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石油的不足

煤化石油的不足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堯明組織分成材料,通訊,空軍,陸軍,和海軍等多個小組,聽取了各種軍備技術的彙報。

堯明首先參與的是材料技術小組,現在德國已經具備了用煤提鍊石油和合成橡膠的材料技術。烽火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這兩項技術是他最心愛的秘密。

德國的港口被英吉利海峽直接覆蓋,其海洋貿易直接受英國制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德國是一個缺乏石油資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內陸國家」。德國是一個產煤的大國,在原時空,希特勒之所以敢於戰爭冒險,就是仗著這兩項技術可以保證德國資源不枯竭。在場的所有人聽了這兩項技術后,都非常興奮。其中胖子戈林最為高興,因為這兩項技術的研究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搞的。(其實都是從美國杜邦化學公司買的)。

堯明問了很簡單的一個數據,那就是這兩項技術能替代的進口石油和進口橡膠的百分比。答案讓在場的人目瞪口呆。第一,在場的人(包括烽火)都不知道德國每年具體進口了多少石油和橡膠。第二,這兩項技術僅在實驗室試用,秘密設置的生產基地剛剛啟動,完全沒有第一手生產數據。第三,由於保密的原因,整個計劃竟然沒有國家的正式資源和統計部門參加,研製單位也沒有國家的需求數據。

堯明哭笑不得。烽火的納粹黨智囊團整體戰略智力低下,只會耍些流氓無賴的小聰明。這也難怪,烽火自己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他納粹黨主要「黨徒」的總體文化程度也並不高。也許歷史學家們會責怪德國人民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無賴加賭徒」的領袖。然而堯明現在已經深深地知道了實際情況,是《凡爾賽合約》幫助德國選擇了希特勒!希特勒耍賴、賭博、用盡心機和手段,才使得德國從完全不合理的《凡爾賽合約》中解脫出來,就像希特勒自己說的一樣,換了其他領袖,根本作不到這一點!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太多了,堯明還記得一個飽含辛酸的笑話:「所謂的革命者,就是連對生命都不知畏懼和尊重的人,這些人能有多少理智呢?」比起原時空的50年代中國的大鍊鋼鐵和大躍進那些絲毫沒有任何科學道理、完全荒唐無知的行為,現在希特勒犯的錯誤算是小多了。

這些弱點完全可以靠正常的國家職業團體的參與而彌補,但《凡爾賽合約》卻規定了對德國的各種軍事限制,所以根本不可能把這些事情放到桌面上去研究。當時,歐洲各種極端的意識形態流行,經常造成流血衝突,**輸出革命的威脅又迫在眉睫,但作為德國國家領導人,在策劃自己國家安全的時候,卻要作得像個小偷!即使希特勒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也會被這樣的偷雞摸狗的政治引誘出戰爭的衝動,何況他本身就是一個yy地想作「歐洲大帝」的狂妄之徒呢?

是希特勒選擇了戰爭,還是戰爭選擇了希特勒,看來還真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作者說,「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真正答案是時空穿越)。

最後馬丁.鮑曼迅速地給國家有關部門打了電話,要來了相應的數據。而兩個興沖沖地前來彙報的科學家則滿頭大汗地臨時召集了該科研計劃的相關人員,反覆核算各種生產數據。

忙活了一個上午,經過了好幾次漏洞百出的反覆計算,總算搞出了一個比較有依據的數據。幸好該數據的結果還差強人意,合成石油最多只能替代70%的現在原油進口。合成橡膠情況則很好,即經濟,又能夠完全替代橡膠進口。

這無疑是一個大的打擊,合成石油的最高產量比烽火想象的能夠支持兩面作戰消耗的量少很多,一旦發生戰爭,石油的需求量可能成多倍增長。也就是說,在戰略上德國必須仔細地考慮石油來源。

身臨其境,堯明終於解開關於原時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迷。那就是為什麼希特勒的戰爭機器在大戰初期一直沒有下決心去尋找石油資源,直到後來才倉促地向北非進軍中東油田和向蘇聯的進軍高加索油田,原來他一直以為煤化石油可以支持戰爭。反過來,丘吉爾卻一早就知道石油對德國的重要性,所以他在1941年就與蘇聯聯合入侵了伊朗和伊拉克,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前,還曾經計劃轟炸蘇聯的高加索油田。而斯大林也豪不猶豫地焚燒了在高加索地區被德軍佔領的部分油田。最後盟軍空襲德國煤化合成石油基地,終於使第三帝國因缺油而完全喪失戰鬥能力,以至於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都只能停在機場等著被盟軍摧毀。

