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握輕重緩急,關鍵在於落實

3.把握輕重緩急,關鍵在於落實

高效率辦事,既需要執著的敬業精神,也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知識能力素養。

我雖然在轉業前是部隊一名正團職指揮員,但我是由一名從事專業技術的幹部成長起來的。因此,我後來不注重官位而注重自己的能力。

官位不見得讓人獲得尊嚴,但能力卻能讓人受到尊重。回到地方后,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普通幹部,許多同事都以為我是一個營連職幹部。因為我完全是由組織上安排到檢察院工作的,除了有關領導,知道我情況的人並不多。我知道,同時我也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就在這個崗位上干到退休吧。任何奢望對自己都是一種無謂的折磨。

因此,我下定決心,運用知識觸類旁通的規律,將在部隊業務工作中的一些有用的積累與自己的實際工作需要結合起來。還算不錯,半年多時間,以我為主承辦了三件自偵案子,移送法院后都是有罪判決,這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高效率的表現。我以我的能力所表現的行動讓有些曾斜著眼睛看我的人再也不敢小看我了,用能力創造了效率,也獲得了尊嚴。

下半年,機關常委改選,我全票當選為委員。後來領導要我擔任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我想一方面是大家看到我的能力,另一方面,時間長了大家知道這是個正團職幹部,也不計較什麼,老老實實做事,也許是出於同情想給我點面子。然而,對我來說,真是一百個不情願。我找了幾位領導,說我在部隊沒有從事政治工作的經歷,對黨委工作不熟悉,加上到地方后,天天辦案子,大多數機關幹部也不熟悉,這都是不利於履行職責做好工作的實際問題。再者,我半路出家從事檢察工作,我想在工作中邊辦案邊學習,掌握一點法律知識,總不能到退休了還是個「門外漢」吧。一些業務部門的負責人認為我既愛鑽業務也會辦案子,而且好管理,對我印象還好。我就利用這個情況,請他們去給領導做工作,並承諾,只要做通了領導的工作,不讓我做專職副書記,我願意到他們手下工作。

但是,事與願違,我還是擔任了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不久又擔任了黨組成員紀檢組長。我這紀檢組長還不是黨組推薦的。他們知道我是一個這樣的人,肯定不會推舉我,他們推薦了兩個老同志。當時上級組織來考察,想從兩個被推舉的候選人中選一個,於是組織了我單位的中層幹部開座談會。那些中層幹部和老同志就講,今年回來的這個老黃是最合適的啦,他本來就是正團級幹部,回來什麼也沒安排,照樣工作兢兢業業,而且表現了他的能力與水平,他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那時,組織部居然採納了大多數群眾的意見,就把我搞到市委常委大會上通過了,我還不知道為什麼。市委組織部找我談話,說我被任命為紀檢組長。於是,我又撿了個領導做了。

紀檢組長是個得罪人的差使。我頂住壓力,查處了多起內部違法違紀的案子,並發現,敢膽大妄為的人,不是沒有頭腦,就是有較硬的關係網。所以在查案過程中,得罪了領導和同事,感受到了只有第六感官才能感覺到的委屈,我也無怨無悔。

誰都知道,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決策正確,關鍵在於落實,也就是「干」,要想高效率地辦事,就要實幹和巧幹。

權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它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黨和人民讓我們幹事的資本,也就是為黨的事業,為人民的幸福幹事的資本。要善於充分運用權力來做好一項一項的工作,做成一件一件黨和人民滿意的事,要充分運用這些資本經營好一個地方,真正致富一方百姓,樹立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充分發揮權力資本為民辦事的最佳效用。

但是,也應看到,如果權力資本運用不當,濫用權力,也會導致權力腐敗,使自己走向反面,危害黨和國家、危害人民和家庭。

「十大綱領不如一個行動」,工作重在落實,要做好事,必須要有紮實的工作作風,一件一件抓,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細節決定成敗」,最終檢驗領導幹部工作績效的不是停留在嘴上、紙上的工作計劃、方案,而是實際工作效果,老百姓的口碑。只講不做會喪失民心,所有計劃、方案只有轉化成工作績效,才真正體現其價值,言行一致才能贏得民心。

我國是一個缺乏落實文化的國度。這並非是妄自菲薄,而是實事求是之言。梁漱溟就說過,中國文化是一個「理想自理想,現實自現實,終古為一不落實的文化」。

梁漱溟的話不是空穴來風。從春秋戰國時天馬行空般的論辯,到魏晉盛行的清談之風,無一不是這種不落實文化的反映。

這種不落實的文化,對後世有著很大的影響,以至於現在的許多組織成員在工作中,不能有效地抓落實。其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主要的方面:

一是只圖形式,不管實效。一些人靠會議落實會議,靠文件落實文件,靠講話落實講話,習慣於當「收發室」、「傳聲筒」,認為只要是會開了,文件發了,話講了,工作任務就落實了。結果是,層層喊落實,層層不落實。

二是抓而不實,抓而不力。一些人部署工作時,雷聲大;落實工作時,雨點小。工作虎頭蛇尾,有始無終。熱衷於搞「達標活動」,表面上看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而實際上沒有解決什麼根本問題。

