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進駐萊因蘭

和平進駐萊因蘭

「今天是進駐萊因蘭的日子!」。1936年3月7日,一大早烽火就把堯明叫醒了。

關於進駐萊因蘭的事情,烽火這些天一直在策劃,堯明並沒有表示強烈的關注。

看著堯明不以為然的表情,他不由得苦笑道:「堯明,你這樣很不公平,策劃中國事務那些有趣的事都讓你幹了,歐洲事務這個爛攤子卻讓我來負責。我好不容易辦件能夠激動人心的大事,你卻一點面子都不給。」

「你在這個爛攤子上混了十幾年了,不讓你干誰來干!」堯明說。他讓烽火解釋了事情的原由。

「法國人自找麻煩,他們和蘇聯簽訂了互助合約。這與洛迦諾公約是互相矛盾的。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奪回被法國人在萊茵蘭設置的非軍事區。」烽火說道。

「要想解釋原因的話,必須從東歐的局勢開始。」烽火煞有介事地講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歐洲領土上兩個強大的帝國——德皇帝國和奧匈帝國被分裂。有很多民族在大英帝國和法國的支持下,成立了獨立的國家,再加上俄國十月革命過程中分裂出來的一些小國家,就形成了現在的東歐諸國。」

「東歐本來就又弱又分裂,又先後經過十年的大波蘭帝國主義的四處侵略、義大利在東歐的粗暴干涉,以及在巴爾幹地區馬其頓的恐怖主義影響,東歐變得變得更加削弱和分裂。自從我們德國強大以來,偉大的納粹革命的波瀾首先掀動了我們所處的波羅的海和多瑙河地區,然後又影響到巴爾幹半島。總之,德國的復興引起了一場國際關係革命。」

「你講的是德語嗎?」,堯明不客氣地打斷了烽火。制止了他咬文嚼字的「國際關係演講」。

烽火尷尬地笑了笑,開始用簡明的方式繼續解釋:「我上台以後,為了幫助德國獲得外交空間,首先在1934年1月同波蘭簽訂了一項十年互不侵犯條約。要知道,波蘭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德皇帝國獨立出去的,是大英帝國和法國特意設置來約束德國發展的一枚棋子。而法國正是靠遙控波蘭來行駛其『東歐警察』的角色的。德國和波蘭的結盟使得法國在東歐的體系首次出現了裂縫。這給了德國外交空間,使得德國有機會向世界展示凡爾賽協議對德國極其不公平的處置!」

「當德國和波蘭恢復友好后,德國試圖開始清算凡爾賽協議造成的不公平。而波蘭則趁火打劫,進一步擴張。這在東歐諸國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波蘭恢復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敵視。波德條約表面看來是在波德之間達成了一項諒解,這讓兩國同時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的要求,其中德國是名正言順地要收回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失利而被捷克佔領的領土,而波蘭卻是翻幾百年前的歷史老賬,完全是屬於領土擴張行為。第二個影響是促使三個波羅的海的小國家進行合作,這三個國家是介於德國與蘇聯之間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早已因德國納粹革命的成功而恐慌,深怕德國可能對自己提出領土收復要求,所以於1934年2月簽訂了一項防衛同盟條約,這種合作參照了巴爾幹公約和小協約國組織公約的形式。波-德條約的一個更為獨特的影響是對立陶宛形成了外交包圍。在此之前,立陶宛因維爾納領土爭端與波蘭結下了仇,又因美美爾領土爭端同德國記下了恨。波-德條約是立陶宛的兩個敵人的結合,這就促使立陶宛於1934年9月加入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條約,形成波羅的海三小國結盟。」

「法國出於對德國的防範和仇視,並為了在外交重新獲得主控權,於1935年5月與蘇聯簽訂了互助條約。同月蘇聯與捷克斯洛伐克又簽訂了互助條約。法國與蘇聯兩個大國的結盟,使得東歐更顯弱小,而德國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這一點堯明非常贊同。蘇聯野心勃勃,法國和蘇聯的結盟,就像中國古代戰國時期齊國和強秦的結盟,對其他實力弱小的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這一條約對德國顯然是不平等的,在當時動亂的局面下,沒有任何歐洲國家可以真正保證鄰國的安全,法國對德國的防範和仇視也使它沒有意願去保證德國的安全。但法國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安全要求德國在對法國的邊界建立非軍事區,一方又和俄國結盟,消除了東歐各個國家在德國東部的戰略屏障的作用。這使得德國面臨大戰以來最害怕的兩面作戰的噩夢,而德國還受到凡爾賽協議對軍隊規模的壓制。」烽火激動地總結到。

