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遊記》第三卷64、鄧子恢堅決支持包產到戶

《蛇仙遊記》第三卷64、鄧子恢堅決支持包產到戶

大飢荒把農民逼上絕路,為了求生,他們不顧禁令,紛紛要求「包產到戶」。許多地區的農村基層幹部順應廣大農民要求,冒著風險,搞起了「包產到戶」。河南省不少地方,把土地「借給」農民自己經營度荒。面對嚴重的飢荒,從中央到地方的許多高官也不再看主席的臉色,他們為民謀生,熱情支持「包產到戶」。

1961年春,鄧子恢帶工作組去福建做調查。從福建龍岩回北京的路上,他特地在安徽省合肥作了停留,與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就「責任田」問題作了一番交談。

鄧子恢是在中央廣州會議期間聽說安徽「責任田」的情況的。3年困難時期,安徽、河南人情、地情差不多,但由於政策不同,情況就大不相同。農村工作部去安徽調查的幹部回來后講了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河南新蔡的農民實在餓得活不下去了,跑到安徽潁上去要飯,河南農民對安徽農民說:「老鄉,我實在餓得不行了,能不能用我的棉襖換你一點糧食吃?」安徽農民說:「這樣,你餓是餓不死了,可你就不怕凍死嗎?」安徽農民給了河南農民十幾斤糧食,把棉襖還給了他。

鄧子恢聽后興奮不已:「這就是政策的原因啊!」

就在鄧子恢認真思考「責任田」問題的同時,中央領導層中主張「責任田」和「包產到戶」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主席的秘書田家英在湖南農村調查聽到農民反映「包產到戶」好,回京後向**、陳雲、鄧小平等彙報調查情況時,談了自己對「包產到戶」的看法和主張,得到一致肯定。

鄧子恢於1962年接到安徽宿縣符離集區委書記武念慈的來信,向他談到「責任田」給當地農民帶來的好處。從61年實行「責任田」,當年糧食就增產18%,農民非常歡迎,但到了62年3月,省委突然做出了改正「責任田」做法的決議。武念慈在信中表示非常苦惱,想不通。鄧子恢思索再三,他還是派出農村工作部副部長王觀瀾率領工作組南下安徽。

5月9日,鄧子恢在**主持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就農村問題言說:「有些地區,特別是受災地區和山區分散地區,如果適合搞包產到戶,農民也有搞包產到戶的積極性,就讓他們搞。自留地、飼料地、自由市場等也可以適當放開或擴大。」

鄧子恢說:「我認為,當前在一定範圍之內,擴大小自由沒有危險。過去我們對自資本主義的危險,我看也有點太誇大了。因此,可以適當擴大小自由。」「適當擴大小自由,包括自留地、飼料地、借地、借冬閑田等,總不要過總耕地的2o%。主要的生產關係還是集體所有制,加上2o%的小自由,就變資本主義呀?幹部是我們的,國家主要的經濟是我們的,就展資本主義呀?把資本主義看得太厲害了。」

在這次會議上,鄧子恢提出的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深入的展開討論。**及其他主要領導人也沒有明確表示態度。

5月24日,鄧子恢給主席、**、鄧小平等人寫信:《關於當前農村人民公社若干政策問題的意見》,主張給農民多一點「小自由、小私有」,強調建立生產責任制是今後搞好集體生產、鞏固集體所有制的重要環節。

6月16日,鄧子恢看到了王觀瀾寫的《安徽省當塗縣責任田情況調查》,隨後又收到了符離集區委全體同志《關於「責任田」問題的彙報》,兩份材料針對「責任田」情況均做了詳細彙報,認為責任制把產量與社員的個人利益結合了起來,社員的勞動熱情空前高漲,解決了合作化以來一直存在的社員勞動態度消極、不顧質量的問題,對恢復生產起到極大作用。

為穩妥起見,鄧子恢叫王觀瀾再度到符離集所在縣安徽宿縣調查。兩次調查的結果完全一樣。由於糧食產量增加,農民們紛紛表示:「包產到戶責任田越干越有奔頭,最好一輩子不要再變。」他們一再表示:「一不怕蔣介石,二不怕自然災害,就怕改變責任田。」縣、區、公社三級黨委書記也再三要求:不要給他們戴方向性錯誤的帽子,允許試驗三年,糧食過了關再改。

