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 ·人血藥引

第1章 序章 ·人血藥引

啟輝二年,歲末除夕。京師平陽之中,鞭炮齊鳴、歌舞昇平,百姓們都忙着辭舊迎新。

長樂無極的朱雀大街上,書著「白府」兩字的牌匾在夜色下格外顯眼。牌匾的兩側都高高懸著十八個燈籠的串子,紅光漫天,當真奪目。然而,真正讓這牌匾非比尋常的,倒還數牌匾落款處巴掌大的一方金印。

整個平陽城無人不知,白家的門面,是大慕國的高祖皇帝親筆所書的御賜之物。不曉得內情的人-大概會揣測,這白家必是什麼征戰沙場的開國股肱。然而,白家的老爺們自高祖時代開始,歷經幾代,都行事低調,鮮少見於朝堂之上。居社稷之高,蒙聖上恩寵,卻能游於每日朝堂之外的,只能是太醫院的差事了。

白家,便是京城最大的醫藥世家。

如今,太醫院的長官提點,白家衣缽的繼承人,便是白家的老爺白實文。時值歲末,皇帝准許白老爺子回府短休。但為防宮中遭遇大疾,皇帝留下了白實文的長子,現居太醫院副提點之位的白璟。

皇宮內的嘉宴正盛,舞女們水袖長揮婀娜生姿,妃嬪們淺酌清酒言笑晏晏,唯有主位的皇帝一直盯着一處空席出神。皇后見皇帝目光迷離,便知其已有幾分醉意。借酒澆愁,在場的明眼人都看得出,皇帝是在為何人為何事發愁。

「皇上,靖貴妃的病數日來已有緩和,又有白太醫照看,皇上可以寬心些。」皇后拂袖拿起了玲瓏精緻的酒壺,打算再為皇帝添上一杯。

皇帝顯然並不領會皇后的意思,他五指一併,推開了皇后的盛情。在場的嬪妃都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大家都噤聲不語,每個人的心中卻是暗笑不止。皇帝不喜歡中宮皇后,這是闔宮上下都知道的事實。

皇后雖沒了面子,卻還是端莊大方地放回了酒壺,「皇帝若是實在憂心,可以去凝華殿看望靖貴妃。雖說時值新年,宮內大喜,陛下是不宜見——」後半句的提醒還未出口,皇帝就已經耐不住性子站了起來。皇后淡笑着,也沒有繼續把話說完,她知道靖貴妃重病纏身,太后若是知道皇帝執意去探望定會不悅,她要的就是太后不悅。

皇帝身後的太監管事孫福連把龍紋披風搭在了皇帝的背後,細聲慢語地提醒著:「外頭天寒,陛下當心凍著。擺駕凝華殿——」

皇後端着手爐,垂眉跟在了皇帝身後,一眾妃嬪也都團簇著跟在了皇后的身後。皇宮之中紅梅數點,氣味幽香,皇帝一心趕路,完全無暇顧及。皇后聽着身後嬪妃們帶着嫉妒意味的竊竊私語,心中想着,一會兒到了凝華殿,好戲才算開始呢。

凝華殿裏,滿室生香,靖貴妃雖在重病之中,卻還是不停地熏香。她也十分愛美,精緻的五官上擦著厚厚的胭脂,以掩蓋她消瘦暗黃的膚色。此刻,她半靠在寢榻之上,身上蓋着金絲暗絡的蜀錦被,一手搭在明黃帕子上,由著跪在寢榻旁邊的太醫為她把脈。

「白太醫,本宮瞧你上次給我開的方子要比之前用的量大了很多。你老實說,本宮這病,是不是好不起來了?」

「娘娘切莫這樣說。方子講究循序漸進,娘娘只消安心養病。」白太醫謹慎小心地收起了把脈的手,依舊低着頭問道:「娘娘可許下官為您觀一觀面色?」

靖貴妃許可后,白璟白太醫才敢將頭抬起。平時給各宮娘娘請脈,依規矩,太醫是萬萬不能直視娘娘們的面容的。

「你看如何?」靖貴妃剛問完這句,就控制不住地咯起血來。

「娘娘可覺夜裏虛煩不得眠?」

靖貴妃點了點頭,她將沾了血的帕子丟在了地上,「已經數日未有睡過好覺了。」

白璟拿起藥箱上的筆紙,開始記錄起來。

「娘娘可時常覺得手足虛汗,身體煩熱?」

「嗯,近日更頻繁了些。」

「那娘娘有沒有覺得近日的咯血會讓肩項疼痛,喘息不便?」

靖貴妃又點了點頭,她猶豫了一下,還是問道:「本宮知道這病不好治,民間把這病叫毒痊。得了毒痊的人,沒有一個能活下來的。」

白璟不善言辭,他專心開着方子,為了讓靖貴妃安心養病,他只好安慰道:「娘娘或許只是積勞成咳,加之寒氣侵體,病拖的久,就顯得重了許多。」說完,白璟將手裏開好的方子遞給了靖貴妃。

