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之空軍建設(下)

軍備之空軍建設(下)

(不喜歡武器技術的讀者請跳過)

空軍軍備會議繼續,堯明開始重點強調了所謂的「戰略轟炸機」。

在原時空,由於德國沒有有效的戰略轟炸機,不能摧毀大英帝國和蘇聯的戰爭經濟。這是德國最終失敗的重大原因之一。中日戰爭要在地緣廣闊的中國大陸,以及寬闊的太平洋上進行,遠程轟炸機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

然而,經過討論,堯明意識到1936年的飛機製造技術並不適合設計理想中的長程、高空的戰略轟炸機,其主要的限制是發動機的功率還太小。當1942年美軍大批量投入戰略轟炸機的時候,當時的轟炸機用發動機功率普遍指標為2000馬力以上,是現在的800馬力功率的2.5倍以上。也就是說,不管現在設計和投產什麼樣的戰略轟炸機,隨著飛機製造技術,特別是發動機技術的發展,必然會落後。

waltherwever將軍是戰略轟炸機的倡導者,他承諾會進一步想辦法,以現有的發動機技術,實現能在中國戰場上使用的戰略轟炸機。

接下來由對一系列對其他機型進行討論。對於飛機設計和機型選擇,最終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加強對戰試驗,檢驗機型的生存能力。加大作戰航程,以適應中國廣域的戰場。簡化轟炸機設計,否定多功能飛機概念,弱化轟炸機的俯衝轟炸設計指標。肯定bf109戰鬥、ju88轟炸機、fw189偵察機機型,否定其他機型,以簡化配置和維護工作,重新為戰略轟炸機立項,加強hs129對地攻擊機的研究等等」。

空軍的軍備立項並不只限於選擇什麼樣的飛機機型。下一個項目是飛機發動機技術。聽完彙報后,堯明讓技術專家們對活塞式發動機設計方向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在1930年代,軍用飛機普遍是靠活塞發動機驅動的螺旋槳飛機。當時流行的活塞發動機有兩類:一類是排列型(in-line)發動機,一類是放射型(radial)發動機。究竟哪一種發動機更有優點,在1930年代存在著普遍的爭議。因為放射型發動機迎風面積大,不利於飛機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德**方迷信排列型發動機。1936年德**方選用的主戰飛機bf109和bf110採用的都是排列型發動機。

其實放射型發動機除了迎風面積大的缺點外,有一系列巨大的優點。第一其設計製造簡單;第二是功率/重量比高,即產生同樣的功率,其發動機要輕很多;第三是可靠性強。海軍用的飛機一般都要指定用放射型發動機,因為一來其可靠性高,在顛簸的海面上運輸和起降時,不容易出故障,二來其功率/重量比高,飛機輕,容易在航空母艦或水上起降。

排列式發動機雖然迎風面積小,但它一來過重,二來需要特殊的水冷系統,生產成本增加了,還容易在戰鬥中被損壞。總體說來,在陸基速度型戰鬥機的運用上,排列型和放射型發動機各難分軒輊。但在艦載飛機、轟炸機和其他類型的飛機的運用上,放射型發動機具有明顯的優勢。放射型發動機迎風面積大的弱點,可以靠飛機外形設計彌補。

對日戰爭意味著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進行戰鬥,堯明心中早就有航空母艦的計劃。自然,艦載飛機的設計必須靠放射式發動機。為了避免過多的浪費型投入,堯明明確指示集中精力發展放射型發動機的設計和生產。

聽取了機載武器技術的儲備彙報后,堯明也作了一些建議。目前德國戰機在考慮裝置20-30毫米機關炮,堯明建議將這些火力裝置模塊化,並在飛機配置時允許靈活選擇。堯明建議同時也配置一些只裝多挺機槍的戰機。機槍和機關炮混裝有很多好處,機關炮在直接命中敵機時的擊落率高,機關炮還可以進行對地支援,擊穿輕裝甲的車輛,而機槍則靠子彈多,用作平時的掃射。但這種混裝配置也有個壞處,那就是由於兩種武器的射速和彈道不一樣,對飛行員的訓練要求高。混裝配置適合培訓所謂的ace飛行員(王牌飛行員)。全部裝機槍的戰鬥轟炸機對飛行員的訓練要容易一些,適合大規模培訓飛行員。

