,為什麼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給他留點面子?他並沒問你的意見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麼要跟他抬杠?應該避免這些毫無意義的爭論。」

正如睿智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如果你老是爭辯、反駁,也許偶爾能獲勝;但那是空洞的勝利,因為你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寧願要那樣一種字面上的、表面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

避免爭論的最好辦法就是同意對方的觀點。歐哈瑞士紐約懷德汽車公司的明星推銷員,他是怎麼成功的呢?

這是他的說法:「如果我現在走進顧客的辦公室,而對方說:『什麼?懷德卡車?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賽的卡車。』我會說:『老兄,何賽的貨色的確不錯。買他們的卡車絕對錯不了。何賽的車是優良公司的產品,業務員也相當優秀。』」

「這樣他就無話可說了,沒有爭論的餘地。如果他說何賽的車子最好,我說不錯,他只有住口。他總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還說一下午的『何賽的車子最好』。接著我們不再談何賽,我就開始介紹懷德的優點。」

「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不行了。我會開始挑何賽的錯;我愈批評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愈說它好;愈是辯論,對方就愈喜歡我的競爭對手的產品。現在回憶起來,真不知道過去是怎麼干推銷工作的。我一生中花了不少時間在爭辯,我現在守口如瓶了。實踐證明,果然有效。」

爭論或許會讓你贏得勝利,但是即使贏了,實際上你還是輸了。為什麼?如果你的勝利使對方的論點被攻擊得千瘡百孔,證明他一無是處,那又怎麼樣?你會覺得洋洋得意;但對方呢?他會自慚形穢,你傷了他的自尊,他會怨恨你的勝利。而且一個人即使口服,但心裡並不服。因此,爭論是要不得的,甚至連最不露痕迹的爭論也要不得。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駁,即使偶爾獲得勝利,卻永遠得不到對方的好感。真正贏得勝利的方法不是爭論,而是不要爭論。

有一次林肯斥責一位和同事發生激烈爭吵的青年軍官,他說:「任何有所成就的人,決不會在私人爭執上耗時間,爭執的後果,不是他所能承擔得起的。而後果包括發脾氣、失去自製。要在跟別人擁有相等權利的事物上,多讓步一點;而那些顯然是你對的事情,就讓得少一點。」

其實在時下這個喧囂的社會,有太多人願意參與到這樣無休止的爭論中去,發表一些自以為是的觀點,可結果呢,也許一輩子也沒有結果。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對你毫無意義,不但為自己樹立了敵人,還對你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助益。

浮躁是人生的大敵

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絆腳石,是人生最大的敵人。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態稍稍收斂,使它變成一種渴望,一種對成功的渴望,那麼,這種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帶著它走向成功。

一個人為什麼會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沒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據醫學專家和心理學家的分析,大多數情況很可能是由於浮躁或憂慮造成的。

那些焦慮和煩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適應現實的生活,而跟周圍的環境脫離了所有的關係,退縮到自己的夢想世界,以此來解脫自己心中的憂慮。所以成大事者首先應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緒。

《郁離子》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晉鄭之間的地方,有一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搗碎;下圍棋敗了就把棋子兒咬碎。人們勸告他說:「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過錯,你為什麼不認真地想一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他聽不進去,最後因脾氣急躁得病而亡。遇事急躁,氣浮心盛的例子還不止這一個。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應該知道,做什麼事都是有一定規律、有一定步驟的,欲速則不達。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你越著急,你就越不會成功。因為著急會使你失去清醒的頭腦,結果在你奮鬥過程中,浮躁佔據著你的思維,使你不能正確地制訂方針、策略以穩步前進。

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才不會盲目地讓自己奔向一個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目標,而是踏踏實實地去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

做事一定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中去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當目標確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性急吃不得熱粥。」

戰國時期魏國人西門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條柔軟的皮帶來告誡自己。魏文侯時,他做了鄴縣令。他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克服暴躁的脾氣,要忍躁、求穩、求安、求靜,才在鄴縣做出了成績。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個出名的脾氣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兒子抄詩,兒子抄錯了一個字,他就邊罵邊喊,叫人拿棍子來要打兒子。棍子還沒送來,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兒子的胳膊,以至咬出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寬容別人?這樣教育後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後來他也意識到這樣急躁,氣性過大,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便開始學習忍耐。

相反,東漢時的劉寬是個情商很高的人,他忍躁不亂行事,於人於事有從容的風度。漢桓帝時,劉寬由一個小小的內史遷為東海太守,後來又升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寬容他人。有一次,劉寬正趕著要上朝,時間很緊,他衣服已經穿好,夫人想試試他的忍性,就讓丫環端著肉湯給他,故意把肉湯打翻,弄髒了劉寬的衣服。丫環趕緊收拾盤子,劉寬表情一點不變,還慢慢地問:「燙傷了你的手沒有?」他的性格氣度就是這樣。其實湯已經灑在了身上,時間也確實很緊,即使是把失手灑湯的人罵一頓,打一頓,時間也不會奪回來,急又有什麼用處呢?倒不如像劉寬那樣,以自己的容人雅量,從容對事,再換件朝服,更為現實和有用。