在原時空,希特勒在和西線英國作戰的同時,又在東線同時進攻斯大林領導的蘇聯,被軍事分析家認為是戰略上的最大失策。分析家們認為,造成這個失策的原因可能有:一.希特勒盲目輕敵,蘇聯在入侵芬蘭的戰役中損失慘重,使得希特勒低估了蘇軍的實力。二.希特勒認為即使德國不主動發動戰爭,斯大林也會發動戰爭,而東歐地勢平坦,德國又將它視為囊中之物,德國不願意戰火發生在東歐,而希望戰火發生在俄國境內。三.希特勒盲目相信「閃電戰」的突然性帶來的優勢,總希望「先下手為強」。

堯明一直覺得以上分析並不能完全能解釋希特勒的失誤,因為德國的主要石油來源之一是蘇聯,希特勒進攻蘇聯后,卻遲遲沒有去攻打高加索油田。現在堯明才知道希特勒一直以為自己的煤化石油技術可以讓他完全不依賴石油進口,卻不知道煤化石油也有產量瓶頸。這個愛使用秘密武器的傢伙終於被秘密武器在最關鍵的時候出賣了。堯明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說道:「這讓我想起了某個笑料電影中的場面,在一個驚險的環境中,英勇的主角以最有魅力的慢動作掏出了他的手槍。卻尷尬地發現那不過是一根粉腸!」

堯明要求砍掉煤化石油項目。看到所有的納粹分子仍然猶猶豫豫,堯明就扔出了最後的重磅炸彈——成本核算。經過反覆推算——得到了堯明早就心知肚明的結果——煤化石油的方案需要大量的鋼鐵建造煉油爐具,還需要大量的人工,顯然成本昂貴。如果大搞特稿的話,會成為德國的主要經濟負擔之一。

頭腦敏捷的海德里奇總算給大家找回了一點面子。「我們還要偽裝繼續支持這個項目。我們要把這個項目作得很神秘。這有兩個好處,一個是讓我們的對手以為德國不會受石油進口的限制,這在我們的政治活動中就顯得少了一個弱點(虛張聲勢)。二是我們可以把這個項目的資金挪出來搞其他秘密研究,而我們的對手將認為這些資金完全被用在了這種勞而無功的項目上,從而對我們真正的活動目的不加追究(移花接木,瞞天過海)。」

「對!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石油資源。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要在1938年才會被發現,要在二戰後才全面開採。我們就用這筆經費去沙特開採石油!」堯明一聽興緻大起,興沖沖地說道。(結果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地看著堯明。完了,說跑嘴了!)

軍事項目審查的第一天就出了頭彩,德國下馬了煤化石油項目,這是一筆巨大的節支!

表面上,德國決心加強與當時的產油大國美國的外交關係,爭取於美國站在同一戰線,以保證石油供應。實際上,在原時空炒股票期間對石油工業作過具體研究考察的堯明,知道中東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大型油田的位置——這是一筆巨大的知識財富。堯明暗中決定依靠這些知識,開發新的石油開採基地。

堯明保留了合成橡膠項目,但把合成橡膠生產技術解禁,從軍備項目中剔除,變成民用項目。合成橡膠的生產成本低於進口天然橡膠,從經濟上來講是合算的。德國還要加大合成橡膠的生產規模,並靠出口合成橡膠賺取外匯。

堯明在石油問題上說漏嘴后,其他人沒察覺。烽火卻疑心大起,不斷詢問。最後,堯明只好將全球大型油田的大致位置畫成一張像武俠小說中的「藏寶圖」。烽火頓時視為至寶,琢磨著怎樣把它刻在肚子上。堯明給他出了一個餿主意,讓他去刻在情婦愛娃的背上。自然,烽火被老大耳刮子打了回來。堯明則自作自受,第二天還覺得臉上肉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煤化石油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