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戰爭

思想的戰爭

和希特勒有點初步溝通后,有些底氣不足的堯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找原子彈之父,二十一世紀最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當然,這件事情必須瞞住希特勒。對希特勒的政策嘛,自然要「觀其言,聽其行」,長期考察。

愛因斯坦雖然是猶太人,但他畢竟在德國長大。堯明幻想著借一點香火之情,把愛因斯坦拉入自己的陣營,暗中幫助自己策劃原子彈項目。

結果讓堯明非常失望。他無奈地發現在納粹政府的煽動下,德國科學家組成了一個「反猶太科學」的團體,正在圍攻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猶太科學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士兵在與比利時抵抗組織的戰鬥中,導致了著名的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leuven天主教大學)的圖書館失火。因為這所古老的大學的名字中有「天主教」字樣,就被大英帝國的戰時宣傳機構利用,廣泛宣傳德國進行了「刻意」的大規模戰爭暴行。大英帝國的媒體毫無根據地指控德國士兵將修女釘死在門板上,把兒童的手臂砍下來等近乎瘋狂的行為。戰後證實,這其實只是因為該圖書館年代太久,容易失火。而在戰爭中,又無法展開有效的救援活動。

在戰時,由於盲目相信大英帝國宣傳機構的指控,由8名著名的英國科學家聯名,寫了一封嚴正的抗議信。而戰時的德國當局則出動了16名科學家,對大英帝國的指控進行反擊,認為這種指控嚴重地侮辱了德國文明和德國文化。最終,這種衝突爆發成了兩個國家之間的科學界之間的戰爭,並號稱「人類思想之戰」(warofmind)。一段時間內,德國科學界竟然拒絕用英文發表任何科學論文,還將各種英文的科學術語改成德語。這在德國科學界造成很大的困難,並使得德國科學界與世界孤立。在這次科學界的戰爭中,德國科學界實際上是失敗者,大量的在德國進行研究的其他國籍的科學家紛紛離開德國。這種損失是無法計量的。在這次歐洲的科學界戰爭中,美國則趁機以其優越的移民政策,吸納了歐洲大量的科學人才。

在德國戰敗后,戰勝國加在德國身上的沉重的《凡爾賽合約》使得德國科學界更無法直接伸冤。

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發明了狹義相對論。在1905年左右,他論證了光線可以在穿過天體時,因為天體的吸引力而產生偏移,並修正了牛頓關於光線偏移的計算。這在理論物理學上,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預測。在1912年,德國科學家erwinfinlayfreundlich提出了可以通過觀察日全蝕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在當時的物理條件下,這種預測是無法完全證實的。相反,在1913年和1915年,兩次天文學觀察的結果都否定了愛因斯坦的預測。這使得愛因斯坦非常沮喪。第一次世界大戰推延了各種天體觀察的科學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因斯坦修正了自己的理論,將預測的光線偏移量擴大了一倍。在1917年和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的兩年內,沒有受到戰火影響的美國在加州的天體學觀察中,都否定了愛因斯坦的論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1919年,英國科學家領導的天體實驗觀察隊卻宣布通過觀察日全蝕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測。英國科學界對愛因斯坦大肆宣傳,將他捧到了物理學最高成就的位置,並將他與牛頓相比較,讓他享譽全球。

然而,德國科學家對大英帝國這種行徑感到非常憤怒。他們用數學公式證明了日全蝕實驗的誤差很大,與愛因斯坦預測的光線偏差在同一數量級,根本不足以證實愛因斯坦相對論。在當時,德國有一大批科學家,在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方面,對自然科學有著傑出的貢獻。英國科學界把一個人捧到了接近神的地位,趁機把一大批德國科學家對人類傑出的貢獻壓下去了。在當時飽受戰爭創痛和《凡爾賽合約》壓制的德國人眼中,這無疑是另一次「大英帝國的宣傳陰謀」。在1920年代德國又經歷了世界經濟大蕭條,當納粹政府掌權后,德國科學家就選擇了他們認為是大英帝國幫凶的猶太人進行攻擊。他們的矛頭首先指向了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自身的成長也在德國,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與他在德國獲得的知識自然有不少的聯繫。愛因斯坦的很多理論都借鑒了當時已經存在的物理學發明,愛因斯坦最大的能力在於將這些發明用一種在他的想象中,完美的統一理論去解釋。愛因斯坦早期的數學能力並不足,他還得到了在德國工作的數學家marcelgrossmann的慷慨幫助,向他介紹了非歐幾何,才得以解決其相對論中的關鍵數學計算問題。當然,在1930年代。因為政治上的對立,這些事實在德國以外都很少提及。

愛因斯坦是一個完全異類的科學家。他因病沒有能獲得德國的高中畢業學位。他在年輕時,想進入瑞士理工學院,卻沒有通過考試。當然,如果細查考試成績的話,他當時已經顯示出數學和物理學上的天賦。他後來沒有能找到一份教師工作,卻通過朋友的幫助,進入了德國berne聯邦專利局工作。他在專利局表現出的才華也較平淡。這一系列經歷,使得他很難得到「正統的」科學界的承認。

在學術上,愛因斯坦與當時在德國享有盛譽的量子力學物理學家nielsbohr(波爾)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愛因斯坦聲明:「我不相信上帝會擲骰子」,他不相信支持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則。根據測不準原則,量子的動量和位置是一個概率,而不是一個可以準確測量的值。在原時空,量子力學被最終證明是正確的,而愛因斯坦則錯了。有趣的是,在愛因斯坦努力地尋求一種完美地解釋宇宙規律的同時,他自稱並不相信上帝。在原時空,他浪費了很多精力,試圖論證他的廣義相對論,卻沒有得到成功。

