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調回許都

第一百四十六章:調回許都

李典的一萬大軍駐紮在宛城,也多少讓我心安不少,於是我集中精力在鄧城建設這個前線堡壘。並將部隊進行了一下整編,將原來的雍涼兵都編入了曹休和孔秀他們的隊伍里。

有了鄧城作為前線,南陽郡內的戰略縱深便有了,以後敵人再進攻,就不會出現一直進逼到宛城下圍着我打的情況。有了鄧城作為攔阻,就如同一間屋子有了大門一般,宛城和南陽個縣都可以安心的生產與展,不必擔心再遭到破壞了,南陽的民心得到了提高。

鄧城其實並不是貧瘠之地,它的境內六鄉基本都有河流經過,寬闊的子北河更是滋潤了周圍千傾良田,但是張綉自從春天佔據這裏之後便大肆征當地百姓修造鄧城城池,耽誤了農事。張綉自己手下兵將又多,還不重視農事,白白有良田卻不去耕種,這才造成了今年秋收時的荒蕪。

如今秋收已過,接下來便是冬天了,鄧城縣下轄六鄉的百姓因為兵災糧食已經不足以過冬,於是在白牛鄉鄉老岑曾的帶領下,三名鄉老與一群百姓到鄧城裏向我請願。

當時我正指揮士兵在修築城牆,清理城池內破損、燒毀的房屋。我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急忙去迎接。這些三個鄉老雖然都沒有官職,卻都是當地的地頭蛇,而且年紀都已經很大了。大漢立國以來,向來很重視尊老愛幼的禮儀,面對這些老者,我可不敢有絲毫失禮之處。

大家見過禮之後,我將他們讓到收拾乾淨的縣衙,我開門見山道:「承蒙各位遠途來看望晚輩,不知我有什麼地方可以效勞的?」

三個鄉老互相對望了一下,最後還是岑曾出面道:「風將軍直爽,我們也不再做作,此次前來,確實是有事請求風將軍幫忙!」

我微笑道:「請講!」

岑曾道:「風將軍虎威戰勝張綉,擊退荊州,讓我鄧城重回南陽轄下,歸於天子管轄,我等百姓感激涕零,但是數次大戰,兵鋒所過,生靈塗炭,百姓遭殃,田地里的糧草被燒,家中糧食被搶,百姓衣食無著,而寒冬眼看就要臨近,我們也是無可奈何,只能請求風將軍施捨一些軍糧救濟一下鄧城百姓!」

我思索了一下,岑曾見我不語,以為是要拒絕,急忙言道:「將軍鎮守南陽,威名顯赫全郡,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黃口小兒都稱頌著將軍功績,這些都是將軍的子民,若將軍肯施捨兵糧,救他們渡過難關,全縣百姓一定會對將軍感恩戴德。老夫代百姓給將軍鞠躬了!」

見到岑曾行禮,我急忙攙扶道:「岑先生說哪裏話來,晚輩怎敢受此大禮呢?我剛才沉吟是在思慮這需要多少糧草,我這裏存糧有限,需要從宛城調運。這才沒有立刻回答您的話,是我失禮了!」

岑曾喜道:「這麼說將軍是答應了?」

我點頭道:「鄧城乃我管轄,百姓皆我子民。軍糧雖然不多,但是也一定會救濟百姓。」

岑曾聽完,和身後的眾人一起向我躬身施禮。

我想了想又道:「最近鄧城需要修葺城牆,城內也需要伐木、燒磚,建造房屋,休整道路。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我打算招募各鄉身強力壯的百姓來這裏幹活,管吃管住,每天還有五文錢的工錢。既然村內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何不來這裏干點活呢?不但可以掙點工錢,還可為家裏節省好多糧食哦!你們三位鄉老回鄉之後多多宣傳,人數不限,多多益善啊!」

