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進化」到「社會平衡」(4)

從「社會進化」到「社會平衡」(4)

我們已經屢次說過,一切文化只是人類生活的辦法,社會制度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離開了生活,文化和社會制度是無從說起的。因為人要求生,所以他得處處和環境周旋。文化只是適應他的處境的辦法罷了。處境不同,處境有改變,文化跟著也要有改變,人們的處境實可以分為相成相剋的兩方面。相成的就是供給生活的資源,相剋的就是和自己競爭獲得此種資源的一切勢力。人類的生活亦是常以如何開發資源,如何爭勝敵人兩種活動為經緯的。

我們現在既在文化現象或社會制度中看見了有一種繼續有定向運行的趨勢,在這形成生活的兩大勢力中有沒有這一種趨勢存在,能不能藉以解釋社會之所以「進化」呢?

我們處境的改變好像自然資源的獲得和消滅,敵人的增加和減少。自然很多時間是偶然的,好像風雷地震,可以使桑田成為滄海,滄海成為桑田。但是若我們細細分析在相成相剋兩方面都有一種有定向變遷的趨勢存在。而且這種趨勢是已經為經濟學者所熟悉的了。生活的資源最大的來源是出自土地,而土地的報酬卻是受漸減率所支配的。兩個人在一塊土地上工作所獲得的報酬常少於一個人用同樣的工具在同一塊土地上工作所得報酬之二倍。易言之在有限土地上所加工作和所得報酬不是成正比例的,是漸減的。所以,若土地有限,人愈多則自然的資源愈難得,除非想別的辦法——就是分工,就是把社會組織複雜化,使個人的工作效率增加以維持生活。這是相成一方面的。在相剋一方面,即競爭的增加。當然人已想盡了方法去消滅種種和他競爭的自然勢力和草木禽獸。但是最大的競爭者卻是在人們自己。而人口的增加卻亦有一種漸增的潛勢力存在。所謂人口的繁殖是從幾何級數的,這句話雖在事實上也許不正確,但以它為一種潛勢力那是正確的。人口的數目一方是壓迫著人們想辦法去增進工作效力,以謀共同生存,一方亦使一切繁複的社會組織成為可能。在人類的處境中,相成相剋的雙方都有一種潛在的趨勢,土地報酬的漸減,人口繁殖的漸增,於是壓迫人類在文化繁複上想辦法,好像改良生產工具,成立新的分配製度等等。所以文化也可說是被這兩種勢力逼上進化的路線的。

但是土地報酬的漸減和人口繁殖的漸增只是一種潛在的常態趨勢。在變態的狀態下,好像火山爆烈而發生新的富源或毀滅已有的富源等偶然事件下,上述的潛勢力就可以被隱不現。即是在常態之下,要這種潛在的趨勢影響於文化現象亦需要地域的^H小說限制。人是能動的。他能在舊土地之外去尋新土地。一地人口密度不增加,則土地的漸減率亦不致逼出文化的複雜化。在這時候,社會可以停頓,可以「不進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化與文化自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文化與文化自覺
上一章下一章

從「社會進化」到「社會平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