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章 劇終(偽)

第三二七章 劇終(偽)

「不知皇帝和長公主想讓為師講什麼?」霍光沉默了片刻,直接開口詢問二人,他也毫不客氣的在皇帝和長公主面前自稱為師。

「請老師教我治國之道,老師走後大漢又該何去何從?」劉進跪坐在案幾前,微微低着頭恭敬的問道。

「國之根本當以民為重,大漢久經戰亂,這幾十年來消耗了太多底蘊,不過大漢人口眾多潛力猶在。陛下當施行休養生息之策,輕徭薄役,激勵農耕,鼓勵生養。只需十餘年大漢便能重回鼎盛之世。」霍光沒有多說什麼無關緊要的話,直接奔向主題。

這種休養生息之策,幾乎是戰亂大災之後一個國家必須施行的政策,就此一條來說霍光也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因為即便霍光再厲害,也必須照此行事,休養生息才是一切的根本,只有一個國家有了根基才可以談發展,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漢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休養生息,只需重啟文景之策便可。不過國家之大,諸事繁多,內需賢臣,外需幹吏,不知老師以為朝中何人可用?」劉進對休養生息這一國策也是贊同,即便霍光不說他也會去做。不過一個皇帝能不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不是靠皇帝個人的能力,而是需要能臣幹吏輔佐。歷來有大成就的明君聖主,身邊一定圍繞着許多的賢臣,那些豐功偉績絕非一人可成。

這其實是一個皇帝識人之明的體現,他的祖父劉徹便是古往今來最能識人的帝王,無論是三公將帥,還是郡守邊將,甚至錢穀小吏,陰陽博士,漢武帝都能讓其各盡其才。而霍光也具有同樣的優點,文臣武將,幹吏學者甚至專業工匠,這些人都能被霍光發掘並委以重任,最後發揮出超乎想像的作用。

「朝中尚有幾位可用之人,這些人先帝也已經為陛下安排好了。如果陛下敢用的話,其實還有兩人.....」霍光知道劉進的意思,自己這個弟子只是想聽聽自己的意見,選取幾位真正的肱骨之臣。

「哦?是何人?」劉進急切的問道,這是他眼下最關心,也是最急切的事情。

霍光走後,朝中便是群龍無首的局面,原本還有個桑弘羊,不過他最近的態度有些奇怪,似乎心思並不在朝政上,並且已經好幾次稱病沒有上朝了。眼下劉進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夠總領朝政的三公之選。

「司馬遷老成持重,行事穩重大度,司馬氏又世代為漢臣,此人可坐鎮中樞,若陛下不懼天下質疑之聲,可使司馬遷為丞相。另外蘇武年富力強,忠勇果毅,見識之廣博天下無人能出其右,此人乃出將入相之才,若有外事可使蘇武決斷。其實這二人我在已為陛下培養多年了......有此二人內外相輔,朝堂自當無憂。再有張安世、上官桀等人,陛下朝堂實則人才濟濟。」霍光繼續說道,卻是為劉進推薦了司馬遷和蘇武。

「老師大恩......學生慚愧.....」劉進還未表示,卻是劉細君看着霍光即驚訝又感動的說道。此刻她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濕潤了,當她聽到霍光說從幾年前開始,就在河西培養司馬遷和蘇武,其實是為了讓這二人在長安輔佐劉進時,作為一個女子,她的心確實已經被深深的觸動了。

「另外......陛下可調回王元祐,只要有此人在,可保陛下萬全!」霍光沒有與劉進和劉細君說什麼煽情的話,而是繼續提到了另一個人。

「老師不會帶走揚武侯?」劉進也是有些不敢相信的問向霍光。這個王元祐連漢武帝都不敢用,因為此人為將實在太過厲害了,關鍵是此人又只忠心於東方朔和霍光,至使這個曠世奇才至今還被擱置在朝鮮。

「他是大漢臣子,就讓他留在本屬於他的地方吧......」霍光對王元祐也很是喜歡,不過他沒有什麼收集癖好,不是所有的名臣武將都要收歸麾下。

「那漁陽上谷的八萬騎兵?」劉進有些喜出望外的樣子,他又向霍光問到了北部邊郡上霍光那八萬精騎。這支軍隊也是如今大漢和長安的心病,讓一個諸侯王的軍隊擺在邊郡,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待我返回河西之時,便會傳令這支軍隊退回居延澤。」霍光心中似乎早有定計,劉進一問他便答道。

一聽霍光會將軍隊撤走,劉進更是喜出望外。於是連忙說道:「待老師撤走安陽國之軍,朕便下旨讓揚武侯駐防漁陽上谷一線。」

「這些事情陛下安排便可,匈奴已不足為慮!」霍光自信的說道。

劉進微微一愣,這才想起。原本大漢的心腹大患匈奴,如今已經名義上向大漢稱臣了。「不知朝廷往後當以和策略對待匈奴?」劉進繼續問道。

「臣會在有生之年助烏雅一統匈奴,或可保兩族百年安寧。」霍光繼續說道。

「老師也沒有一勞永逸之法?」劉進有些失望的問道,匈奴是大漢心腹,兩族之戰已經延續了數百年,能一勞永逸徹底消滅匈奴或讓其永遠臣服是每一個統治者的願望。

「哪有真正一勞永逸之法.....即便羌人被困雪域,或許數百年後他們便能再次走下高原了。只有自己強大才能保證不被超越,對於匈奴也不可能屠盡,不過有幾個方面陛下日後需要注意一下。」霍光搖著頭笑着說道,一個人能夠看到幾年十年後已經很了不起了,能夠影響百年便可以稱為偉大了。至於更遙遠的變化誰也無法保證。

