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7)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7)

當時中原原有的居民在外來的人看來是一種「族類」而以同一名稱來相呼,說明了這時候漢人已經事實上形成了一個民族實體。上面從華夏人開始所追溯的2000多年的歷史正是這個民族誕生前的孕育過程。

漢族的形成是中華民族形成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在多元一體的格局中產生了一個凝聚的核心。

五、地區性的多元統一

秦始皇結束戰國時代地方割據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因為從此統一的格局成了歷史的主流。當然所統一的範圍在秦代還只限於中原,就是黃河長江中下游的平原農業地區,而且這個統一的格局也是經過長時期逐步形成的。在春秋戰國時代各地方的經濟都有所發展,他們修築道路,發展貿易。戰國時的列國通過爭雄稱霸已把中原這片土地四通八達地基本上構成了一個整體。秦始皇在這基礎上做了幾件重要的事,就是車同軌,書同文,立郡縣和確立度量衡的標準,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為統一體立下制度化的規範。

車同軌和度量衡的標準化是經濟統一的必要措施。傳統的方塊字採用視覺符號把語和文分離,書同文就是把各國的通用符號統一於一個標準,也就是把信息系統統一了起來,在多元語言上罩上一種統一的共同文字。這個信息工具至今還具有生命力。廢封建、立郡縣,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政體,這個政體延續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中原地區的統一我不再多說。在這裡要指出的,這只是形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又一步。第一步是華夏族團的形成,第二步是漢族的形成,也可以說是從華夏核心擴大而成漢族核心。

我說秦代的統一還只是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實體形成的一個步驟,因為當時秦所統一的只是中原地區,在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里只佔一小部分,在三級地形中只是海拔最低的一級,而且還不是全部。中原的周圍還有許多不同的族團也正在逐步分區域地向由分而合的統一路上邁進。讓我先講北方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我國考古學的工作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原地區,因此我們對中原周圍地區的上古歷史相對地說還是知道得很少。陳連開教授提出過一個值得重視的觀點,我的另一位同事谷苞教授經過幾十年在西北的實地考察,也提出了同一觀點,他們都認為和秦漢時代中原地區實現統一的同時,北方游牧區也出現^H小說了在匈奴人統治下的大一統局面。他們更指出,南北兩個統一體的匯合才是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民族實體進一步的完成。我同意這個觀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