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5)

推薦序(5)

沒有好故事和好角色,再大腕的明星出演也是竹籃打水,電影市場無數次驗證了那些僅靠明星而慘敗的票房結局。那麼判斷一個好的故事的必要的原則是什麼?在學習悉德·菲爾德劇作法和自己的實踐中,我概括為六條原則:(1)一個主要的人物。(2)這個人物的目標需求和方向。(3)一個困難的情景。(4)反對者或者對立體。(5)一個帶有威脅性的可怕的危機。(6)特別精彩意外的結局。

我說過,用文字語言編好一個故事是編劇要盡的職責,用視聽手段講好一個故事要看導演的功力。同樣是貝多芬作曲的《命運》,卡拉揚的指揮會讓你心神激蕩,而換個指揮則有可能令你昏昏欲睡,這不是作曲家的問題。同樣是曹禺的話劇《雷雨》,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出和另外劇團的演出,一定會得出異樣的評價。正因為電影劇本少有再拍、不能比較,那些抱怨劇本不好、不懂裝懂的導演,曲解劇本原旨、任意篡改劇本,不僅是製片人的痛苦,也是編劇的悲哀。在當今數字影像盛行的時代,電影製作不再神秘,我特別提倡,學習劇本寫作的年輕人,走自編自導的道路,準確地、完整地傳達自己的發現與思考吧。

巧婦難為無米炊,米是決定因素

悉德·菲爾德在有關實訓輔導中,主要講劇本怎麼寫,對於寫什麼的問題,如何去發現新形象和發掘新能源,沒有做具體的輔導和指示。雖然他談到了劇本創意產生,也涉及了調查事件的過程,不過並沒有著重強調。在解決如何^H小說寫作劇本的同時,一個要害的問題就是,編劇創作素材的能源從哪裡而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見過不少在大學里講授影視專業的教授和博導,他們精通劇作的理論,然而他們自己並沒有寫出成功的劇本。其主要原因是「巧婦」被「無米」所礙,在弄懂了悉德·菲爾德的劇作法之後,「米」就成了決定成敗的因素。「米」在哪裡?目前中國出現一窩蜂地改編老電影,翻拍舊故事,用別人煮熟的米再來炒回鍋飯,拆別人的毛衣重織一遍的現象,暴露了我們電影原創力的不足。這是因為深入生活的編劇少了,閉門造車的多了,用別人的生活感受代替自己對生活的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推薦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