愛因斯坦從一個科學家,成為英國科學界吹捧和德國科學界攻擊的焦點,卻不是因為這些科學界的因素,其中暗藏著很多政治原因。

愛因斯坦在17歲時,曾經為了逃避服兵役,放棄了德國國籍。在政治觀念上,他還是一個**同情者。很多德國人不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的真正原因,他們普遍相信德國的戰敗是因為「猶太人軟化了德國人的決心」,「**在戰爭的關鍵時刻攪亂了人心」。愛因斯坦正是這種猶太人的典型。

這場對猶太人的學術戰爭是毫無意義的。這種科學界的爭鬥讓德國科學界在世界上變得孤立,使得德國流失了大量科學人才。

堯明只好根據自己在原來的時空學習到的一些物理知識,在德國的自然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替愛因斯坦辯護。堯明萬萬沒有想到來到這個時空后,要作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阻止一場科學界的戰火的蔓延。

首先,他大膽斷言,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正確的。但他也同時指出,要驗證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當時的科學實驗條件還不夠,至少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才可以真正地驗證他的理論。從這一點上來說,愛因斯坦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理論大多出於其天才般的邏輯推斷能力和非凡的想象。

堯明也同時指出,他完全相信量子力學的正確性。同樣,量子力學更加難以被實驗驗證。堯明相信在從純粹的學術爭論的角度,在很多年以後,愛因斯坦-波爾的爭論結果將證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否定是錯誤的。

堯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稱讚愛因斯坦在學術上比英國的牛頓還偉大。當然,堯明解釋道,這種比較只是一個笑話,是豪無意義的,跨越時空的人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學術挑戰,也承襲了不同的學術背景,根本無法比較。

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無法與牛頓比較,也無法與同時代的其他德國科學家直接比較。即使他個人非常偉大,這也絕對不代表他一個人的光芒就可以覆蓋整個德國科學界的成就。

堯明指出,為一個時代評出一個「最偉大的科學家」,其實是一種「造神運動」。科學界如此廣泛的領域,在每一個領域都有無數傑出的科學家,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用一個人去代表科學家是可以的,但愛因斯坦是一個異類的科學家。他能代表科學家們需要的推理和想象能力,但他顯然無法完全代表科學家們需要的學術積累、嚴謹、用實驗印證一切和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精神。把愛因斯坦塑造成科學殿堂里的一個神,對科學的精神只能是一種非常狹義的解釋。

堯明非常坦率地指出,德國科學家因為一些政治原因去質疑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的偉大貢獻的話,是非常錯誤的。科學是沒有國界的,科學屬於全人類,遠遠高於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爭奪的國際政治。將科學家捲入政治漩渦中,是一種侮辱科學的可恥行為。這種錯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的大英帝國和德皇帝國都犯了。歷史已經過去了,沒有必要再爭議究竟誰先犯下這種錯誤,最重要的是,德國還應該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那樣,成為世界上科學家的自由王國,德國的科學土壤,還將培養出更多的類似於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儘管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儘管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籍,儘管他作為一個科學家,對人類社會複雜的社會政治抱有非常天真的幻想,他在科學上對人類社會的貢獻,都將使得他成為在德國最受歡迎的人之一。

堯明指出,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一直受《凡爾賽合約》陰影的影響。在那種歷史陰影下,無助的德國科學界,徒勞地攻擊一個某些政治勢力造就的科學界的「神」,其實是整個科學界的悲劇。作為德國總理,為這種悲劇感到遺憾。但現在,感謝國際社會的認同,德國已經走出了歷史的陰影。堯明最後呼籲全世界的科學家相互諒解,將爭端局限在學術範疇,共同為人類造福。

當然,堯明的文章是以希特勒的名義發表的。在想象中,希特勒會被氣得暴跳如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根本沒有生氣,反而很高興。只有小學畢業的希特勒特別不願意與那些「高深莫測」的科學家打交道。讓科學家圍攻愛因斯坦,自然是出於納粹的歧視猶太人的政策。就希特勒個人來說,把科學家們支使去攻擊愛因斯坦,也是為了讓自己「耳根清凈」。

希特勒得意地哼著「德國十八摸」,調侃道:「看看我們德國科學家怎麼收拾你!」他以己度人。在他的想象中,與科學家打交道是比女人生孩子還困難的事情。他也不想想,堯明要真的被逼無奈,完全可以往「希特勒」頭上一甩了事。

其實,大英帝國一直在全世界大力宣傳牛頓等英國科學家。作為推廣物理學來說,其意義是很大的。然而其另一層面的含義,也是為了大英帝國成為世界的政治領袖製造氣氛。物理學只是浩瀚的科學大海中的一部分,它對人類進步的貢獻被大英帝國過渡誇大了。在1930年代,科學發達就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一個國家的尊嚴,並「理所當然,不可不然」地具有支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權利。

很多中國人,曾經批評中國政府把運動員和國家政治聯繫在一起。其實這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過程。中國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作的,應該很容易理解。理解萬歲!

在美國,堯明曾經聽到過民間的一個傳說。據說鄧小平在收回香港問題與英國的撒切爾夫人談判的時候,撒切爾夫人說道:「一個民族的偉大與否,在於這個民族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的確,大英帝國帶動了現代工業革命,對人類確實具有很大的貢獻。據說當時鄧小平回答道:「一個對人類文明有巨大貢獻的民族,卻要靠鴉片去敲開他國的大門。這是否是在文明的外衣下面,包藏著最貪婪的**呢?」。據說撒切爾夫人因此在**的台階前,摔了一個大跟斗。當然,堯明很懷疑這個傳說的真實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思想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