岑曾想了想覺得這也是為家裏節省糧食的一個好辦法,於是都躬身應是。

我拍了拍手,讓人去把白青找來,讓他與岑曾一起合作,統計一下各鄉需要的救濟數額和運送、分方案。白青也是老人,以前也和岑曾合作過收糧,讓他們搭檔配合我也放心。

因為鄧城的存糧數量有限,於是我讓孔秀率兵回宛城,讓程武太守幫忙收集糧草運送過來,這個秋收時節因為戰鬥大都在鄧城附近,所以宛城和周圍的幾個縣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加上南陽土地肥沃,糧草收穫不少,用來補貼一下鄧城的損失也是可以的。

在我們南陽加緊恢復建設的時候,河北袁紹在旬攸的勸說下,接受了丞相贈送的兩萬斛糧食,一直按兵不動;呂布得到封賞之後也洋洋自得,並沒有繼續進兵向西,反而和駐紮在小沛的劉備鬧了點小矛盾;長安城在鍾繇的鎮守下,許諾封馬騰為西涼刺史,化解了馬騰東下的野心;荊州劉表因為進攻南陽受挫,立刻下令使者求和,丞相答應了求和的要求;而淮南袁術卻遭到了曹仁從細陽,夏侯?從汝南的夾攻,損失了好幾座城池。袁術的被打擊,也讓周圍的諸侯看到了曹軍的實力,這讓劉表也非常慶幸,如果當時自己不是果斷的求和,恐怕充當軟柿子的就不是袁術而是荊州了。一時間討伐的聲音弱了下去。

兩個月之後,冬天來臨了,在第一場雪降臨之後,中原四周的諸侯都撤回了自己的兵力。鄧城的建設也完成了。我留下曹休的一部分人馬在這裏鎮守,其他大軍便撤回了宛城。

南陽的局勢得到了穩定,我也因為鎮守南陽有功被丞相獎賞。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丞相獎賞我之後,卻命我回許都任職,將南陽的防務交給程武太守和李典的一萬新軍負責。曹休、孔秀、王植三人也領兵去汝南與夏侯?匯合,那裏似乎還要有戰事一般。

我心中疑惑,將賈詡先生找來,向他詢問對此事的看法。賈詡道:「你許都的朋友可有書信來?」

我道:「月前奉孝有書信來說許都一切安好,丞相已經從上次的刺殺事件中走出來了,對我也多有誇獎。但是這次卻奪回我的兵權,是否要良弓藏呢?」

賈詡笑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必擔心了。你可知曹仁、夏侯?、夏侯淵、曹洪四人現在何處?」

我搖頭道:「這倒不是很清楚。」

賈詡搖頭道:「請恕我直言,將軍你在南陽地界,因為有斥候的緣故消息非常靈通,所以做到得心應手。但是你對南陽之外的消息卻非常閉塞,上次曹操遇刺,你也是一個月後程武到來才知曉;四方諸侯一起討伐中原也是你在李典到達宛城之後才聽說;如今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四將行蹤你也不知曉。沒有周圍的信息,即使再聰明的人也無法掌握全局。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將軍上次貿然的討伐張綉,結果失了宛城,還差點被前後夾擊而落敗,就是因為你不了解全局,低估了荊州兵的可能性,沒有認識到中原四周局勢的危急。曹軍之中難道沒有傳遞消息的驛站傳遞四周的軍情嗎?」

我搖頭道:「我在荊州之時,荊州軍中有一種軍情邸報,記述每十天內生的周邊軍情,送給校尉以上級別人的閱讀。但是青州軍之中卻沒有這種東西,也許是丞相怕內部的情報外泄才如此的吧。」

賈詡道:「雍涼兵中有一種快馬傳書,也是每隔幾天便將周邊的軍情彙集在竹簡之上,傳遞給校尉以上級別人的觀看。沒有周邊的情報,就不足以看到全局,這種情況下局部的勝利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全局的失敗。」