傘兵部隊是德國策劃的一個新兵種。在當時,德國已經在開始建立傘兵部隊。傘兵部隊能快速切入敵方腹地,干擾敵方交通和通訊,襲擊敵方後勤,搶奪戰略要點。是提高戰鬥部署的機動能力的關鍵。德國很可能與原時空一樣,成為第一個使用傘兵部隊的國家。堯明對傘兵的建設也作了精闢的指示,著重強調了增加傘兵部隊的防禦力,以及對傘兵部隊的保護。

在1930年代初,德國就已經開始進行火箭技術的研究了。烽火很古怪,因為火箭雜訊大,精度差,他一直不重視火箭技術。堯明的態度截然相反,他強調加強火箭技術的研究,並指出「制導火箭」——導彈——是現代戰爭的關鍵技術。

這時候德國空軍已經在研究用紅外夜視的方式在夜間作戰。堯明讓把這項技術推廣到陸軍。堯明認為陸軍更需要這一技術。堯明還用這個例子證明綜合和統一管理的軍備技術研究的重要性。

為了節省經費,堯明對空軍用魚雷攻擊敵方艦艇的方式表示了反面的意見,並建議刪減一系列飛機載魚雷和魚雷攻擊機的項目。在當時,飛機載魚雷攻擊艦艇還算是新技術,並被預測為飛機轟炸水面艦艇的重要方式之一。

飛機外掛魚雷攻擊有很大的弱點。因為製造技術的原因,魚雷的入水速度不能太快,使得魚雷攻擊機在釋放魚雷前,必須在敵方的密集防空炮火前降低速度。這使得魚雷機很容易被防空炮火擊落。魚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一般低於40節,只和快速戰艦相當(一般高於30節),容易被戰艦躲避。可以預見,高速的空對艦導彈將取代低效率的機載魚雷。堯明即將規劃空對艦導彈項目。為了節省經費,自然要砍掉空軍魚雷攻擊的研究項目。

至此,常規的彙報完畢后。根據以往的經驗,大家都意識到是「元首」發表新技術動向的時候了。

堯明神氣活現地列出了一個大綱,其中包括轟炸機的轟炸方式,集束炸彈,導彈,直升飛機和噴氣式飛機等。

首先討論的是轟炸方式。在當時,德國空軍飛行員被普遍訓練的是俯衝轟炸。德國的ju87是一款設計得非常成功的俯衝轟炸機。ju87上安置了俯衝失速保護的裝置。這種裝置可以在飛行員俯衝轟炸過程中,因失速而出現短暫昏厥時,自動拉回飛機,避免飛機撞到地面。靠這種先進的技術,德軍投彈轟炸相當準確。

當然德國空軍飛行員更喜愛那種能體現勇猛和冒險的精神。為了體現自己的神氣和威懾敵方,德國的俯衝轟炸機上安裝了特別的尖嘯裝置,在俯衝轟炸時,會因為與空氣摩擦而發出尖利的嘯聲。

但ju87的缺點也是巨大的,它因為速度慢,很容易被對方戰鬥機擊落。

ju87的高精確度帶來的一個副作用是德國空軍希望所有的戰術轟炸機都能進行「俯衝轟炸」。這對於重型轟炸機來說,無疑是表演「大象翻跟斗」的高難度動作。可以預見,這一不切實際的要求將大大地限制德國重型轟炸機的發展。

為了說服德**事專家更多地使用高空平飛轟炸,堯明提出了在取得絕對制空條件后的精確轟炸理論:「如果投出的炸彈可以在空中利用空氣動力學漂移的話,我們可以投出炸彈,再用無線遙控使炸彈準確地降落在需要轟炸的地點。整個過程就好比定點跳傘或者飛機滑翔」