農民的呼聲和幹部的要求,真如同字字泣血,砸在鄧子恢心上。然而這決不是感情用事可以解決的。1955年距離此時不過才7年時間,前車之鑒記憶猶新。七千人大會上已給曾希聖和「責任田」戴了帽子,在這個時候要提「責任田」問題,風險將有多大可想而知。但面對中國農業如此嚴峻的形勢和農民,如此急切的呼聲,他又不可能無動於衷。思來想去,他無法卸下肩上的責任,他準備再一次為民請命。

鄧子恢立即把安徽的調查報告,連同廣西、湖南等地包產到戶、田間管理的經驗,一併向中央書記處作了彙報。**、鄧小平、陳雲、李富春等表示支持,鄧小平甚至公開坦言:「在農民生活困難的地區,可以採取各種辦法。不管黃(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

此時中南局的陶鑄、王任重對廣西龍勝縣的包產到戶作了調查后,聯名向黨中央寫了報告,認為「在集中統一經營形式下的包產到戶,還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

7月2日,安徽宿縣符離區黨委再次給鄧子恢並**中央寄來材料:《關於「責任田」問題的彙報》,列舉了七條理由證明「責任田」方向是對的,列舉了十個變化說明它確實好。

眼看著這種農民自的生產經營方式得不到承認,還不能合法化,鄧子恢著急了,他要向黨中央、**彙報,把安徽寄來的材料和中央農村工作部的調查材料給他們看。有人勸他:可以暫時緩一緩,等中央尤其是主席的態度明朗后再說。

鄧子恢斬釘截鐵地說:「應該實事求是地向中央陳述意見。**員時時刻刻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利益,不怕丟『烏紗帽』」。

1962年7月一天夜裡,他約中央農村工作部副部長陳正人、廖魯言驅車進中南海,面見主席趁機推薦安徽的包產到戶責任田。他手搖芭蕉扇,滔滔不絕陳述各種理由和數據,不厭其煩地彙報包產到戶的優越性,從深夜到凌晨,整整談了一個通宵。主席起初只聽不說,最後表示:「包產到戶可以小範圍試一試。」

回到萬壽路宿舍大院時,天已經亮了,有人不安地問:「談得怎麼樣?」鄧子恢樂哈哈地說:「同意啦,可以試一試!」這一天,他輕鬆愜意地睡了個好覺。

我國6o年代初期農村的天災**,一度震驚海內外,全國上下議論紛紛,思想混亂。因主席講過農村工作還是要找鄧老,許多中央機關都先後派人到中央農村工作部反映情況,請鄧子恢釋疑解惑。

他不顧身邊工作人員的勸阻,毅然帶病應邀到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學院、中央黨校、中央團校、中直機關等單位做報告,他客觀分析農村形勢,實事求是承認困難和問題,但又指出有前途、有出路。他高度讚揚和支持安徽的包產到戶責任田,認為它給解決農村的暫時困難帶來了希望。

一些好心人都勸鄧子恢對農村形勢和包產到戶少說為佳,等主席明確公開表態后再講也不遲。

然而,鄧子恢卻坦然表示:「怕什麼!不能為了保烏紗帽不顧農民的死活!」

7月上旬,中央決定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著重研究農村工作的大政方針。他感到事關億萬農民的前途和命運,機會難得,決心起早貪黑,以爭朝夕的姿態為會議準備有關資料。

7月17日,他再次進中南海見主席,依然彙報安徽的農村情況,繼續保薦包產到戶責任田。主席照舊一聲不吭,耐心聽著,始終不表態。直到鄧老起身欲走時才表示:「把你們的報告和符離集區委同志的彙報送來,我要看看。」

第二天,他把主席要的材料送走後,又不顧周圍同志的勸告,繼續組織人員準備有關包產到戶的材料,大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

8月初,各省市的主要負責人先後從四面八方趕到北戴河,大家聚集在一起,竟無意欣賞海濱的秀麗風光,反倒七嘴八舌大談包產到戶,包產到戶頓時成為談論焦點。鄧子恢目睹人們熱情如此高漲,深感包產到戶是人心所向,精神為之振奮。他顧不上休息,立即興沖沖跑到主席住處面談。他想給老領導多提供一些各地的實情,勸其支持推行包產到戶。

然而,主席反對包產到戶的主意已定。

鄧子恢完全沒有料到,「包產到戶」引了一場政治大風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蛇仙下凡旅遊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蛇仙下凡旅遊記
上一章下一章

《蛇仙遊記》第三卷64、鄧子恢堅決支持包產到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