我道:「青州軍中雖然沒有定期的邸報,但是卻有最快捷的驛站傳令系統,可以將丞相在許都的命令以最快的度傳遞到各個將領手中,將領們只要按照命令行事便可,全局自然有丞相和他的謀士團統籌和操心,這倒反而讓將領們省去了許多麻煩。」

賈詡道:「曹操固然是雄才大略,但是他畢竟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無法面面俱到。如今曹操只擁有十三個郡,地域還不大,他自然可以遙控指揮各個將領。但是若他將來吞併其他諸侯,地域擴大,將領們分守各地,因為距離遙遠,曹操恐怕也無法對那裏的實際情況完全掌握。這時候他必須要擁有獨當一面、有全局觀念的將領為他鎮守四方。曹操此人控制**極強,喜歡親自領兵出戰,更喜歡對手下將領遙控指揮,這固然可以加強他在軍中的絕對權威,卻也為自己埋下了隱患。一群只重視局部聽令而行的將領,墨守成規可以,開疆擴土的能力卻有不足。他手下的四大將軍之中,曹仁是個聽話的乖部下,夏侯?是個只懂得衝殺的莽漢,曹洪是個靠諂媚與運氣取勝的幸運兒,他們可以稱為將才,卻都不是統帥一方的帥才。只有夏侯淵這個人文武全才、深謀遠慮,自身勇猛又顧全大局,是個名副其實的帥才。但是曹操太多疑了,越是有威望,有能力的將領越不敢讓他們長期獨自在外領兵。」

我點頭道:「確實,曹仁他們雖然是統領一方的統帥,卻總是住在許都。」

賈詡道:「曹操這次讓你回許都,並不一定會有什麼大事。如果曹仁、夏侯?他們也回去了,那就說明這只是例行公事。曹操此人生性多疑,為了保持自己在軍中絕對的威望,不會將兵權讓出去太久,按照我以前對曹軍的了解,曹仁他們要麼直接跟隨曹操出戰,要麼就是在邊境有軍情的時候被臨時派往,事情平定后又被調回曹操身邊。軍權不會讓他們把握太久。如今南陽安定下來,河北袁紹、徐州呂布、淮南袁術和西涼馬騰都已經安穩下來,你們這些獨當一面的將領被調回許都過年也很正常。不需要擔心什麼。」

我笑道:「那我算是將才還是帥才呢?」

賈詡道:「風將軍以一人之力面對張綉、荊州兩個大敵,不但保住了南陽安定,而且還佔據了上風,是難得的將才!但是你身上卻有一股不同於李典、樂進這些將才的氣質,若加以培養,將來必是一優秀的帥才!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曹操寧願讓李典代替你守宛城,卻將你調回許都的緣故。若這次曹仁、夏侯?他們也一起回到許都,那就說明曹操已經將你看成和他們一樣重要的將領了。」

「先生誇獎了!」我長出了一口氣,但願如此吧,不過也有些感嘆道:「早知道這樣,當時就直接擒拿陳到,攻破新野了!」

賈詡有些尷尬的笑道:「誰能想到袁紹、呂布這些諸侯如此不團結,若他們團結一心,中原周邊的壓力一時間無法解除,南陽方面也一定不會鬆懈。但是如今諸侯聯合這麼快便瓦解,也是出乎我的意料。所以在南陽局勢上有了些誤判。」

我擺了擺手笑道:「正如先生所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對周圍的全局不了解,只專註於眼前,便會有誤判。我當吸取這個教訓!」

幾天之後,我和程武、李典、曹休、孔秀、王植他們作別,帶着賈詡先生和我的七百多騎兵一路向許都而去,從許都出來快有一年了,也有一年沒有回府了,琳兒應該又長大一些了吧,葉南還在每天端著算盤精打細算嗎?林童和蔡琰姑娘不知道成親了沒有?郭嘉和曹昂應該都在等着我一起喝酒吧!許褚和典韋不知道在幹什麼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蒼龍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蒼龍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調回許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