「高空平飛精確轟炸最大的優勢是能夠有效地避開地面的防禦系統,同時飛機的設計指標不受高難度的俯衝轟炸影響,容易設計重型轟炸機,達到戰略轟炸的目的。」堯明解釋到。

「戰鬥機外掛炸彈當作輕型轟炸機用時,由於只有一個乘員,很難既操縱飛機,又同時進行遙控轟炸操作。這時候可能還是需要進行俯衝轟炸或滑翔轟炸。這種時候,俯衝轟炸的角度約在30度到45度之間,轟炸的精確度會有所損失。」waltherwever將軍補充到。

由於以空防海將是中日戰爭的主要內容。堯明闡述了「遙控滑翔制導轟炸」攻擊敵方軍艦的重要性。「對於裝甲艦艇來說,飛濺的彈片幾乎不能起到任何傷害效果。一枚直接命中的炸彈往往能對艦艇造成致命傷害,而無數枚炸在旁邊的炸彈卻可能毫無作用,浪費戰機。」堯明繼續解釋到。「遙控制導炸彈將是我們用空軍制約敵方海軍的關鍵技術之一。請你們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先用戰鬥轟炸機摧毀了敵方的艦隊的空中防護力量后,再召集我們的遠程高空平飛轟炸機,敵方的海軍艦隊就難逃覆滅的命運。」堯明又對戈林說到,「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我方戰鬥機和轟炸機的航程。」

「其實只要有10架左右的編隊飛機,就足夠靠俯衝轟炸摧毀任何單獨的水面艦艇了。不過在摧毀敵方防空火力后,用您說的精確轟炸方式,可以靠幾架重型轟炸機就能屠戮敵方整個艦隊。」waltherwever將軍不禁大為讚歎。這意味著只要德國準備充分,將在任何飛機能覆蓋的地方,徹底抵消日本海軍的威脅。當然,在德國人心目中,想象的對手卻是大英帝國的海軍。

在場所有的軍方大員聽得眼珠子再次落地。再這樣下去,軍事議會廳需要換地板了。其實堯明只是引用了「智能精確炸彈」的一些最早期的概念而已。

「制導炸彈和制導火箭——導彈——可以用很多控制方式,我們要逐步開發制導技術。手工無線電遙控只是其中最原始的一種。更高級的還有毫米波雷達引導制導,紅外搜索制導,激光制導,gps全球衛星定位制導等;從制導模式上將,有手工控制,半自動追蹤,自動追蹤;從導彈用途上講,有洲際戰略導彈,戰術導彈等;戰術導彈種類繁多,包括攻擊地面固定目標的巡航導彈,地對空導彈,地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反坦克導彈,擊落衛星的導彈,反導彈導彈等……」,堯明最後終於忍不住拽了起來。

剛剛還在地上摸索著找眼珠子的人眾索性直接暈倒。什麼是毫米波雷達,激光,衛星……?奇怪的是,這次狼神卻沒有升級。回頭一看,烽火也已經暈倒了……

堯明一個人寂寞地等著大家醒來,為了節省時間,就順便把眼珠子給大家撿起來裝上。白種人的眼珠子真的很麻煩,五顏六色的,搞得堯明直頭暈。還有不免裝錯了的,大家稀里糊塗帶著別人的眼珠回家,互相看見了一些不該看的東西。後來大家為了歌功頌德,稱讚元首這種方式有利於團結……

接下來討論的是集束炸彈。這次討論也是為了回答waltherwever將軍的提問:「精確投彈時,對軍艦還好,幾枚炸彈消滅一艘軍艦很值得。但對地面的大區域目標,每次只能投一枚炸彈,投彈效率且不是太低了嗎?。」

「是的,每次只投一枚。但這一枚炸彈是將一大堆小型炸彈裝在一起的集束炸彈!」堯明說道。「我們只需要設計一個小的爆破或機械推散裝置,在一定的高空進行推散,就可以形成覆蓋轟炸了。這樣我們投下去的是一顆彈,炸出來的卻是一片。」這個概念對德**事專家來說,並不陌生。在當時,德國已經開始研討一種叫「蝴蝶」的集束炸彈。

堯明還順便介紹了「接近引信」防空炮彈技術。這是一種能夠靠無線電測試距離並引爆的炮彈。這種炮彈能使得防空炮彈在離飛機近距離內爆炸,同樣的技術還可以使得炮彈在落地前的空中爆炸,大面積殺傷沒有掩護的步兵。

