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華夏聯盟

第一百零五章:華夏聯盟

趙頊由此想到,對海外土地充滿渴望的只有兩個階層,士兵和作坊主。一切戰爭都是掠奪,士兵最適合充當海外擴張的先鋒。作坊主,不僅需要廉價的勞動力,更需要廉價的原料。大宋的很多礦產都十分貧瘠,特別是銅鐵礦。

航海大發現,是工業革命之前的事情。大航海,主要還在於遠洋海船的改進。大宋現在在這個方面還有短處,然而,辛巴達的時代已經到來。大食都能縱橫海洋,莫說大宋了。或許現在大宋的航海技術與大航海時代的西班牙葡萄牙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隨著大宋開發金州、澳州,海洋貿易日益繁榮,四大學府設立了海事學院,航海技術的發展只是一個短時間的問題。

沈括都已經發明了航海羅盤、六分儀、航海圖繪製法。隨著大食著名學者安薩里的加入,新的海船會陸續出爐,航海技術將是一日千里。

航海技術發展后,就能去美洲尋找高產農作物了。然而,航海技術的發展至少也是一二十年的事情,對於時代的發展來說很短,但對於趙頊個人的壽命來說,卻是很長。趙頊自然不會在得到美洲高產農作物之前,讓大宋停滯不前的。

除了高產農作物之外,農業技術也是一個重點。趙頊決定讓四大學府設立農藥化肥等研究院,不管有沒有突破,事情還是要做的。另一方面,農業發展要做到統籌安排,因地制宜,在每一個村莊設立農事官,指導農業生產也很重要。特別是在西南地區,很多已經存在的先進農業技術並沒有被農民所掌握,農民的生產經驗是有,但缺少閱歷,沒有條件看到技術的進步。

如果說,農業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的話,人事上的安排就顯得很重要了。不過,趙頊沒有想到的是,文彥博在政事堂會議上已經這麼做了。

趙頊越來越感覺到了四大學府的好處。原來一直在用毛筆,來自後世的趙頊一直很不適應。現在終於換上鋼筆了,書寫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流求和湖廣的瘴癘問題,趙頊也不用再擔心了。因為濟世學府拿出了一整套的防止瘴癘的方法,藥物飲茶固然是一個主要的內容。另一方面,在具體的生活細則上,濟世學府作出了規定。比如:不能喝生水,禁止赤腳走路,飯前便后要洗手,家用的飲食器具要用開水蒸煮,睡覺之前要掛上蚊帳等。還有專門對付瘴癘根源的方法:大量使用硫磺,石灰對周邊的環境進行消毒處理。對一些較為密集的樹林進行砍伐,保證定居點通風環境。對一些不能流通的死水用水車排盡,或者引入活水。所有這些都為防止南方的瘴癘之氣,減少移民疫病作出了貢獻。

四大學府,因為趙頊的那個有獨到技術者可以進入四大學府的命令,所有的研究院都是理論加實踐的研究。一個研究團隊,既有上層一肚子學問的人,又有後來憑藉實踐上的特長加入的人。這樣的研究團隊,為大宋改進各行各業的生產技術,處理各種面臨的問題,提供了指導。可以說,四大學府已經成為了政事堂的智囊團,而且這個智囊團還不用國庫拿錢來供養。

基於這些考慮,趙頊決定實現作坊、四大學府、政事堂的一體化發展。金州的銅礦、澳州的鐵礦對作坊主來說是一個很強烈的渴望,而四大學府是作坊供養起來的,自然也要滿足作坊的發展需要,那麼四大學府選出來的政事堂必然通過軍事行動推行海外擴張開發,全面改造大宋現在的內向文化。

當然,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很重要的思想,隨著大宋科舉制的發展,普通百姓家也會有讀書人進入上層,這拉近了百姓與士大夫的距離,拉近了皇帝與普通百姓距離。百姓都稱皇帝為官家,這種親切的叫法,可見這種距離的轉變。四大學府教育體制的推行,更讓這個距離縮短了。距離的縮短,意味著自由平等觀念的興起,嚴格的等級觀念的消退。

想到這裡,趙頊也不得不佩服司馬光在出任書城令的幾年,對四大學府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得不佩服司馬光要繼續廣建學校,擴大學員的升學率,以教育為本,卒業以後他們自己會謀出路的這個觀點。

崇政殿中,趙頊不斷忙碌著,分析著,把想到的東西寫下來,然後讓四大學府,讓政事堂討論推行的可行性。趙頊特別慶幸自己能夠穿越到這個有著士大夫氣節,有著君子風範的北宋,很慶幸自己自己能夠直接穿越成皇帝,能夠將自己的理念變成現實。

「聖上。」李向安欲言又止。趙頊這幾天不見任何人,他是知道的,不過,政事堂那邊的相國們這次非要請出趙頊,李向安也沒有辦法了。

「是不是政事堂來人了,讓他進來。」趙頊放下鋼筆,站了起來,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身體。

鄭俠對趙頊能夠召見他十分意外,走進崇政殿之後,平靜下來,拱手說道:「聖上,政事堂已經安排好了,就等著聖上了。這次十一國聯盟,各國君主都已經到齊了,而且等了有一個多月了,聖上不出席,恐怕無法聯盟。」

