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6)

中文版序(6)

趁著那次旅行,我也回到了涪陵。跟我生活的那幾年相比,這座城市擴大了一倍,在許多方面都變得難以辨認了。我在那裡教書的時候,去重慶或者其他稍大一點的地方只能乘船,現在,涪陵開通了好幾條高速公路和鐵路。我曾經任教的學校從兩千多名學生增加到了一萬四千多,恰好反映了全中國高等教育的爆炸式發展。江河也變了樣。我在書里寫到的白鶴梁,寒冬時節露出水面,上面的題刻可以一直追溯到唐代。現在,因為三峽大壩,白鶴梁被埋到了江面下一百三十英尺的地方。不過,我還是看到了一些古老的題刻,因為該市修建了一座嶄新的水下博物館——耗資一億三千二百萬美元,這麼大一筆錢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涪陵似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城裡的一些變化讓我有點懷舊,甚至還有一絲傷感,因為我記憶中的那個地方一去不返了。不過,最重要的精神還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更生感激之情,感謝我曾有機會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那裡生活過。我相信,那是一個不尋常的時刻,涪陵是一個不尋常的地點——一座一切都處在變化邊緣的城市。

李雪順先生是我在涪陵期間曾經的同事,我要感謝他出色的翻譯工作。我們力圖讓譯本儘可能地忠實於原本,只做了一些微小的改動。如果有讀者對本書以及我的其他作品感興趣,可以點擊www.peterhessler.net訪問我的個人主頁。

我永遠感謝我在涪陵的朋友們,我在那裡生活的時候,他們是如此坦誠,如此耐心。我現在還跟將近一百個學生保持著聯繫,這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多年來,我看著他們長大成人,現在常常收到他們的學生寫給我的信。我跟幾位至交一直保持著聯繫,去年春天的*重返涪陵之旅也讓人興奮不已。我無法預測,這座城市還將經歷怎樣的巨變,但我知道,它會永遠是我的中國「老家」。

2012年1月寫於埃及開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江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江城
上一章下一章

中文版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