在堯明的要求下,臨時找來了噴氣式飛機設計和直升飛機設計的負責人。在1936年,噴氣式飛機技術還遠遠沒有成熟,但德國的直升飛機技術卻已經有一定成效了。由於直升飛機的速度慢,油耗大,當時並沒有引起軍方的重視。堯明知道這兩種技術的重大意義。所以堯明再三叮囑了他們,希望他們能繼續研究,並儘快將技術轉化為產品。

堯明還指出可以採用空中加油,提升飛機的作戰覆蓋範圍。堯明向專家們作了一些詢問。當時這種技術已經存在,並有一定實用價值,主要被一些飛行愛好者運用,用於創記錄飛行。堯明立即指示追蹤和開發空中加油技術。

堯明再次特彆強調,各種武器在大規模生產之前,一定要作詳細的對抗測試。通過對抗測試提高技術,比靠實戰反饋提高技術的成本小很多。

最後,堯明開始向大家灌輸如何使用空軍力量。堯明認為完整的空軍戰役應該主要分為以下過程,先靠戰鬥機壓制和摧毀敵方空軍力量,包括用戰鬥轟炸機或戰鬥機,轟炸機混合編隊摧毀敵方機場設施。在取得絕對制空權以後,再靠高空平飛轟炸機任意轟炸敵方地面目標。空軍的作用不僅在於在戰場上消滅敵方的軍事力量,還可以用於壓制或摧毀敵方的後勤供應,壓制或摧毀敵方的戰爭經濟等。

「最好的擊毀敵方軍用飛機的地方不是在空戰中,而是在敵方的機場上,而是在敵方的飛機生產廠內,而是在敵方的飛機零件生產基地,而是在敵方的石油供應上。」堯明「不掉眼珠死不休」地說道。在原時空二戰後期,德國率先使用噴氣式飛機,其技術指標遠遠優於盟軍的活塞式發動機螺旋槳飛機,然而這些優秀的德國飛機大多都被擊毀在工廠和生產基地,或因為缺乏汽油而無法起飛。

堯明還向大家強調了三軍配合和立體作戰的重要性。堯明列舉了很多的陸空配合和海空配合的戰例。對在座的各位來說,這些堯明剽竊的戰例,都是精美絕倫的「假想戰例」。烽火和眾人使勁地按住眼珠子,爭取不要再蹦出來。堯明也不為已甚,在大家無法按捺的時候,不斷地叫秘書端點涼水上來。

空軍軍備會結束總結時發現,空軍的項目開發經費將大幅度增加,因為要加快開發一系列新技術。飛機的對戰試驗也將成倍地增加飛機的研製費用。但空軍的裝備經費卻一定程度地減少了,主要的因素是刪除或限制了很多不具備優勢的機型,減少了飛機配備種類。

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德國空軍的技術儲備將全面超越其他國家,儘管空軍的現役裝備的規模受到了限制。

堯明指出,必須加大空軍的建設力度,最重要的不是立即生產出多少飛機,而是形成高質量的飛機以及空中武器設計儲備,以及大規模飛機生產製造的能力。為了保證德國的空軍優勢,堯明要求加強對空軍武器設計和配置的保密力度,以及對空軍武器產品的出口管制。當時德國為了賺錢,竟然將德國速度最高的戰機,先進的he100飛機的設計賣給了日本和蘇聯。

為了節省軍費開支,堯明還忍痛下馬了一些軍用運輸飛機項目。同時,堯明建議由國家融資,加大對民用型運輸飛機的生產,並支持民用型運輸飛機的出口。這些民用飛機可以在戰爭時期被徵調為運輸飛機,相應的生產線可以在戰爭期間用于軍事飛機的生產。由於機制改革,軍事飛機研製公司和飛機製造公司已經剝離,飛機製造公司可以暫時把精力集中到民用產品上,爭取使德國成為最大的民用飛機輸出國。為此,堯明批准了對德國民用飛機出口進行秘密的退稅補貼,強行幫助德國飛機製造業提高競爭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軍備之空軍建設(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