堯明感到有點好笑。烽火自然是具有侵略野心的,但大英帝國和法國也絕非「和平愛好者」。堯明故意問道:「法國人不是以東歐警察自居嗎,那他們一定會承諾德國西部同法國交界處的和平,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收回這片非軍事區呢?」。

「愛好和平是在鄰國都弱小,屬於『法國人勢力圈』的前提下的。」烽火冷笑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很多國家對工業基礎強大的德國一直虎視眈眈。在1919年-1921年,受大英帝國和法國庇護的波蘭人在silesia策劃了三次起義,最後在國聯(leagueofnations)的干預下,奪走德國在這片地區的大部分工業資源。根據法國人的理論,波蘭人要得到這些地區,才可以全面工業化並弱化德國。」這件事情烽火已經嘮叨過很多遍了,是德國人心中的最痛。在大戰已經結束,簽署了倍受委屈的《凡爾賽條約》的情形下,在國土被劃分、財富被掠奪、經濟被摧毀、人民被欺辱的情形下,還要被趁火打劫。這件事情上法國作得既缺德、又蠻橫。當時德國自願軍浴血奮戰,已經保住了國土。而法國是靠國聯出面,壓制德國人屈服的。這就好比家裡被搶劫,主人保住了財產,法庭卻將財產判給了強盜。

聽完烽火的啰嗦,堯明笑著幫助他總結道。「歐洲亂局的真正癥結早在凡爾賽合約簽訂的時候就已經形成。這個合約瓜分了德國的土地,極儘可能地侮辱了德國人民,卻對怎樣建設歐洲的和平毫無建樹。大英帝國在歐洲採取了它對付印度的政策,這種政策和日本對付中國的政策非常相似,即引起無窮的政治混亂,而讓自身高高在上扮演上帝的角色。由於法國在大戰中傷亡慘重,再加上高盧雄雞的高傲,自然很不理智地被當作英國政策的打手!可憐的法國不自量力,還一直以歐洲警察的地位自居。」

「哇塞!不愧是二十一世紀來的!我對你的景仰如萊茵河的流水,滔滔不絕。」,烽火故作欣賞地說,「我說了那麼多的細節,卻不如您三言兩語的總結精練。」哈哈!為了讓堯明支持他的行動,烽火竟然對堯明拍馬屁。

烽火在當時還是很理智的,他一直希望以和平的方式抵制蘇聯和法國簽約。烽火雖然腦袋中有很多戰爭的yy狂想,但在這個時候他還一直是在小心翼翼地為德國尋找著和平。烽火1935年5月在國會發表的「和平」演說,曾使全世界,尤其是英國,得到很深的印象。在這篇演說中,烽火曾提到,俄國和法國簽訂的互助協定是和洛迎諾公約互相矛盾的,使洛迎諾公約有了「一個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俄國和法國簽訂的互助協定直到1935年年底還沒有被法國議會所批准。為此德國外交部在一個致法國政府的正式照會中促請巴黎注意這個「因素」。1935年11月,法國大使弗朗索瓦—龐賽和烽火進行過一次會談。在這次會談中,烽火特別對法蘇協定進行了長時間的重點批評,規勸法國。

烽火顯然認為,法國眾議院或者參議院很有可能拒絕批准同莫斯科的聯盟。但是,這個協定終於在2月向眾議院提出了,而且在27日以353票對164票獲得通過。

3月1日,感到被欺騙的烽火作出了決定,讓德軍準備和執行佔領萊因蘭的計劃,這次計劃只派了3個營的兵力進行試探性佔領。在1936年3月2日,德國陸軍總司令勃洛姆堡發出了佔領萊因蘭的正式命令。他告訴武裝部隊的高級指揮官們說,這必須是一個「突然的行動」。勃洛姆堡預料這是一個「兵不血刃的行動」。如果法國竟然為此而戰的活,他將保留「決定任何軍事上反措施的權利」。實際上,為了和平的願望,這些反措施就是趕緊從萊因河對岸毫無顏面地撤回來!

