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章 看山還是山(求1張推薦票!)

200章 看山還是山(求1張推薦票!)

楊夏給沒給建議?在聽說東溝村竟然有這樣的收穫時,楊夏首先是不信,其次是驚奇!雖然東溝建築隊的收益在他的意料之內,但他沒想到其他項目的收入也非常可觀,可見,真如太祖所說,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無窮的。

其實,楊夏忘記了東溝村最大的變化,不是東溝村有其他什麼,而是楊家發生了巨變,而楊家又因為楊夏而發生了巨變。

試想啊!誰家有楊夏如此逆天的存在而不特別珍惜,高考滿分,早就被村民傳頌成文曲星下凡,指導楊家隨意做個啥都能賺錢,這簡直是財神爺下凡,再加上楊家又與官場人士來往那麼密切,神馬公社主任、區革委主任甚至是縣委書記,都經常往楊家跑路,至於大隊主任,到了楊家,則只有自己泡菜到水的份了,因為楊家的人忙着賺錢呢,哪有心思陪着你做無用功?

此外,楊夏能拿錢出來設立「楊氏獎學金」,能拿錢出來設立「校友獎學金」,能捐500萬給赤泉中學,再有,去年上級說要改政策,是包產到戶或是繼續集體經營,當時大多數村民就賭了一賭,結果證明,在1981年大家雖然很辛苦,比過去吃大喝飯辛苦得多,但是收穫超級大啊,過年前肯定要分錢,算算賬,一個人說不定能分到2000大洋呢,天啊,這個收入,可比縣太爺強了。據說,縣太爺的月薪還沒有120塊呢。

「10%作為後備基金,存銀行,輕易不動;40%作為發展基金,50%進行分配。」這是楊夏給出的分配方案。

「40%作為發展基金,是指購買生產設備,興建水利設施,興建村內道路;50%進行分配,其中一部分作為全村村民基本生活保障,按人頭髮放。除每人每年300斤稻穀。100斤小麥及其他雜糧外,以現在物價為準,每月的現金髮放不能超過10元,孤寡老人可以多考慮一點;餘下的部分。則進行按勞分配。不過。考慮到建築隊實行的是工資制,因此,東溝村從事其他勞動的。最好也進行工資折算,以月基本工資和年終分配工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行業之間的工資,要有差距,但差距不能太大;要允許社員在各崗位之間自由流動,當然前提是各組負責人或由村委會集體討論,譬如張三實在不適合去做建築工作,但他看建築隊收入高一定要去,面對這種無理取鬧的人,村上要加強教育。」

「堅決反對大鍋飯,不能搞一刀切!在經營過程中,最好採取集體承包與個人負責制相結合。所謂集體承包,就是建築隊或農業組集體向村裏承包經營任務,承諾打多少糧掙多少錢,然後建築隊在完成任務后,自己能留多少,而建築隊所扣留之利潤,則由建築隊內部分配處理,既要保證普通社員的利益,又要調動各項技術經營能人的積極性。」

「目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收入較低,分配方嚮應該向其傾斜,東溝村平時的農業生產勞動,應該以不超過100人為主;至於插秧、播種之時,可以請建築隊或其他小組的人回來搞突擊,農業方面要多購買機器設備。」

總之,楊夏在與東溝村的交流中,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已經想到了。

實際上,有些事情東溝村已經做了,譬如他們成立了一個工貿組,工貿主幹啥呢,那就是給村民們打米磨面粉碎飼料,代購油鹽醬醋等,也即村裏開起了加工坊和商店。

平行時空,東溝村也是有這些的,不過多是私人開的,而且隨着經濟的發展,這種加工坊和商店的生意,最多也只能養家餬口,想要發是發不起來的。但現在是集體開,賺錢歸集體,大家都有份,所以有錢的人購買時多在村商店裏,基本不再去公社或區上,再說,現在村裏每勞動一小時都能分到錢,又何必浪費時間去逛街呢。

於是,工貿組的業務竟然也非常不錯。

不過,後來在回答有關部門東溝村這種模式能否推廣時,楊夏卻作了相對消極的評價。東溝村的模式,其實具有不可複製性。

第一東溝村的建築隊就不可大量複製,或者在五年內不可複製,如果每個村都組織500人的建築隊去闖市場,結局是餓死。

第二東溝村的經營組也難以複製,東溝村因為楊夏的出現,讓其人才結構與人才的眼界發生了變化,就以楊家人為例,在其他村,難以找到楊家這樣的致富帶頭人,或者,有這樣的能人,但卻缺少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心胸。

