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經濟主導(1)

歷史上的經濟主導(1)

歷史上的經濟主導

經濟主導指數對以下年份進行了計算:1870年,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1929年,經濟出現不穩定和政治出現動蕩的前夕;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以及1973年、2000年和2010年。指數對八個國家,即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和印度,進行了計算分析,這八個國家在過去要麼大肆行使其權力,要麼就是爭着想要這麼做。

位列前三甲的國家在給定時期的指數在圖23和圖24中可以看出。二者的差異與權數有關——圖23用的是改良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權數,圖24用的是第三章中由儲備貨幣分析得到的權數。指數對於主導關係的歷史可追溯至1870年。

1870年,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指數值為15%~20%),比緊隨其後的競爭對手德國和法國要強大得多(美國在這一階段的指數並未躋身前三甲)。就英國來說,帝國就是主導:在即將進入20世紀時,一個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總數5%的島國,控制了世界上近25%的陸地和人口。當然,帝國就意味着由英國控制的政府和行政機構的管理範圍延伸到了貿易、金融和貨幣方面。1870年英國的指數值之所以這麼高,得益於其當時是世界上佔據主導地位的出口國:其出口佔世界出口的近25%,而緊隨其後的競爭者德國僅為13%;得益於其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國家的現實(比美國要富裕25%,比德國和法國富裕50%);也得益於其凈債權國地位:佔世界資本輸出的50%。總之,英國在所有的經濟因素方面都處於主導地位。在這一時期中,英國還為國際貨幣體系設置了標準。19世紀末,越來越多的奉行複本位制或銀本位制的國家轉向了金本位制。這一金本位制實際上就是英鎊制,因為從1821年起,英鎊就正式與黃金掛鈎了。美國和德國在1873年時採用了事實上的金本位制。

到1913年,英國與緊隨其後的國家之間的差距急劇縮小,而對於美國來說,這一差距已經消失(雖然在這兩個指數中,美國的值都不是很高)。英國的指數基本沒有發生變化,但是美國和德國的指數卻急劇上升。在那個時候,就基本經濟要素而言,世界不再呈現出單極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預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預測
上一章下一章

歷史上的經濟主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