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會安排一切的

上帝會安排一切的

烽火一直沒有能從成功地進駐萊茵蘭的興奮中解脫,他一直在各種場合向人夸夸其談地講他如何堅決地讓部下執行這一計劃。同時他對那些對他的決定表示猶豫的將軍進行了批評:「如果照陸軍總部的建議去辦的話,我們根本就不敢渡過萊茵河。」

烽火跟他的老朋友們在大本營吹牛皮,提起進駐萊因蘭時,他大聲說道:「如果不是我,而是別人當德國的領導人,會發生什麼情況!隨便你們說誰,他都會嚇破膽的。我不得不說謊,但是我的無可動搖的頑強和驚人的沉著,挽救了我們。」但他的老朋友們發現烽火張著大嘴,什麼都沒說出來。因為堯明已經忍無可忍地把他的廢話掐斷了。最後,烽火只好憋紅了臉說:「一口痰堵住了我的嗓子。」然後裝模作樣地看醫生去了。

其實這個賭博是很危險的。烽火實際上得到了英國搞外交平衡策略的幫助(雖然他也預見到這一點了)。法國外交部長皮埃爾.艾蒂安.佛蘭亭3月11日飛往倫敦,請求英國政府支持法國在萊因蘭採取軍事上的對抗行動。他的請求沒有生效。英國以不願冒引起戰爭的危險為借口推脫了這一請求。實際上英國已經不滿意法國充當東歐警察的角色了,英國人更不願意歐洲國家與蘇聯來往。英國人說:「德國人終究不過是進入他們自己的後院而已」。英國外交大臣的安東尼.艾登還在3月9日告訴下院說,「我們沒有理由假定德國目前的行動有引起敵對行動的危險」。

烽火對英國人的支持感到滿意。但堯明一貫不信任他們。堯明分析道:「其實英國一直把自己當作歐洲的主宰,他們在歐洲玩弄的外交政策和他們在世界各地,包括中東和印度大同小異。面臨蘇聯的崛起,害怕戰爭的法國顯然不能幫助英國人實現歐洲警察的職責,法國卻又因虛榮而特別貪戀這個位置。德國的崛起固然有自身努力的結果,但英國顯然也為此提供了空間。」

「對英國人來說,德國的作用顯然有兩個:反對**和在歐洲制衡法國。」堯明說。「所以我們的成功只能是局部的,暫時的,英國人會想辦法在法國和我們之間形成平衡。」

果然,很快地傳來了波蘭和法國簽署合作協議的消息,這也變相地取消了波蘭-德國的互不侵犯協議。烽火苦笑著說:「看來英國和法國也給了我一記耳光。周恩來還告訴我說英國人很畏懼我們!」他很沮喪,因為波-德建交使得德國在東方有了一道安全屏障,現在就這樣消失了。他有一種非常無奈的感覺,因為光靠外交顯然不能為德國尋求到安全保障。

「外交中各種撲朔迷離的試探性詞語不足完全取信。況且周恩來也只是為了幫助我們下決心。」堯明解釋道,同時堯明心中一動:「但我擔心的卻是藍帶計劃的進展。」

藍帶計劃是堯明第一次操作的大規模外交計劃,其中還有很多拼湊在一起的陰謀。整個計劃好像一個實驗室產品。由於策劃的時候忽略了一些因素,出現了麻煩。

日本方面一開始感到很鬱悶。在1936年初,他們從希姆萊身上找到和德國合作的感覺,並且過渡到頗有一分像度蜜月的樣子。最近卻突然發現各種情報線被掐斷,平常打慣了交道的德國要員也被紛紛撤換。他們開始懷疑德國的外交政策有所改變。

根據希姆萊的彙報,日本情報部門主動找上門來,向希姆萊了解事件的背景。希姆萊自然告訴他們納粹黨在亞洲政策上出現分歧。希姆萊還暗示日本人,如果自己能完成「租借台灣」的話,將能取代希特勒,成為納粹黨的第一人。

日本人對德國的內耗很有興趣的。一個國家的內耗,往往意味著其他國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操縱該國。至少台灣問題對日本來說,實在太敏感了。日本方面的回復很明確,租借整個台灣絕對不可以,但可以考慮將一些港口租借給德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日本人還提出要希姆萊笑納兩位日本藝妓。

據希姆萊吹噓,他的私生活非常嚴謹。為此他勃然大怒,幾乎馬上與日本翻臉。

烽火開始懷疑希姆萊。希姆萊與日本關係太近,他怕希姆萊假戲真做。堯明也在其中作了很多挑撥。在原時空,希姆萊不僅是黨衛軍的頭目,還在1936年,接替了戈林,監管德國秘密警察。據說他生性兇殘,慣用恐怖統治治理德國佔領區。他還是殘害猶太人的元兇之一。

堯明一直懷疑希特勒背後另有一股強大的勢力在左右德國的局面。希姆萊很可能就是這股勢力的代言人。堯明深受**「黨指揮槍」和「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的影響,總覺得烽火現在手上沒有軍隊,有點像個精神領袖。堯明對造神運動也有點猶豫不決,有時又想將造神運動繼續下去。烽火只是一個「半仙」,手中又沒有槍杆子,出去pk,很容易被人幹掉。

