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5)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5)

漢族被融合入其他民族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被迫的,有如被匈奴、西羌、突厥擄掠去的,有如被中原統治者派遣去邊區屯墾的士兵、貧民或罪犯;另一種是由於天災自願流亡去的。這兩種人為數都很多,有人估計「匈奴有奴隸約30萬,約佔匈奴人口的1/7或1/5」《匈奴史論文選集》第12頁,第10頁。,有人估計「匈^H小說奴有奴隸50多萬,占匈奴人口的1/3」《匈奴史論文選集》第12頁,第10頁。,這些奴隸主要是漢人,也有西胡、丁零等族。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南匈奴曾一次「還所鈔漢民男女及羌所掠轉買入匈奴中者合萬餘人」《後漢書-南匈奴傳》。。

西漢時,侯應曾列舉十條理由反對罷邊塞、毀長城,其中的第七條是:「邊人奴婢愁苦,欲亡者多……時有亡出塞者。」可見當時時有漢人自願逃亡匈奴游牧區。東漢末年,僅逃亡到烏桓地區的漢人就有10萬多戶。西晉亡后,中原板蕩,漢族人民逃亡遼西、河西、西域和南方的人很多。據《晉書-慕容龐傳》:「時二京傾覆,幽冀淪陷,廆刑政修明,虛懷引納,流亡士庶眾多襁負歸之。廆乃立郡以統流人,冀州人為冀陽郡,豫州人為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并州人為唐國郡。」流人之多可以想見。

移入其他民族地區的漢人很多就和當地民族通婚,並且為了適應當地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也會在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發生改變,過若干代后,就融合於當地民族了,比如,在公元399年在吐魯番盆地及鄰近地區建立的麴氏高昌國原是一個以漢人為主體建立的國家。這些漢人是漢魏屯田士兵和晉代逃亡到這地區的人的後裔。正是《魏書-高呂傳》所說的「彼之氓庶,是漢魏遺黎,自晉化不綱,因難播越,世積已久」。當時這個高呂國的人胡化已深,如《北史-西域傳-高昌傳》所說:「服飾,丈夫以胡法,婦人裙襦,頭上作髻。其風俗政令與華夏略同……文字亦同華夏,兼同胡書,有《毛詩》、《論語》、《孝經》……雖習誦之,而皆為胡語。」麴氏高昌國存在了141年,曾先後臣屬於北方游牧民族柔然、高車及突厥。公元640年為唐朝所征服,設西州。公元866年回鶻佔領西州,從此長期受回鶻統治,當地漢人的後裔就融合於維吾爾族了。同時生活在天山以南各個綠洲操焉耆—龜茲語(吐火羅語)和于闐語的屬於印歐語系諸民族也先後融合於維吾爾族。

又比如:在戰國時,楚國的庄**NFDA1*T*率數千農民遷居於雲南滇池地區,自稱滇王。其後,漢晉時期均曾派漢人進入雲南,但明朝以前遷入雲南的漢人大都融合於當地各民族了。遷居於大理洱海地區的漢人成了白族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