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卻說王欽若根本就沒有什麼本事,他每天都準備很多奏章。看宋真宗的心情和喜好,拿出不同的奏章,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

樞密副使馬知節看不慣王欽若,於是他等王欽若拿出奏章之後,退回去之時,戲謔的說:「王大人,怎麼不把所有的奏章都拿出來?」

王欽若當即大聲否認,說王知節誹謗,王知節要求搜身,可是王欽若哪裏敢同意,就是不願意被搜身。最後還是宋真宗把二人都訓斥了一頓,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

自此二人在朝堂之上總是針尖對麥芒,各不相讓。於是宋真宗各打五十大板,把二人都給撤了。把王旦貶到樞密院,王知節則貶為彰德軍節度使留後。可是他很快就想起王欽若的好,未幾就把他升為樞密使。

沒多久王旦病逝。

宋真宗立長子受益為太子,改名趙禎。王欽若的相位徹底穩定下來了,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經得罪自己的人全都貶出了汴京。同時開始繼續造謠惑眾,都是什麼祥瑞之類的東西。

天禧三年,永興軍巡檢朱能勾結內侍周懷政,在乾祐山上製造天書敗露。寇準把證據送到了汴京,渝德魯道宗和河陽軍知州孫奭同時上疏,要斬朱能。可是宋真宗只是把二人的奏章全都收了起來,沒有斬殺朱能。

因為他知道所有的祥瑞都是製造出來的,根本就禁不起勘察。他的心中不由的想起了王欽若,還是他辦事讓人放心,造了十幾年的祥瑞與然沒讓人發現,看來還是有些真本事的。王欽若要是知道宋真宗此刻的想法,必定會大喜過望。

宋真宗因為多年的求神拜佛,又在女人身上耗盡了元氣,已經垂垂老矣。他看到了寇準送來的證據。想到了寇準,他要為太子鋪路,因此就讓寇準會京。可是寇準的門人建議寇準到了汴京,自己要求到地方,不要留在汴京。

可是寇準自視甚高,根本就不同意。寇準到了汴京之後,就被加封為樞密使。

俗話說:常在井邊走哪有不濕鞋。沒過多久,王欽若造祥瑞的事情終於敗露了,舉國嘩然。迫於無奈,宋真宗只好撤了王欽若。任命寇準為相,丁謂為參政知事。這是寇準的第三次登上相位。

丁謂雖然號稱五鬼之一,可是他比王欽若等人謹慎,加上本身也有才學,因此寇準還是挺看重他的。只是寇準做事太過隨心所欲,有一次,吃飯的時候,寇準的鬍鬚上沾了一粒飯。正好丁謂坐在他的身邊,就伸手把他鬍鬚上的飯粒撥掉了。

寇準當即諷刺道:「參政大人就只能幫人擦鬍鬚嗎?」

丁謂當時的臉色就變了數變,最終還是忍住了。至此,丁謂就經常在宋真宗的面前貶低寇準。

數月之後,宋真宗加封寇準和向敏中為右僕射。寇準素來豪爽,因此上門祝賀的人很多,可是向敏中不喜歡結交人,因此在家中閉門謝客。丁謂拿此二人在宋真宗面前相比,可是宋真宗非常了解寇準的為人,根本就沒在意,丁謂的心中很是鬱悶。

天禧四年,宋真宗換了眼疾,看不見東西了,朝中的大事都託付給皇后劉氏。可是寇準很是擔憂著一點,認為女人干政不妥當,就跟真宗商量讓太子監國。其實太子劉禎今年才十一歲,說是他監國,只不過是為了不讓劉氏干政罷了。

宋真宗當即表示同意,並吩咐寇準去做,可是寇準辦事一向大大咧咧的,心中根本就存不住話,一次喝了幾杯酒就當眾說了出來。..其餘的人聽了倒也沒什麼。畢竟已經立了太子,讓他監國也沒什麼不好。

可是一直懷恨在心的丁謂卻是認為抓住了機會,稟告給皇后劉氏,已經把自己當做是第二個武則天的劉氏,聽了心中大為憎恨,當即下詔罷了寇準的相位,改授太子太傅,萊國公。同時任命李迪,丁謂為平章事。

皇后之所以能夠下詔書,是因為玉璽在她的手中。這件事情一直瞞着宋真宗。宋真宗唯恐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就跟太監周懷政說起太子監國的事情。周懷政出宮找到寇準,共商太子監國的事,可是寇準卻是不敢了。因為這件事要是敗露了,是要株連九族的。

周懷政一個太監,當然不怕,可是寇準卻是上有老下有小,他雖然很心動,可是最後還是沒有跟周懷政合夥。

沒幾日,寇準得知周懷政被抓住了,寇準心中很是驚恐,唯恐禍及家人。可是他後來聽說周懷政一個人把此事扛了下來,沒有連累任何人,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雖然如此,可是一直記着寇準擋住羞辱他的丁謂可是想趁此除掉寇準。

可是問案的是樞密副使曹瑋,他是曹彬的兒子,還是一個正直的人,他迅速審問周懷政,併當時就結案,致使丁謂沒有任何辦法。心中很是可惜。奏報劉皇后,準備興大獄,殺掉那些反對後宮干政的大臣。