而楊夏從最開始楊家搞建築之始,就強調了「一起」、「共同」,這事兒是楊家三兄弟的,不是哪一個兄弟的,至於楊夏同輩的8個男人3個女的,楊夏完全是將其看成了利益整體。

正是楊夏的這種「心胸」,讓楊家的養成了整體觀念。

當然,楊家的底蘊也正好適合楊夏的這一理念,楊父三兄弟,理論上說都是農村裏有文化有見識的人,與普通小農小戶的貧困人家相比,楊家其實更容易成為「大門大戶」的大家族的。

第三則是目前的市場也制約著東溝村模式的擴張,譬如漁業組養的魚,如果每個生產隊每口塘堰平均都能打2000斤魚來賣,那麼,整個南蜀省立即就會被這些魚圍困,有如沿海,到處都村飄着魚腥臭味。

本來,包括爺爺楊延高都希望楊夏回趟老家,給村裏家裏的發展指點指點,不過,楊夏實在不願意為東溝村再耽擱時間了,畢竟,東溝村的堂子真心太小了一些,再怎麼說也不過是幾十萬塊錢的生意了,可自己現在掌握的資金,已經幾十億了呢,怎麼還能去關注東溝村的那點小生意呢。

再說,家裏不是有大伯和大哥么,大哥在漢唐培訓了半年,又經常與自己縱論國內形勢,而且還帶他們去香城港參觀旅遊了幾天,憑其能力完全可以解決東溝村的問題。

經過對楊家的人培訓之後,歷史又回到了起點,即楊家其他的人,都有可能跟隨楊夏一起創業、打拚,惟有大哥楊崇文,回到了老家。在楊夏的潛意識中,為了東溝村,貢獻一個大哥已經很夠意思了,至於二哥、三哥及董其兵,以及此後的四哥至最小的老八楊冬,他們都將與楊夏一起,去征戰世界。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還得父子兵!楊夏的思想,在最近兩年經歷了幾次蛻變,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現在,楊夏就走完了這三個階段。

看山是山,這是楊夏最初的想法,在未來世界征戰,要與兄弟姐妹一起,組建龐大的家族企業。

看山不是山,這是楊夏第二階段的想法,因為家族企業難管,各人的想法不同,再加上二伯當時的一些做法,讓楊夏有些放棄,自己給他們提供條件吧,盡其所能,自由發展,至於是不是在一個企業集團里,那就得看緣份了。

看山還是山,是楊夏大徹大悟后的想法。華夏,本就是一個親情社會,這同樣也是人之天倫,為什麼自己要刻意迴避它呢,如果說兄弟合作都搞不好一件事,難道與其他人合作就一定會搞好一件事?這顯然是一種謬論嘛!

親兄弟合作,有很多好處。

首先,兄弟對你有意見了,絕對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假面微笑,而是會掛在臉上,不高興就不高興,你要咋的,你認不認我這個兄弟?顯然,這不是兄弟耍性子,而對於決策者或主事者來說,這是一個寶貴的晴雨表啊,從兄弟的臉上,就能看到自己處事是否恰當。

其次,如果自己犯了某些有損自己利益的錯誤或疑惑,最先提醒的,或者最願意提醒的,肯定是自己的兄弟了,畢竟,華夏的血緣親情還是有一種「幫親不幫理」的傳統在內的。

再次,則是「兄弟同心,齊利斷金」了!血緣兄弟是世界上最忠誠於自己的人了,這是絕對的。有人可能不服,會拿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關係來說,即便是二李之爭,那也是特例,是很少的,而且那種事的多發地帶正是權力之爭。從一般意義上說,兄弟的忠誠肯定比外人的所謂忠誠更靠得住一些!

但是,要重用兄弟,並不等於是可以不顧原則。事實上,很多主事者正是犯了這樣的一個錯誤,為了兄弟的利益,而惘顧原則,其結局就是兄弟與你一起踐踏原則,最後將事業徹底毀掉。

要重用兄弟,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強調原則的不可違,譬如紅二代一樣,即便出身高貴,但還是得從基層開始做,一步一步地來,不可能自己是集團董事長,一步就將兄弟提拔到分公司的經理位置上,如果這樣,等於是害了自己的兄弟還害了自己的生意。(未完待續。。)

ps:二百章了,是不是該預測一下,既然已經二百章了,五百章還會遠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幻大時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夢幻大時代
上一章下一章

200章 看山還是山(求1張推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