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4)

中文版序(4)

差不多有一個月,我抑鬱不已,寢食難安。書稿依舊擺在那裡——我無力把它們郵寄出去。還好,我終於恢復了,把書稿寄給了各大經紀人。幾乎所有人都回絕了。只有年輕的經紀人威廉-克拉克告訴我,他很喜歡。他把書稿發給各大出版社之後,有些出版社給出了積極的回應,但他們心懷疑慮,擔心美國讀者對中國不感興趣。其中一家出版社說:「書是好書,可我們認為沒有美國人想讀有關中國的書。」現在看來,這令人難以置信,但1999年早期的圖書市場就是這樣——美國人還未意識到,中國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變得多麼令人目眩神迷。

不過,威廉還是找到了三家願意出價購買書稿的出版商,我選擇跟哈珀柯林斯簽訂了出版合同。稿酬不多,但足以讓我償清讀大學時的助學貸款。這也令我對自己的寫作產生了新的信心。我頓時意識到,所有的報刊編輯全都犯了大錯。他們不理解我寫作所具有的價值,也不明白選派具有中國閱歷的人擔任駐華記者的重要性。還好,他們並不代表全部,我的生活也不會被他們握在掌心。我靠自己就能回到中國。

我這麼做了——1999年春,我買了飛往北京的單程票,並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頭幾個月,活兒很難找,可隨後就有了,很快我就忙了起來。2000年,我放了幾次長假,並且開始為《紐約客》和《國家地理》供稿。沒過多久,之前回絕我的那些報刊給我來信,問我是否願意為他們工作。太晚了。我喜歡自由地安排工作,選擇自己的寫作計劃。怎麼寫中國,我有我的想法。曾經重要無比的四處求職被我拋在腦後。時至今日,我會永遠感謝所有在1998年回絕了我的編輯們——回頭看看,那是發生在我身上最棒的事情之一。

至今,《江城》已經出版了十多年。出版商很驚訝,它一直穩居美國暢銷書榜,並將繼續受到大眾的歡迎。回首過去,我感到自己很幸運,當美國人和歐洲人開始重新發現中國的時候,我的書恰好出版了。現在,很難想象還有編輯會說讀者對中國話題不感興趣。美國人一直有個問題,即對他以外的世界不感興趣,可中國是個例外。令我一直印象深刻的是,現*在有那麼多美國人對中國產生了興趣,我尤其高興地看到,有很多美國青年開始學習漢語。《江城》往往是他們的閱讀書目之一;我很欣慰,這本書有助於向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們介紹中國。

寫《江城》的時候,我一直沒太大的把握,涪陵人對此會有怎樣的反應。這是我編輯書稿的過程中最大的顧慮之一。書中絕大多數人物的名字我都做了改動,但我還是擔心有人會感覺受到了冒犯。我知道中國人對於自己在海外的形象比較敏感。我理解他們的這種敏感——就我讀到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晚期國外媒體刊載的中國報道和故事,我大都不太喜歡。我覺得它們對這個國家的理解很膚淺,對中國人的描寫也非常乾癟。在那些故事中,一切都顯得灰暗而憂傷,而涪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幽默、生機和活力根本就找不到。我希望自己寫的跟他們有所不同——但我拿不準,中國人是否也會這樣認為。我想,他們可能會把它當成又一本由不了解中國、戴有色眼鏡的外國人寫的書,因此視而不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文版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