靖貴妃掐著薄薄的宣紙,臉色愈加不好,「怎麼和上次的方子別無二致?白太醫,你究竟會不會給人治病?」

白璟見靖貴妃動了怒,連忙跪伏在地上。

靖貴妃正想繼續發落,卻聽得門外的太監通傳著,說是皇帝已經進了凝華殿。

門口打簾的兩個太監為皇帝掀開了厚厚的襖簾,一身明黃便出現在凝華殿裏。隔着屏風的靖貴妃聽到了皇帝的腳步,又欣喜又忐忑,生怕自己病容失儀。皇後跟着皇帝一同繞過屏風進了內室,其餘的嬪妃都留在了正殿。

白璟起身又對着進屋的皇帝和皇後行了大禮,然後退到一邊候着。

靖貴妃的貼身丫鬟為皇后拉來了一個雕花圓凳,皇帝則直接坐在了靖貴妃的床邊。

「陛下——」靖貴妃略帶哭腔,神情凄楚,加之病中孱弱,更叫皇帝一陣揪心。

皇帝瞥見了床下的幾團帶着血跡的帕子,一時間雙眉緊蹙,「為什麼靖貴妃的病還不見好?」

白璟自知皇帝是在發落他,他連忙兩步上前,拎起長襟跪了下來,「下官醫術欠精,下官請罪。」

「靖貴妃若是有什麼差池,朕拿你是問!」皇帝動了怒,白璟驚的渾身一抖。

靖貴妃剛開始咳嗽的時候,太醫院的人都覺得靖貴妃的病症像極了毒痊,都怕日後治不好貴妃而掉腦袋,一時間太醫們稱病的稱病,告假的告假。太醫院提點白實文已經年過半百,大小病事鮮少再親力親為,正當他苦惱之時,他的長子白璟主動請纓,接下了別人都避之不及的差事。彼時白實謹提醒過他,「靖貴妃之位僅在皇后之下,她母家又是家世顯赫的簪纓士族,你若治不好她,或許會危及自己性命。」白璟當時回答道:「行醫之人見到病患,第一要緊的就是為病患醫治,哪裏還有工夫去想些有的沒的。」

白璟自幼就跟隨白實謹學習醫術,二十餘年的研習之下,他的醫術可謂太醫院中的翹楚。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因此他知道靖貴妃的確得了毒痊,而且已然病入膏肓。他上次的藥方已經是最大強度的治療,所以這次他能做的,僅有保持這個方子。

皇室的人最容易受疾病困擾,因為疾病意味着權力和地位的消散,白璟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對靖貴妃說出實情。在白璟看來,沒有什麼比讓病患保持平靜的心情更加重要的了。

然而,正是他這番善意的想法害了他。

靖貴妃未忍住,又在皇帝面前咯起血來,折騰了好久,她才平復了呼吸。

「臣妾久病不治,每日都要咯血數次,這等病態,陛下何故還要來看臣妾。」

「胡說,白太醫會治好你的。」皇帝撫上了她的手,安慰着她。

「臣妾的母家前日來了人,跟臣妾提起,說是民間有一個偏方,可治咯血,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有法子自然要講。」

「據說,民間都是以人血做藥引,不消幾日,病就會好。」

白璟聽了,甚覺荒唐,他立刻啟奏道,「所謂藥引,是引葯歸經,多用生薑、蔥白、燈心草、大棗等,起到保護五臟之效。下官習醫多年,也聽說過人血入葯,但並無古法依據啊。」

「本宮依著白太醫的方子服了一月有餘,未見起色反倒日益加重。你倒是說說,本宮該拿什麼入引?」靖貴妃氣憤之下摔了身旁葯盅,暗黑色的葯汁在地上迅速漫延開,少許濺到了皇帝的龍袍之上。

皇帝也為靖貴妃的病發愁了許久,他並不通醫理,他知道白璟所言或許屬實,但他也想讓靖貴妃寬心。左右為難之際,只聽得沉默了許久的皇后開口道:「不如就按民間的偏方試試,臣妾常聽說,民間的偏方聽着荒唐,但往往有奇效呢。」

這句話正中皇帝心窩,皇帝點了點頭,「就這麼辦,白卿,你重新開個方子。」

白璟不想領命,卻又不得不領命,他剛去提筆,就聽得靖貴妃又道:「白太醫,你醫術通達,身體調和,就用你的血做引好了。」

皇后順勢吩咐道:「既然如此,孫福連,你帶白太醫下去,一會兒把湯藥和血葯都端上來。」

候在門口的孫福連立刻應了,「白太醫,咱們走吧。」

白璟緩緩起身,拖着沉重的雙腿,跟在了孫福連的身後。大約過了半個時辰,新煎的湯藥被丫鬟端了上來,孫福連手裏端著一碗濃稠的血湯,也回到了凝華殿。一時間正殿裏飄着一股怵人的甜腥味,候在殿裏的嬪妃都掐上了鼻子,怕這種味道。

看着靖貴妃服下血葯之後,白璟捂著還在滴血的傷口告退。回到太醫院,他給自己簡單的包紮了一下,心中覺得十分疲憊,不消一會兒就睡了過去。

然而四更十分,他被葯童從榻上硬拖了下來,「白大人!貴妃娘娘歿了!」

【備註】

1)毒痊,古稱,即結核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葯世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血葯世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序章 ·人血藥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