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5)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5)

在這多元格局中,同時也在接觸中出現了競爭機制,相互吸收比自己優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個性。例如,在黃河中遊興起的仰韶文化,曾一度向西滲入黃河上游的文化區,但當其接觸到了比它優秀的黃河下游山東龍山文化,就出現了取代仰韶文化的河南龍山文化。考古學者在龍山文化前加上各個地方的名稱表示它們依然是從當地原有文化中生長出來的,實際上說明了當時各族團間文化交流的過程,從多元之上增加了一體的格局。

四、凝聚核心漢族的出現

中國最早的文字史料現在可以確認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而相傳由孔子編選的《尚書》還記載一些夏商文件和上古傳說。早年的史書中,把上古史編成三皇五帝的歷史系統。這些文字史料已有部分可以和考古資料相印證,使我們對新石器時代末期到銅器時代的歷史能有較可靠的知識,特別是80年代初期發掘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夏代遺址一般認為即是夏王朝初期的「陽城」遺址,夏代歷史已從神話傳說的迷霧中得以落實。商代歷史有甲骨文為據,周代歷史有鐘鼎文為據,相應的後世的文字記載都可得而考。而夏、商、周三代正是漢族前身華夏這個民族集團從多元形成一體的歷史過程。

河南夏代「陽城」遺址所發現的文物顯示了它是繼承了新石器時代河南龍山文化發展到了銅器時代。從黃河中下游遺留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到這些地區都早已發展了農業生產,這和夏禹治水的傳說(河南龍山文化的中晚期)可以聯繫起來,表明了這地區早期居民當時生產力的發達水平。我們還記得河南的龍山文化正是在仰韶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山東的龍山文化而興起的。所以可以說華夏文化就是以黃河中下游不同文化的結合而開始的。

傳說的歷史中在禹之前還有堯、舜和神話性的始祖黃帝。留下的傳說大多是關於他們向四周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族團的征伐。黃帝曾擊敗過蚩尤和炎帝,地點據說都在今河北省境內。據《史記》所載,舜又把反^H小說對他的氏族部落放逐到蠻夷戎狄中去改變後者的風俗,也可以說就是中原居民和文化的擴張。到禹時,如《左傳》所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禹貢》將這時的地域總稱為「九州」,大體包括了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下游的地區,奠定了日益壯大的華夏族的核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