「十一國?不是十國嗎?」趙頊疑問道。

上次遷都大典的時候,就來了九國的君主,加上大宋,正好十國,現在突然又冒出一個國家,趙頊很意外。

「占城國國王速達力也來了。占城國與真臘也是世仇,交趾遭到兩國反擊,幾乎無力再戰後,離間了占城與真臘。占城與交趾單方面議和,交趾同意退還佔城所有國土以及瓜分真臘后,兩國聯兵突然夾擊真臘,真臘戰敗。禮部尚書蘇軾接見了占城國國王,同意他參與華夏聯盟。」鄭俠解釋道。

趙頊笑了笑,這個結果,也不算出人意料。交趾與占城都是臨海國家,受大宋水師的威脅,最需要的是拓展國土縱深。交趾即便佔領了占城,也無法做到這點。要拓展國土縱深還得滅真臘。

「鄭卿家,你現在出任政事堂什麼職位?」趙頊突然換了一個話題問道。

鄭俠,趙頊是知道的。歷史上,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就是因為這個鄭俠。鄭俠本是王安石的學生,後來和呂惠卿一般,為了圖謀上進,出賣了王安石。鄭俠給歷史上的趙頊獻上的那副流民圖,徹底動搖了趙頊的決心,最後罷免了王安石。

今年正好是熙寧六年,就是歷史上,河北山西發生大規模蝗災的一年,也是歷史上王安石變法流產的那一年。

現在的趙頊是穿越而來的趙頊,對這段歷史是知道的,也很擔心蝗災會導致這次選舉產生的政事堂垮台。第一屆大選產生的政事堂,如果就這樣倒台,那影響是十分惡劣的,甚至可能影響到政事堂制度的確立。

沈括提出的天氣預報制度,在各地設立觀天站的提議,還沒有推行下去。司天監,還有四大學府的天文台也沒有提出預警,這讓趙頊更加擔心。

趙頊不知道要不要提醒政事堂預防這次災害,隨著趙頊的到來,歷史已經改變。大宋的整個行政體系不再那麼繁冗,而是變得十分幹練。蝗災是起於北遼的燕雲地區,後來才南下大宋的。如果地方衙門十分幹練,這個蝗災根本過不來。

不過,不能想當然。萬一過來了,萬一這個時代的天氣預報不行,那麼後果十分嚴重。可是,趙頊如果提醒政事堂,那就是下聖旨了,今年大宋行政都將圍繞著救災來運轉,這對啟動十年天下大治計劃非常不利。

「聖上,微臣出任政事堂書記。」鄭俠喜悅地回答道。

書記官,沒有品級,是從吏,主要是在政事堂做文案工作。雖然職位很低,但處理的都是大事。以後如果外放,就是知縣。有了這個出身,升職會很快。可是說政事堂的書記,就是以後政事堂相國的儲備。

趙頊問到了鄭俠的職位,對鄭俠來說,就是天子留意他了,以後會很有前途。這對鄭俠來說,是一個足夠激動好幾天的事情。

「嗯,諸國聯盟什麼時候進行?」趙頊回到了原來的話題。

「就在明天早上。下午會召開政事堂會議,希望聖上能到。」鄭俠回答很乾練,沒有乘機表現自己。

接到鄭俠的通知,趙頊中午簡單地吃了一點飯,睡了半個小時之後,就出了皇宮,來到右掖門前的政事堂。

在汴京,內城的御街兩邊都是中央的政府機構。現在在上京,同樣如此,只是名稱變了,原來政事堂所在的位置叫尚書省,趙頊制定了政事堂制度后,尚書省與門下省、中書省合併了,原來的三省六部制變成了一堂九部制。

政事堂同樣是一個院落群,他的南邊是各部的院落群,再南邊是郵站與驛站兩站的院落群。

郵站與驛站原本稱為都亭驛,是大宋郵驛制度的級別最高的驛站。後來,郵驛分開。由原來的官營轉變為民營。郵站與驛站成了類似於商盟櫃枋的股份制機構,只是監管大宋的郵驛,實際權力縮小了很多。也就是說,即便是當官的要進驛站,也得自己拿錢消費,驛站成了旅社。

雖然驛站經營得很好,但是相比天下第一樓還是差了很多,原本應該住在驛站的各國君主都住到天下第一樓去了。

御街的右邊分別分佈著上海府衙門、道教的羽化宮,佛教的寶慈寺,還有四大學府的政議院。內城的其它地方,分別是四大學府和官員學子等的住宅。四大學府雖然主體在內城,但是在城外仍然建有書城,上京的四大學府分府就被安置在了城外的君實書城。

也就是說,君實書城,現在有三個,分別在汴京、上京,以及未來的都城江寧府。趙頊也有意改變現在大宋的五京制。

走進政事堂,所有的官吏都很忙碌,只有一個鄭俠來迎接趙頊的到來。趙頊笑了笑,走了進去。在趙頊看來,這樣的會議或許就該召開朝會。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揚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宋揚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零五章:華夏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