今天——1936年3月7日,行動計劃終於正式開始了。首先,外交部長牛賴特召見了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的大使,把德國佔領萊因蘭來的計劃通知他們,交給他們一個廢除洛迎諾公約和提出新的和平計劃的正式照會。自食其果的法國人非常尷尬。法國大使弗朗索瓦.龐賽苦笑說:「希特勒打了我們一記耳光,而他在這樣做時還要說,『我向你提出了和平的建議!』」

在牛賴特正式結束照會以後,德國一隻象徵性的小部隊穿過萊茵河,進入非軍事區,並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兩小時后烽火站在國會的講壇上,向一群興奮若狂的國會議員講演,說明他對和平的希望和他的保持和平的最新想法。這次場面讓人永生難忘。烽火在大談了一通凡爾賽和約的壞處和**的威脅后,不慌不忙地宣稱,由於法國和俄國簽訂協定,洛迦諾公約已經失效。

「德國不再認為受到洛迦諾公約的約束。為了德國人民維護他們邊界的安全和保障他們的防務的根本權利,德國政府已從今天起重新確立了德國在非軍事區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主權!」烽火說。

這時,600多名議員同時昂首挺胸的地站起來,右臂作出納粹式舉手禮,口中高呼「萬歲」

烽火舉起他的手,表示要他們安靜下來。他以沉著而宏亮的聲音說:「德國國會議員們!」全場鴉雀無聲。「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在德國的西部各省,德**隊此刻正在開進他們未來的和平時期駐防地,在這個時候,讓我們一起用兩個神聖的誓約團結起來。」他不能再說下去了。對所有的議會成員來說,德國士兵已經在開進萊因蘭還是新聞。他們日耳曼血液中的那崇高的精神立即得到鼓舞。所有的人歡呼了起來,他們再次的舉手敬禮,眼睛閃耀著狂熱的光芒。

烽火的形象就像一個新的上帝,一個救世主。這個救世主扮演他的角色精彩極了。他低垂著頭,極其謙遜地,耐心地等待著他們安靜下來。然後他仍然以低沉而抑制著感情的聲音說出了這兩個誓約:

「第一,我們宣誓:在恢復我們民族的光榮的時候決不屈服於任何力量!第二,我們保證:我們現在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努力地求得歐洲各國人民之間的諒解,特別是同我們的西方鄰邦之間的諒解,我們在歐洲沒有領土要求!德國將永遠不會破壞和平!」

堯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定。所有的德國議員們這種激動的心緒絕不可能假裝。這些議員是人民選出來的,難道他們真的代表著德國人民的聲音嗎?

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國家的人民如此一致的聲音,讓原時空的西方學者不能理解。於是他們提出了希特勒獨裁,國家主義是群體主義,希特勒愚弄德國人民,德國人民愚蠢地,心甘情願地選擇讓獨裁者統治等解釋。還有歷史學家和文學家詳細地剖析了德國文化,說這樣的文化最容易誕生獨裁政權。

所謂的群體主義是指在對待某一個具體人時,先強調這個人所處的社會群體,如先定義一個人為猶太人,資產階級等,而忽略個人本身的特色和價值。群體主義的最大問題是容易造成群體間的極端對抗,因而破壞社會的穩定性。

德國作為一個國家,他的人民作為一個群體,在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面前受盡羞辱和壓迫。這種羞辱和壓迫並么有區分哪一個具體的德國人,沒有區分這個德國人是一個農夫,還是一個醫生,或是一個政府官員。這也自然地把人民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也自然地讓德國的意識形態具有群體主義的特徵。現在這個偉大的民族並沒有被擊垮和壓倒,在烽火和他的納粹黨的領導下,他們以空前的團結和堅強意志重新戰起來了。和平進駐萊茵蘭只是給這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他們應得的尊嚴。

夜晚,消息傳出,柏林的人民紛紛走向大街小巷,他們舉著燭光,唱著《德意志高於一切》,和平地在柏林遊行,那雄壯的歌聲讓人心潮澎湃,激蕩不已——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無論何時,為了保護和扞衛,

兄弟們永遠站在一起。

從馬斯(maas)到默默爾(memel),

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德意志的婦女,德意志的忠誠,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遍及世界,卻永遠保持

他們古老而高貴的名聲;

激勵我們從事高尚的事業,

即便要用去我們的一生。

德意志的婦女,德意志的忠誠,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統一、主權和自由,

為了德意志祖國;

讓我們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象兄弟那樣團結起來,獻出我們的雙手和真心。

統一、主權和自由,

是我們千秋萬代的誓言。

為了實現這使命的榮譽,

為了德意志祖國永遠的繁榮昌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最大與最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最大與最小
上一章下一章

和平進駐萊因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