為了穩住希姆萊,堯明讓烽火出面勸說。希姆萊在這件事情上很可能並沒有撒謊。這是日本人的慣用伎倆,他們就是用這種方式控制滿洲皇帝溥儀的。希姆萊惺惺作態,堅持不能以家庭破壞為代價。烽火不得不親自出馬和希姆萊的夫人交談。這位夫人對丈夫的這種「艷遇任務」非常不滿,但為了國家利益,只好勉強答應了。

為了挑撥離間,堯明故意大肆誇希姆萊,說他比烽火還有頭腦,又能顧全大局。其實這是希姆萊的一個最大的弱點,他過於聰明外露。堯明還假惺惺地勸烽火,在藍帶計劃后,不僅不免除希姆萊的職務,還要將他提升為副元首,並在黨章內將他列為「元首接班人」。

烽火是屬狼的,沒事還懷疑別人三分,被堯明這樣一提,更是疑心大起。

也不知道希姆萊是私下是靠什麼樣的功夫取得這位日本女士信任的。總之,希姆萊很快得到了日本方面的口頭回復,答應租借台灣的多個港口給德國,並提出了一系列的軍事合作要求。這種順利進展,讓堯明又「讚不絕口」。烽火的疑心反而更大了。

堯明一面策劃著離間希姆萊的陰謀,一面更覺得自己像魔鬼。在這個時空,希姆萊並沒有犯下什麼罪行,他完全可能具有與原時空截然不同的秉性。堯明這樣處心積慮地謀算他,更多的是收攏權力的**。

而英國方面一開始顯然把這件事情當成了德國人心血來潮,採取了拖延的戰術。後來情報部門發現堯明和宋依華頻繁地卻「隱秘地」成雙入對地出現在一起。該情報部分為了誇大其能力,提供了一些照片,還特別誇張地描述了他們的關係的親密程度。這才引起了英國外交部門足夠的重視。

英國情報部門立即發覺到德國政局的一系列不尋常動向。首先,中國體育代表團增加了奧運參賽名額,德國組委還特別地向奧運會組委申請了顯然為中國人準備的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很快,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德國的秘密訓練基地被英國情報部門「碰巧」發現,而且還發現烽火和宋依華不時成雙成對地出入此秘密訓練基地。

同時日本體育代表團的秘密訓練基地也被媒體曝光,根據線索,英國情報部門很快地發現了希姆萊與另一位愛鞠躬和跟在男人身後一路小跑的東方女士也經常出入日本秘密訓練基地。希姆萊還在家中和一些納粹黨內的支持者秘密聚會。

在希姆萊與日本的秘密聯繫的同時,烽火對英國的「緬甸租借」攻勢很快就變得正式和猛烈起來。這一計劃在初步與英國外交部磋商未取得答覆后,很快變成了正式的外交提議。而且德國也動用了一切可以在英國遊說的政治力量。印度總督,burmah公司的政府代言人,以及愛德華八世逐漸都表示了對此事的支持。

5月,德國對英緬甸租借提案通過正式外交渠道通報了法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都未表示任何反對意見。這件事終於被提到了英國國會討論的議事日程上,但具體討論的時間被一拖再拖。海德里奇解釋說這是因為提議方的代表(主要由支持愛德華八世的政治團體構成)認為議案被通過的可能性小而推遲的。一個議案一旦提出並被否決,一般都要拖很長時間才能被再次提議。

丘吉爾代表了對這件事情的強硬反對派,他以萊茵蘭事件為例子,強調烽火的野心。萊茵蘭事件導致的這個副作用讓烽火更加後悔。堯明反而寬慰他,說進駐萊茵蘭是勢在必行的,因為德國無法屈服在法國的步步緊逼下。

6月,中國政府作出了相應的響應,提出了將江蘇一帶租借給德國的提案。然而中國學生及各界人士卻舉行了盛大的遊行反對這一提案,使得中國政府也無法下決心。中國政府的態度很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根據分析,大概中國對德國的真正合作態度也不放心。

堯明不由得苦笑。是啊,目前德國對中國作的,就像宋依華說的,主要還是「動動嘴皮子」而已。如果這樣就要讓中國租借大片土地的話,中國政府也實在太昏庸了。周恩來是一個很聰明的外交家,不難看出中國的這種姿態背後,他的著墨。

中國報章開始大肆報道德國,也有不少篇幅提到宋慶齡(孫中山夫人)、宋美齡(蔣介石夫人)和宋依華。同期宋家三女被登上了美國時代雜誌版首,中日之間的戰爭對抗也開始為世界其他國家矚目。這也可以看出,中國絕不想放棄與德國合作的機會。周恩來大概借用了《三國演義》中,劉備江東招親的策略,先進行宣傳攻勢。

在這個茫茫的世界,面臨著各種政治壓力,「與狼共舞」的堯明經常感到非常空虛和失落。在對待希姆萊的問題上,還施展了很多陰謀,總覺得自己與很多網上玄幻小說中寫的那樣,在逐漸地「入魔道」。在這種黑暗中,似乎沒有任何人間的力量可以解救他,於是堯明三天兩頭跑教堂。

來的次數多了,雖然堯明從來不說明是什麼原因,教堂的牧師也大概知道他有心事。一位睿智的牧師終於對他說道:「按你自己的本心去做,讓上帝的影子留在你的心裡。」

他靜靜地注視著堯明,眼神中有一種似乎是來自於天國的清晰。

「上帝會安排一切的。」他說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上帝會安排一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