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治水

第37章 治水

?失意人來了凌波縣。

方圓百里,正是大旱。連日大晴,滴雨未下,春苗都萎在地里。白秀才做了周縣令的幕客,日日見他為旱災發愁。連青草都枯焦,要從垂死掙扎的草木中取水解渴,白秀才都不忍了。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見到某位奄奄待斃的老人時,捫地靜候,召喚出地底深處的一捧水,潤濕老人的咽喉。

日頭毒曬,田地龜裂。但他看著,不準備出手。法術只能解一時之渴,不能救萬世之急。他要以另一種形式出手,以人的方式。這是集滿前人智慧的書籍教給他的,是遊歷千里的實踐教給他的。需要時間,但不會太久。

縣郊的山水地理圖在案頭打開。從長江支流取水,開鑿運河,連通縣郊的冷水河;同時疏浚冷水河,清理水渠,重整灌溉水網;在紅點處深挖水井。

這是他連日奔波後設定的方案。他騎驢登涉,考察了山川地理,又查看了西郊田野和東郊菜場,走遍了縣城的街巷,跟農戶、市民攀談……

縣令周桂承察看這番布置,挑不出什麼毛病,猶疑道:「果然能成么?大旱還徵召民夫,百姓就不會怨聲載道?」

白秀才道:「周公是為百姓著想,如能速見成效,百姓自肯出力。我已經遊說了周遭青河縣、平陵縣、山陽縣、襄原縣,還須周公修書接洽。縣郊原有唐時修治的舊渠,可以加以利用。豪強兼并之家也佔了不少水渠,此番一併疏通均濟。」

人的方式很不容易。胼手胝足,朝黃背蒼。天上烈日炎炎,地下汗滴黃土。

周縣令也在挑著土石,他是被白秀才逼來的,一身白肉流著泥汗,被一堆人看著,連叫苦都不能。日頭下,男人們裸著背,麻利而沉默。周縣令一個時辰的以身作則,比監工的叱罵更為管用。

白秀才昏昏沉沉的,在溝渠里挖著干硬的泥土。陽光燒灼著他的背,像烤著一張熟皮。汗水流得他身體虛脫,空氣熱得像粘稠液體。他記起那熊熊燒的高塔,那時鯉魚還在他身邊。他笑了一下,嘴唇裂開了,很快乾得連血也沒有。含在口裡的藿香葉子,也得不到一點唾液浸潤。

這是自我的刑罰。有那麼一會,他想著,一無所有,不如在這裡累到死去。

這時候,前面忽然叫起來:「水來了!後面的人讓開!」一股臟泥濁水漫過他的腳面,繼而一涌漫過膝蓋。白秀才一鎬插進土壁,挾起周縣令胳膊往上一托,翻身出了溝渠。

水來了,長長一段挖通的舊渠灌滿泥湯,十天的趕挖終於初見成效。漢子們禁不住都跳下渠去,全身都泡在水裡,踩著泥漿歡呼。

再也沒人懷疑了。水渠以最省人工的方式不斷推進,總是不失時機地獲新水進駐;城內在白秀才指定的地面鑿井,很快就傳來了淺井出水的好消息——他行走在乾涸的地表,就聽見地下數十丈琤瑽的水響,地底的水脈清晰得像幽夜裡發光的銀河。他知道地上的河流在地下是何等的形貌,知道水和水是如何浸潤和連結,就像老樹龐大的根系枝芽,或者人體內錯綜的經絡血管。水是不會死去的,它依然活著,以凡人不能見的方式,伏於黃土,深沉地一呼一吸。

水出了江,沿著水渠一路前行,湧入唐代開鑿的舊渠,復經新渠入城,沿著無數支渠澆灌焦渴的農田。水車吱吱呀呀,重新轉了起來。農人挑著菜苗,在地里補種菜蔬。連鴨子都是嘎嘎嘎一片歡叫。城裡,人們拿著鍋碗瓢盆,排著長隊在井邊接水。乞兒都拿著癭瓢,痛快地灌下帶有泥腥味的甘霖……

「得救了!」「得救了!」人們歡喜無限地叫著。烈日依舊肆虐,但地下已不再是一片焦土。在水的滋潤下,城市活過來了。晨起,依舊是一片喧嚷而悠揚的叫賣聲。

但勞役並沒有停止,一部分民夫留下加寬、加固水渠,其他的被調去加固堤壩、疏浚河道。百姓不禁有了怨言。「我們還要趕著補苗呢!」「水渠不是通了嘛,還修什麼呀?」「旱成這樣,還築堤壩!水都快乾了!」周桂承也不安地問白秀才:「如此下去,不會激發民怨么?」白秀才仰望天際片刻,鄭重勸道:「近幾日風聲如擊濕鼓,如流水揚波,激氣相磋。此風髮屋折木,預示將有大水。若不加緊防範,一旱一澇,莊稼盡毀,顆粒無收。其他事宜,只好發動婦孺出力,鄰里相幫了。」

