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2)

中文版序(2)

當然,那座城市一直都在變化——在那些日子裡,全中國上下都在快速發展著。我在涪陵生活十八個月之後,終於有互聯網可以使用了。這一下子就讓我跟美國的朋友們恢復了聯繫,其中就有我大學時的寫作老師約翰-麥克菲。我給他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說我想當一名駐華記者,他隨即給我回了一封長信。在信裡面,他這樣寫道:涪陵就是故事本身。涪陵是一本書。我覺得你應該定下心來寫一本書,刻不容緩,要麼從這個暑假開始,要麼等你的兩年服務期一結束就開始,就寫你自己的故事……只需以書信形式寫上六七萬字,就會是一本有意思的書。那是我第一次鄭重其事地考慮寫一本有關涪陵的書。我差不多同時也想到了它的題目——我覺得應該就叫做「江城」——接著便開始思考這本書可能採用的寫作結構。我規劃好各個章節后,覺得應該利用我在涪陵剩下的六個月時間儘可能多地做一些研究考察。我在春節期間有一次長假,我原本計劃好要出去旅遊的,但後來還是選擇待在涪陵,為的就是調研和做筆記。假期過後,我一邊教書,一邊繼續考慮寫書的事情。在涪陵的最後那一段時間是我一生最愜意的時光之一,我將隨時銘記於心。在城裡我感覺就像回到了家;經過開頭艱難的適應期之後,我已經學會了足夠多的漢語,可以跟人們進行交流了;我也交上了知心朋友。我十分樂意跟我的學生、漢語輔導老師,以及姓黃的一大家人一起打發時間。黃家開了一家小麵館,我總是去他們的店裡吃飯。我大體上是這樣打算的:就寫這個特定的地點和特定的時刻。我漸漸相信,這個時刻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我也堅信,像涪陵這樣的小地方其實意味著更多。那個時候,外國人一般對中國*的內陸地區視而不見,而記者對來自鄉下的人們也總是視若無睹——老以為這些人頭腦簡單,兜里沒錢。不過,我認識的所有人——我的學生們、我的同事們、經營餐館的朋友們,以及我的一個漢語輔導教師——幾乎都有那種農村背景。這些人的生活複雜多樣,豐富多彩,我因此覺得,他們長期被外界忽視,是一個錯誤。

我在涪陵期間做了詳細的筆記,規劃了書的結構,但在離開中國之前並沒有動筆。我回到了密蘇里我父母的家,我已經多年沒在那裡生活過,如今卻坐在了我讀高中時曾經用過的那張桌子邊上。那個房間的裝飾跟我小時候也一模一樣。感覺有些怪怪的——我已年滿二十九歲,懷揣兩張大學文憑,但既沒有結婚也沒有工作。實際上,除了在「和平隊」當過老師,我一直沒有干過什麼正式的工作。我的錢也不多。在美國,一個人二十多歲跟父母住在一起,尤其還沒有工作,會被認為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很慶幸,我一直跟家人十分親密,並且對自己的寫作計劃信心十足——儘管如此,我對於何去何從還是有些擔心。好不容易拋開這些顧慮之後,我才得以坐下來開始寫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文版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