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2)

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2)

,才子,情種,這些稱謂在主人公那裏都是貼切的,也都是富有褒義色彩的。行文至此,我恍然想到,作者不是一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他曾是一個身居高位的地方官員。那麼,用另外的一種眼光去打量這部作品及其所放射出的特殊光澤,我們也許就可獲得異樣的閱讀感受。還是回到鄭板橋的詩句上來,「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是的,像書中蕭長玉這樣的「州縣吏」,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顯得「些小」,但無論怎樣,都要有着一份情懷。蕭關心國家社稷,關心民生疾苦,關愛他人,不惜身負重傷,不惜丟掉烏紗帽。老百姓也關心他愛護他,他到農村去,農民春天為他撈魚蝦,秋天為他殺小雞,過河為他搭人橋。為他傷心,為他討公道,為他流淚。可以這樣說,蕭長玉的人生之所以絢麗,是因為他全身心都充滿著人情味,故而他敢愛敢恨、敢歌敢哭,是位有血有肉的好官員。

從這一點上說,《簫聲》無疑是一位充滿**的**員給予我們的一份精神財富,它所展示的高尚的情懷、美好的意境和彌足珍貴的歷史畫卷,必將大大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促使我們對今天的生活道路作以深沉的思索。

《蕭聲》在藝術方面也不無可取之處。整體結構雖是以史為經,但故事情節卻似江河,曲折迂迴,將人生旅途如舒展畫卷般緩緩展開,使讀者如同走進歷史的長河,隨作者一起歌哭,一起思考。作品尾出現的那位村姑和珠兒,則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這是作者構思精巧之一。而每一章的結尾,他總要留給讀者一些懸念,讓人慾罷不能,只好繼續讀下去,這一點或許是得益於作者的古典文學功底吧。再看作品的行文,也相當流暢,全書讀來給人以行雲流水、蕩氣迴腸的感覺。

簫聲、琴聲,貫穿全書,是簫長玉、龍雪梅情感的寄託,感情的橋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書中故事情節的組成部分,雖有間斷,但聲斷意聯。他們青少年時期,便歷盡悲歡離合、坎坷道路,曾幾度分別,幾度重逢。而每次分別,雪梅總是淚流滿面地吹着長玉小時候送她的小口琴,思念時哭誦: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灞陵傷別,龍山傷別。開卷第一頁,蕭長玉病卧床榻,倍思雪梅,悲痛之中,借簫釋愁,依床吹起《病中吟》、《梁祝》。後來雪梅認為簫聲太悲,不讓小蕭吹簫,便互相約定:蕭不吹簫,梅不泣誦:簫聲咽。從此,簫聲匿跡。

孰料,雪梅剛大學畢業,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洞房花燭后,突然出走。蕭長玉悲痛欲絕,又吹起簫。他還自編了一《思念》的曲子,悲傷時吹簫,思念時吹簫,鬥爭激烈時吹簫,煩惱苦悶時吹簫。這一吹就是二十年。然而,簫聲咽,肝腸斷,惟有白雲悠悠,孤鶴南飛。直至本書結尾,簫聲、琴聲,仍然如泣如訴。

著名詩人嚴陣同志對小說給予很衷肯的評價,並為《簫聲》題詞:

簫聲琴聲心聲,聲聲相扣;

小說詩歌散文,皆在其中。

《簫聲》將小說、詩歌、散文融為一體。既具有小說生動、曲折、感人的故事情節,又具有詩歌、散文優美的韻味和意境。

書中個別章節雖略顯拖沓,但畢竟白璧微瑕,無礙整部作品。我們應該為作者完成這樣一部「宏偉工程」而祝賀!

感謝《簫聲》作者,他用燃燒的**為我們奉獻了又一束人生之光。

8年7月於北京和平里臨風齋

本文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詩人、中國詩歌

萬里行組委會副秘書長、作家出版社資深編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父母官有血有肉的真情人生:簫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父母官有血有肉的真情人生:簫聲
上一章下一章

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