還有明朝的趙豫也是一個情商很高的人,宣德和正統年間,趙豫任松江知府。他對老百姓問寒問暖,關懷備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愛戴。

趙豫處理日常事務,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見到來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總是慢條斯理地說:「各位消消氣,明日再來吧。」起先,大家對他的這套工作方法不以為然,甚至還暗地裡編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來」的順口溜來諷刺他。這句順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間流傳開來,老百姓見到他都叫他「明日來」。聽到這個綽號,趙豫總是仁慈地笑笑,從不責備叫他綽號的人。

趙豫曾對人說起過「明日再來」的好處:「有很多的人來官府打官司,都是因一時的忿激情緒,而經過冷靜思考後,或者別人對他們加以勸解之後,氣也就消了。氣消而官司平息,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來」這種處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規律的。以「冷處理」緩和情緒,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對待所發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忍一時的不冷靜,對人對己都有好處。

正反兩面的例子,我們都看到了,從中我們也總結出一些經驗。以靜制動,稍安勿躁。浮躁會帶來很多危害。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會產生急躁情緒;本以為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一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心中也同樣急躁;受到別人的責怪、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其實對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就會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樣不是太糊塗了嗎?

當你控制了浮躁,你才會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會有耐心與毅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才不會因為各種各樣的誘惑而迷失方向;才會制定一個接一個的小目標,然後一個接一個地達到它,最後走向大目標。

打破人際關係的僵局

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手。在交談中,有時候會因為當事人不慎而造成應酬氣氛的不順暢,處於尷尬局面,但又無法擺脫,那就需要局外人隨機應變,幫其解決。

一般來講,情商高的人通常都是受歡迎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深諳人際交往中的方圓之術。在需要「圓」的時候圓通一些,便能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取得順暢生活的通行證。這種做人的技術就是善於圓場,從善意的角度出發,以特定的話語去緩和緊張氣氛、調節人際關係的一種語言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有著積極的意義。

有個理髮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髮,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留得太短。」徒弟不語。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髮,顧客邊交錢邊嘟囔:「剪個頭花這麼長的時間。」徒弟無語。師傅馬上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髮,顧客邊付款邊埋怨:「用的時間太短了,20分鐘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張,不知所措。師傅馬上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故事中的這位師傅,真是能說會道。他機智靈活,巧妙地「打圓場」,每次得體的解說,都使徒弟擺脫了尷尬,讓對方轉怨為喜,高興而去。他成功地「打圓場」的經驗,給了我們諸多啟示。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沒有矛盾與糾紛,人際交往中就沒什麼場可圓,少了尷尬和僵局,也無需講什麼調解和說和。反之,只要有這些事,就免不了麻煩和事佬們來大顯身手。事實上,只要圓場有術,世上沒有勸不開的架,沒有解不開的死疙瘩。

《官場現形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其中的曲折周旋,更顯示出兩面圓場的技巧。

有個道台做事幹練,辦起事來面面俱到,大小官員無不佩服。

有一次,一個外國人上街買東西,有些小孩因未看見過洋人,便追隨著他。洋人很惱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閃不及,被打中太陽穴,竟然被打死了。小孩家人一齊上來,要捉外國人。外國人則舉起棍子亂打,連旁邊觀看的人都被打傷幾個。

這樣,激起公憤,大家一齊上前,拿繩子將他捆了起來送到衙門。人命關天,偏偏又是個洋人,所有官員都感到十分棘手。

此事最後告到了道台那裡,這位道台有著豐富的為官經驗,馬上就將和稀泥的招數用上了。

他知道湖南民風強悍開放,如果辦得不好,地方士紳聚眾鬧事,就騎虎難下了。不如先把官場上為難的情形告訴他們,請他們出來幫忙。同時,只要當地士紳百姓動公憤,出面同外國領事硬爭,外國領事看見老百姓行動起來,就會害怕。到這時,再由官府出面,去壓服百姓,叫百姓不鬧。百姓不怕洋人,但是怕官,所以也一定會聽話。而外國領事見他壓服了老百姓,也會感謝官府。

於是,他馬上去拜會幾個有聲望的鄉紳,要他們齊心合力與領事爭辯,倘若爭贏了不但為百姓伸冤,而且還為國家爭了面子。此話傳出去,大家都說道台是一個好官,能維護百姓利益。

他又來到領事處,告訴領事,如果案子判輕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國領事聽他這麼說,又看著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道台又說:「貴領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決適當,我儘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會讓他們胡鬧。」

案子判了下來,道台卻兩面得到好處:撫台誇他處理得好,會辦事;領事心裡感激他彈壓百姓,沒有鬧出事來,於是替他講好話;而紳士們也一直認為他是維護百姓的。

雖然說這位道台是在用和稀泥的手法兩面圓場,但是比起一味袒護洋人的官員來,還是要好得多。

總之,「打圓場」不是不著邊際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調的詭辯,它是一種說話的藝術。認真學習並掌握這種藝術,注意在特定的場合中「察言觀色」,適時得體地「打圓場」,能有效地擺脫尷尬和煩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完美人生的7個指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完美人生的7個指數
上一章下一章

5.第5章 情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