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1)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1)

北方及西方非漢民族在上述地區建立地方政權表明有大量的非漢人進入了這個地區,由於混而未合,所以這時「漢」作為民族標記的名稱也就流行,而且由於漢人的政治地位較低,「漢人」也成為帶有歧視的稱呼,但是進入華北地區的非漢人,一旦改牧為農,經濟實力最終還是要在社會地位上起作用。在這個時期就開始有關於「胡人改漢姓」的記載,到了統一華北的北魏還發生了改複姓為單姓的詔命,也就是要胡人改從漢姓。有人統計《魏書》「官氏表」中126個胡姓中已有60個不見於官書。雜居民族間的通婚相當普遍,甚至發生在社會上層。非漢族的政治地位又不易持久,你上我下,我去你來,結果都分別吸收在漢人之中。漢族的壯大並不是單純靠人口的自然增長,更重要的是靠吸收進入農業地區的非漢人,所以說是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

經過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更擴大了的中原地區重又在隋、唐兩代統一了起來。唐代的統治階級中就有不少是各族的混血。建國時,漢化鮮卑貴族的支持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之他們在統治集團中一直處於重要地位。有人統計,唐朝宰相369人中,胡人出身的有36人,佔1/10。《唐書》還特辟專章為番將立傳。沙陀人在唐末頗為跋扈,在繼唐而起的五代中後唐、後晉、後漢三朝都是沙陀人建立的,以中興唐朝出名的庄宗本身就是出自沙陀人。所以有唐一代名義上是漢族統治,實際上是各族參與的政權。從唐到宋之間的近500年的時間裡,中原地區實際上是一個以漢族為核心的民族熔爐。許多非漢族被當地漢人所融合而成為漢人。當然融合的過程是複雜的,但結果許多歷史有記載的如鮮卑、氐、羯等族名逐漸在現實生活中消失了。

唐代不能不說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高峰。它的特色也許就是在它的開放性和開拓性。這和民族成分的大混雜和大融合是密切相關的。

七、北方民族不斷給漢族輸入新的血液

如果北宋可以說經過了五代的分裂局面,中原又恢復了統一,它的力量究竟是微弱的。它的北方,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在公元916年興起了一個強大的民族契丹,作為中國的一個王朝稱遼,它的疆域從黑龍江出海口到今蒙古人民共和國中部,南面從今天津,經河北霸縣到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對峙。統治了210年才為另一北方民族女真所滅。發源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公元1115年立國稱金。1125年滅遼,接著滅北宋,先後在今北京和開封建都,疆域包括遼的故土並向西擴張到陝西、甘肅與西夏接界,向南擴張達秦嶺和淮河與南宋接界。宋只有^H小說300年的歷史,這期間給中原北部這個地區混雜居住的許多民族成分有一個消化和融合的階段,並為漢族向南擴張積聚了力量。這是后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