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1)

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1)

一枝一葉總關情

――讀長篇小說《簫聲》有感

張玉太

簫聲、琴聲、心聲,深沉、悠遠……

這簫聲,來自何方?這簫聲來自人傑地靈、人心嚮往、雲霧蒼茫的黃山之巔,這簫聲回蕩在我的心頭,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我翻閱了《簫聲》之後的第一反應。應該說這是一部十分耐讀、十分好看並具有詩意色彩的好小說。

我與作者劉明湘是在讀過他的《簫聲》后,於北京初次相見。經過幾次交往,我覺得他是一位非常謙虛、沉穩的人,十分深邃、睿智的人。

最近方知,作者原名:劉明香。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副秘書長等職。青年時期曾表過1oo多詩歌、散文,以及電影文學劇本等。六五年出席全國青年文學創作大會。后因忙於政務,停筆二十年。《簫聲》這部小說,乃是作者近年一筆一劃,精雕細刻之作。我便對他更是肅然起敬。

讀完《簫聲》,我產生許多感慨。

一是有感於它的篇幅。洋洋一百五十餘萬言,像江河奔流,滔滔不絕。客觀、真實、藝術地再現五十年疾風驟雨、波瀾壯闊、人深省的歷史。折射著一個時代的獨特背景,也反映出一代人的精神風貌。二是它所記錄的那段歷史實在是曲折而富有戲劇性,波詭雲譎,白雲蒼狗,令人茫然失措,不知風到底向哪個方向吹。三是全書流露的情感非常真摯。也許是因為作者在其中傾注畢生心血、滿腹真情,許多篇章讀了令人動容,感嘆不已,催人淚下。我想,像《紅樓夢》等,不少名著,都烙有作者的印記。那麼,可以說,《簫聲》也烙有作者的印記。

那段歷史,那段人生,我以為,無論是經歷過的人,還是沒有經歷過的人,都是值得回憶、值得了解、值得汲取的。

我最為感動的是作品的那份真情,字裏行間滲透著深沉的愛情、濃濃的親情、誠摯的友情。正如鄭板橋那句詩所云,「一枝一葉總關情」。

《簫聲》的作者在書中所表現的「情」悠深而廣泛。

其一是憂國憂民之情。書中主人公蕭長玉自參加工作時起就懷有一腔**,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代變化。隨着工作的調動,職位的升遷,不論是在什麼崗位,每做一項工作,都把國家利益和百姓冷暖放在重要位置,常常是捨棄「小我」而顧全「大我」,所謂「位卑未敢忘憂國」。書中的蕭長玉、沈小君等,他們是在與風浪搏鬥中成長起來的。他們是正直磊落、敢愛敢恨的人。他們為百姓辦實事,為真理而鬥爭,為愛情而拼搏,為命運而抗爭。這一點也是全書最為厚重之處。

其二是男女相親相愛之情。魯迅先生曾說,無情未必真豪傑。一個缺乏愛心的人,無法想像能夠對國家對人民產生大愛。書中,蕭長玉在遭遇困苦的那些特殊階段,有幾個女孩深深愛他,而蕭也深愛她們,但他只視為知已。他對她們的喜愛是自內心的真誠的,而且能夠乎於情,止乎於禮。在蕭長玉心靈的深處始終不渝、刻骨銘心的愛,只有對龍雪梅。他的愛執著、恆久,我們今天的人讀了,都深為感動,為之嘆惜。

其三是蕭長玉瀟瀟灑灑的才情。相信讀了這部書的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書中的主人公絕對是一個**洋溢的才子。他的詩,足以入流,拿到任何一級報刊上表都不會遜色;他對書法有着很深的浸潤與研習,足可張掛起來供人欣賞;他又吹得一曲簫管,雖不能達到穿雲裂石的境界,也能夠動人心神,移人情志。他的這份才情是他人生中的一份財富,也是他報效國家和人民的一份資本,更是裝點他獨特的富有魅力的人生的一個亮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父母官有血有肉的真情人生:簫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父母官有血有肉的真情人生:簫聲
上一章下一章

讀《簫聲》有感:一枝一葉總關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