可是事情偏偏不往他們想的方向發展,這時宋真宗的病情已經有所好轉,開始上朝處理國事了。可是劉皇后還不死心,在宋真宗面前詆毀太子。全然忘記了,當初如果不是她宮內的宮女李氏生下太子,她怎麼會如願以償當上皇后。

宋真宗在皇后的慫恿之下,準備廢太子,可是他就劉禎一個兒子,要是廢掉的話,他自己的兒子就當不上皇帝了。可是這個時候,他已經忘記了這一點。於是就才朝堂之上,討論此事。

李迪啟奏道:「陛下有幾個兒子,會出現這樣的事情,臣願意拿人頭擔保,太子不會這麼做的。」

宋真宗這才想起自己就這麼一個兒子,他不由得想起皇后急不可耐的樣子,心中有些生氣。他這一生氣不要緊,可是眼睛卻又是看不見了。

劉皇后見機會來了,當即跟丁謂一起合謀,除掉寇準。可是這樣隨便殺掉一個大臣,劉氏和丁謂都不敢。想做武則天卻沒有武則天的魄力。只好把寇準的官職一貶再貶,開始的時候是太常卿,相州知府,後來是道州司馬。

就在劉皇后和丁謂彈冠相慶的時候,宋真宗的病居然好了。二人心中當即惴惴不安。

宋真宗上朝的第一天,居然沒看到寇準,很是奇怪,就出口詢問。這個時候所有大臣都面面相覷,丁謂更是不敢抬頭。最後還是李迪據實相告,說是被皇后貶為了道州司馬。宋真宗聽了心中默然,可是他沒有下旨把寇準調回來。

丁謂見皇上沒有責問的意思,心中大定。可是李迪是一個正直的人,他跟丁謂不是一路人。因此被丁謂視為眼中釘。可是李迪跟他同為宰相,他拿李迪也沒有任何辦法。可是李迪卻是耿直的有些過了。

他憤然上疏道:丁謂罔上弄權,勾結林特,錢惟演,曹利用、馮拯等人,寇準剛直,卻被他們陷害,臣不願跟這些人同朝為官。

宋真宗聽了心中大怒,李迪這是全盤否定他的用人的能力,當即下旨貶李迪為鄆州知州,同時貶丁謂為河南知府。可是丁謂不甘心,親自前去找宋真宗哭訴,說自己多麼的忠心,多麼的善解人意,願意留在汴京聽候差遣云云。

沒想到宋真宗真的被丁謂說動了,當即讓劉筠修改詔書,可是劉筠以皇帝金口玉言為由就是不願意。丁謂只好找來翰林學士晏殊重新擬定詔書,恢復自己的相位。劉筠見到這一幕,有些寒心,當即申請調出京城。宋真宗滿足了他的要求,命他為廬州知府。

下面是史書上對幾個人的記載:

錢惟演[1](977?—1034),字希聖,錢塘(今浙江人。吳越忠懿(王錢俶(c第十四子。少時好學,曾賦《遠出》詩,有「高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句。太平興國三年(9,隨父降宋,任右屯衛將軍。真宗時,招入學士院。在朝會上,以笏起草詔令,迅即而就,甚得真宗讚賞。咸平初,任太僕少卿,進《咸平聖政錄》。因博學能文辭,景德中,入直秘閣,修《冊府元龜》,並與楊億分纂部門序,常在編書餘暇與楊億、劉筠等人唱酬。大中祥符八年(10為翰林學士。仁宗時,拜樞密使。初附丁謂,排斥寇準,及丁謂將得罪,又擠謂自解。明道初降為崇信軍節度使。歷官工部尚書等。真宗朝歷任直秘閣、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仁宗即位,為樞密使,以同平章事(的頭銜出任許(今河南、陳(今河南等州。

劉筠(971~1031),字子儀,大名(今屬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998)進士(《郡齋讀書志》卷19)。授館陶尉。五年,入為大理評事、秘閣校理(《續資治通鑒長編》卷53)。景德元年(1004),為大名府觀察判官。與修《冊府元龜》,書成,轉左正言、直史館。大中祥符7年(1014),遷右司諫、知制誥(同上書卷83),加史館修撰。出知鄧州,徙陳州。還,知貢舉,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天禧中為翰林學士。五年(1021),以右諫議大夫知廬州(同上書卷97)。乾興元年(1022),遷給事中,復召為翰林學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書卷99)。仁宗天聖2年(1024),進樞密直學士、禮部侍郎、知潁州(同上書卷102)。4年,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判都省(同上書卷105)。六年,以龍圖閣直學士再知廬州。九年卒(同上書卷106),年61。謚文恭。有表奏直齋書錄解題卷305有傳。

劉筠詩,今存收詩72首,多不見於影印明宛珠堂本為底本,錄本為底本,並以前者為主,凡有重出則刪後者,2書異文酌出校記。又從等輯得詩22首,合編為3卷。

劉筠詩,今存收詩72首,多不見於影印明宛珠堂本為底本,錄本為底本,並以前者為主,凡有重出則刪後者,二書異文酌出校記。又從等輯得詩22首,合編為3卷。

宋真宗頒下詔書:以後的軍國大事全部由太子和宰輔,樞密院一起處理。可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能夠處理什麼軍國大事。現在的樞密院和宰相都是丁謂的朋黨。就連那個錢惟演也都只是一個趨炎附勢之輩,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給當初把劉皇后帶到汴京的那個銀匠劉美。以求跟劉皇后搭上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宋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