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2)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2)

這裡應當講一講大興安嶺以東的松遼平原。這個平原和廣大草原之間當時存在著一個大興安嶺的屏障,廣闊的森林可能擋住了游牧民族的東進。看來有一些游牧民族可以溯源於這個森林裡的狩獵民族。

最近我到大興安嶺林區實地觀察,在呼盟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見到林區里的一個山洞,稱嘎仙洞,洞里還保留著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遣使樹立的用以紀念他祖先的石刻祝文。這表明鮮卑族早期曾居住在大興安嶺的森林裡。鮮卑族後來從山區西南遷到呼倫池的草原上,然後繼續向西南遷,徙居陰山河套之間,形成鮮卑拓跋部,其中一部分進入青海,大部分則在4世紀初活動在今內蒙古和山西大同地區。公元386年建立魏國,439年統一中原北部地區。

建遼國的契丹人原是活動在遼河上游的游牧民族,曾臣服於唐,916年阿保機稱帝。建國前後都有大批漢人遷入,農業和手工業得到發展,但被金滅后,契丹人多與漢人及女真人相融合。

建立金國的女真人也是在松遼平原上興起的,他們走上與契丹人由弱到強,由強而亡的同樣道路。當他們佔有中原北部地區后,曾把所征服的地區的居民用漢人、燕人、南人等名稱和女真人相區別,但是後來也有許多女真人開始改用漢姓,見於《金史》記載的有31姓,而且他們的改姓並非出於詔令,而是民間的自願。儘管改用漢姓並不表示他們已完全成了漢人,只能表明他們已不再抗拒漢^H小說化了。

不論是契丹人還是女真人,儘管在中原北部政治上取得優勢,但都沒有統一中國。北方民族囊括中國全部版圖成為統一的政權是從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始。其後還有女真人的後裔滿人建立的清朝。元朝統治了97年(公元1271~1368年),清朝統治了近260年(公元1644~1911年)。蒙古人和滿人是非漢民族,而且至今還是有人口百萬以上的少數民族,但是在他們的統治時代,漢族還是在壯大,當他們的王朝滅亡后,大量的蒙古人和滿人融合在漢族之中。

元代蒙古人統治下的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這時的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都被包括在漢人之中,與漢人的待遇是一致的。又據《元史》記載:「女直(即女真)、契丹同漢人。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直(其下當遺「契丹」二字)生長漢地,同漢人。」《元史-世祖》紀十。看來女真人和契丹人中已有分化,或融合於漢族,或融合於蒙古族。元代把漢族分化為漢人和南人兩類,以宋、金疆域為邊界。凡是先被蒙古人征服的原屬金的區域里的漢人仍稱漢人,後來征服了南宋,曾屬南宋的人稱南人或宋人、新附人或蠻子。看來其中也包括長江以南的各非漢民族。這樣也加強了這些非漢民族和漢族的融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