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4)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4)

由於這個民族具有商業傳統,早在唐代絲綢之路上的來往商人,番客就占重要地位。回族形成后,在黃土高原上,北和蒙古、西和青藏牧區接壤地區,即甘青寧黃河上遊走廊地帶,依靠農牧產品貿易,即所謂「茶馬貿易」,善於從商的回族得以發展,所以現在最大的回族聚居區還是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的臨夏回族自治州。

回族現在通用漢語。海上和從中亞移入的穆斯林什麼時候和怎樣失去他們原來的語言已經難說。有人認為商人和軍隊中婦女較稀少,所以為了繁衍種族,勢必和當地婦女通婚,由母傳子,改變了民族語言。經商也應當是他們必須掌握當地語言的一個原因,何況回回一般是小聚居、大分散的格局和漢人雜居。在語言和生活各方面和漢族趨同是很自然的社會結果。但是他們堅持伊斯蘭教信仰,用以在漢族的汪洋大海中保持和加強自己的民族意識。他們一般的習慣是回族可以娶漢族婦女,嫁后須信仰伊斯蘭教。回族婦女不嫁漢人,除非漢人改信伊斯蘭教,成為回族成員。

清代滿族並沒有軼出過去進入中原的北方民族的老路。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歷史,可以不必在此多說。我在解放前的確沒有聽到過語言學家羅常培、文學家老舍是滿族,他們都是在解放之後才公開他們的民族成分的。當然,我們這些漢人和他們相處時並不會感到我們之間有什麼民族差別。在沒有公開他們的民族成分之前,他們都知道自己是滿族。這又說明了在一體的格局中多元性還是頑強地存在。北方諸非漢民族在歷史長河裡一次又一次大規模地進入中原農業地區而不斷地為漢族輸入了新的血液,使漢族壯大起來,同時又為後來的中華民族增加了新的多元因素。這些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在本文中只能作出上面簡單的^H小說敘述,指出它的梗概而已。

八、漢族同樣充實了其他民族

在我國古代民族中,除了月氏、烏孫、匈奴、突厥等民族的大部或部分遷居他國外,絕大多數的民族都長期在中華大地上居住,他們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是經常的。上節里我著重講了在不同時期漢族曾融合進了為數眾多的其他民族成分。在這一節里,我要略述漢族融合到其他民族裡去的情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