不幾日,風雲亂絞,暴雨傾盆而下,雨柱子比擀麵杖還粗。洪流奔涌而至,在堤下轟鳴不已。急迫的洪水一頭扎進水渠,左衝右突,陡然淌入三道支渠,分而為三,又劈成七道細流……漸分漸細,漸流漸緩,多餘的水被閥門攔了回去,疏泄進早成空坑的枯湖。田地里依舊是一片劫後餘生的青翠,稻菜茁壯挺立。

百姓們再沒有多餘言語,只一片欣悅浮現臉龐。一把把綠油紙傘穿過街巷,聚在縣衙前,獻上牌匾:「惠濟蒼生」。

周縣令終於明白他得到了怎樣的人才。他給自己的伯父工部侍郎寫信,這番調理水旱的方案便作為抗災新法呈到了天子案頭。周縣令兩年考評俱優,正愁被一場大旱毀掉前途,卻得了這個機緣,歡喜不已。如無意外,到明年或者更早時候,他便能以治水抗旱有功,擢為州官。有了這樣的好處,他更將白秀才奉為上賓。他給白秀才原籍眉州去了封信,州官回信說:當日白鐵珊落水,米鋪報了失蹤,如今既有音訊,自然勾銷不提。周縣令得信,問他:「知郎君不慕富貴,然黎民得君,如得再生父母。治水高才,普濟蒼生,遠勝無用士,豈容埋沒?」

白秀才站在江邊,對著滔滔江水整整想了一夜。清晨,朝陽躍出江面,將一灣江水都染成金紅顏色。他忽然長嘆一聲,當即回官舍打點行囊,辭別周縣令,星夜騎驢趕往成都府參加解試。

出門在外,最大的兩件事便是吃住,吃住又都要花錢。他本無多少陸上行旅的經驗,走得又匆忙,行囊癟得像餓了幾個月的駱駝胃袋,只裝了換洗衣物和幾串錢。若是常人,帶這麼點錢行這麼遠路,只怕要一路乞討過去了,能不能趕到還難說。白秀才卻好在身子能大能小,隨便找片遮雨的葉子便能住宿。他原先習慣在地上找朵大花兒當卧床,一日夜裡爬來老大個螳螂,險些趁他睡夢中把他腦袋鋸下來,之後便改了習慣,總是爬到高樹上尋一根離群索居的枝條,織一個孤零零的葉囊再睡。吃上面,他也不挑,夏暮花果繁盛,吃花朵野果也能一飽。但到後來,他盤纏用盡,偏生又走到了受乾旱影響的地域。當年莊稼顆粒無收,連野菜都被挖光了,路邊能吃的野花野果柳葉榆錢,都被捋了個乾淨。挨了幾天餓,他肚裡漸漸冒上飢火來,又想起了當年飢一頓飽一頓的受窮光景。

到了夔州郊外,他餓得委實受不住了。這邊已經有了雨水,草木豐茂起來,可走了幾十里地,能吃的東西還是寥寥。他見那山坡上有個小小的土地廟,便走進去看看。裡面放了張搖搖欲倒的供桌,上面竟然供了一隻圓滾滾的冷硬炊餅——因官家名叫趙禎,「禎」與「蒸」音近,時人為避諱,早把蒸餅改稱炊餅了。白秀才見了這隻不知放了多少天的炊餅,比見著官家還要激動,連呼幾聲老天保佑,便就著水囊里的冷水吃了起來。炊餅撫平了他胃裡的飢火。他摸了摸肚子,感覺心滿意足。他累得久了,解開包袱布在身下一墊,便蜷著身子睡著了。

睡了約莫一個時辰,土地廟閃進一條人影。那人影見到白秀才,先是吃了一驚。再看供桌上炊餅沒了,他勃然大怒,抓起一塊石頭便砸了過去。

白秀才正陷黑甜夢裡,突然被一個土塊砸醒。他捂著腦袋迅速坐起,便見一張少年的面孔驟然放大,怒氣沖沖地瞪著他:「什麼妖孽,膽敢偷吃你土地爺爺的蒸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騎魚歷險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騎魚歷險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章 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