三是遇事推諉,不負其責。一些人沒有責任心,遇到問題能推則推,能躲則躲,能將就則將就;有風險的工作不願干,有困難的工作不去干,得罪人的工作不想干,在其位不能謀其政。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切不可惰性纏身,否則就會誤事、誤民。要立志做策馬奮蹄的先行者,萬不可做得過且過的撞鐘僧。

做事就要做到事半功倍,還必須講求工作方法。凡事要化繁為簡,要事急干,急事早辦,動必量力,舉必量技,切不可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更不可把複雜的事情離奇化。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被稱為一鍬土事件:

某汽車廠在自己的地皮上,用自己的錢搞一項技術改造基建項目,竟然拖了兩年零九個月才辦完了破土動工的手續。在辦理手續中,該企業前後共蓋了20多個章,而蓋一個公章往往又要好幾個人簽字,一鍬土未動就交了各種費用51萬元。該廠原是個汽車修理企業,後來轉為汽車組裝和挂車、半挂車、汽車配件製造。多年來基本上未進行過很好的技術改造,不適應當前生產任務的需要。於是,該廠向主管部門打了報告,申請在廠區內擴建新廠房,資金由工廠自籌。由於該廠屬於某自治區兩個廳雙重領導,廠址又在自治區首府,這樣就增加了辦事的難度。於是,技改報告這個「皮球」被踢來踢去,經過了自治區和首府20多個有關單位,經過了140多人的手,一直拖了兩年零八個月未辦成。此事後來被新聞單位披露,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又經過一個多月,終於挖開了第一鍬土。

還有一篇資料,河南有一位名叫郭東安的農民,從49歲開始辦身份證,先後四次在鎮里辦理,今年62歲了,歷經13年才見到屬於自己的身份證。美籍華人阮大方打算在浙江杭州投資創辦靈隱停車場,從1993年開始,他先後跑了32個部門,蓋了214個圖章,耗費數百萬元,可是直到1998年初還沒有辦成。

這些沉重的案例都說明一件事,在我們幹部身上存在嚴重的拖沓之氣。辦事拖沓原本是舊衙門作風,現在之所以成為氣候,主要根源還在於有些領導幹部身上存在特權思想和明哲保身意識。有的是為了逞權勢,故意賣關子、兜圈子,找託詞;有的是為撈好處,利用權力來「吃拿卡要」;有的是為了推責任,對一些問題,害怕出了岔子個人擔風險、負責任,於是一拖再拖。這些現象不但會敗壞個人形象,也有損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堅決杜絕。一個好領導必然是一個雷厲風行、果斷快捷的人,做到說干就干,毫不含糊。

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則,捨本逐末,問題永遠也不會得到根本解決。

有一則寓言故事說明了這一問題: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了出來。於是,他們便開會討論原因。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籠子的高度不夠。於是,他們決定把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但是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

他們將高度加高到了30米。沒想到,他們又看到袋鼠全都跑到了外面。管理員們很緊張,他們準備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正當管理員們緊鑼密鼓地準備加高籠子時,長頸鹿來和袋鼠們閑聊。長頸鹿問袋鼠:「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袋鼠說:「很難說。如果他們還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個寓言故事說明:做事要抓住根本。否則,捨本逐末,問題永遠也得不到根本解決。做事需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技巧,要善於區別輕重緩急,把握主次矛盾。但是,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有許多人就缺乏這種做事的工作技巧。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分輕重緩急,眉毛鬍子一把抓;有的思路不多,方法不對頭,措施不得力。結果力氣沒少下,效果卻不明顯,落實也到不了位。

事實上,任何一個成功的組織,其領導者都是具有抓落實工作技巧的人。比如德國的羅蘭·貝格公司,其創始人羅蘭·貝格,就有一套有效的抓落實的工作技巧。

羅蘭·貝格每天都把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別人做的事情製成「內部備忘」,發放給相關人員。每一份「內部備忘」都標註上具體的時間,到了這個時間,秘書就會把「內部備忘」重新放在羅蘭·貝格的辦公桌上。

羅蘭·貝格說,沒有人能僥倖讓他忘記一件他關心過的事情。他還認為,如果整個組織系統的領導者都掌握了做事的工作技巧,那麼,高效率的做事就不再會是難事了。

做事是一個人人生價值的最重要的體現,一個人只有將生命的歷程與體驗緊密地與時代合拍、與社會合拍、與黨和國家的命運合拍才能呈現出最美麗的風景。

真正的幹事者不為名,不為利。幹事者最大的動力是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無比忠誠,激勵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是他們對群眾、對工作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名利不會在他們的人生字典里留下雋永的痕迹,事業的發展、國家的繁榮才是對他們最好的獎勵。

逐利者的本質是見風使舵,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幹事者的本質是積極肯干、為黨為民,哪怕事業上遭受挫折也決不放棄。他們的心中裝有追求真理和正義的理想,他們的身上有一種剛直不阿的風骨。在跌倒處爬起,從低谷邁上高峰,是他們最真實的人生寫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檢察官手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檢察官手記
上一章下一章

3.把握輕重緩急,關鍵在於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