「請老師明示。」劉進恭敬問道。

「陛下需注意,嚴防胡人內遷,如今邊郡凋敝,不僅是大漢,連匈奴等部也舉步維艱。恐怕不久的將來會有大量外族歸附,陛下切不可完全以外族充實邊郡,此乃引禍之源,不可不防!」霍光神色嚴肅的鄭重說道。

「學生記下了!」劉進認真的說道,雖然不知道霍光為何如此警惕胡人內遷,但還是將之記在了心裏。

「即便真到了需要內遷胡人的時候,也需嚴格控制比例,漢民至少要兩倍於異族。請陛下務必謹記。」霍光深知後世那段數百年的黑暗時期是如何造成的,對於沒有發生的事他也無法掌控,甚至現在也還難以影響到那麼長遠,但是他也希望自己在劉進這個大漢皇帝心中埋下這顆種子,或許會對未來產生一些積極的作用。

「另外.....對於大漢周邊各蠻夷藩國,陛下可對其推行大漢文化,只需徐徐圖之步步蠶食,毀去他們原本的文化與信仰,將他們徹底漢化。這個過程會很長很慢,不過只要幾代人堅持下去,大漢將無外族之憂。這其實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霍光繼續說着,將他心中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

以前的霍光在對於異族態度上,通常就是殺戮與驅趕。不過霍光也知道,這種方法只是一時痛快,可解一時之患,卻無法根本上解決隱患。要想徹底解決只有進行文化滅絕和種族融合,最後整個大漢疆域之下便再無異族,所有人從血脈靈魂之中都變為漢人。

「隨後臣會將這些想法整理出來,再呈給陛下吧!」霍光想了想,覺得這是一件很複雜的事,一時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便覺得還是直接以上書的形式更好。

「好,今日的話,還有老師隨後的奏疏,學生會命人整理成冊,置於天祿閣中。自朕而起,《安陽王治國方略》將是大漢皇帝必須學習的內容。」劉進連忙表態,還要將霍光的佈置和上書內容整理成冊,成為往後大漢皇帝必需學習的內容。

「陛下有心倒是臣之幸,那麼今日便到此結束吧,望皇帝往後好自為之。臣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便告退了!」霍光突然站起身來,向劉進說出了告退的話。

也不等劉進有何回復,霍光便轉身向著天祿閣外走去。他走的有些決絕,似乎根本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要對這兩個弟子說一般。

「等一下....」就在霍光走到天祿閣門口,即將跨出去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了劉細君的聲音。

「怎麼?長公主還有事?」霍光停下腳步站在門口,他也沒有回頭,只是背對着二人淡淡的問了一句。

「呵呵.....長公主......今日一別或是永別,老師真的那麼不願意最後叫一次我的名字?」劉細君看着霍光的背影,有些自嘲的說道。

「你們....好自為之.....」霍光最終還是沒有回頭,大步走出了天祿閣。

劉細君看着霍光遠去的背影,此時她的眼中同時浮現出幾年前,太學故園中那個與眼前一模一樣的背影,只不過那時候的她,還只是一個躲在梅樹后的罪臣之女。

霍光走出天祿閣,卻並沒有直接出未央宮,而是通過未央宮內的道路直接去了武台殿,這裏曾經是大將軍衙署的臨時所在,而現在隨着霍光成為安陽王,這裏也將不再是大將軍衙署了。

武台殿中依舊一片忙碌,不過與往日的忙碌不同,這裏的官吏也大多是在收拾東西。原本大將軍衙署中的官吏,兩日後都會跟隨霍光前往河西,也就是安陽國。他們作為霍光曾經的部屬,再留在長安做官已經不合適了,而朝廷方面也不能放心的用這些人。

「恭迎大王。」武台殿中見到霍光的官吏都躬身施禮,霍光徑直走到了原本他的位置上,那是大殿中央,原本屬於大將軍的席位。

「收拾好東西,便帶着你們的家眷前往敦煌吧,大院君已經為你們安排好了一切。那些不願去安陽國的,孤會為你們置辦大量的錢財和土地。」霍光高居主位,如往常一般對着自己的下屬說道。

「臣等願誓死追隨大王。」殿中官吏在杜延年和司馬遷的帶領下齊齊躬身說道。他們這些人也都清楚,這輩子被打上了霍光的烙印,便只能一生追隨這位安陽王了。

「司馬遷」霍光繼續開口,單獨叫到了司馬遷的名字。

「臣在。」司馬遷原本是大將軍司馬,可是現在大漢已經沒有大將軍了,司馬遷反倒沒了官職,不過他也打定了主意與霍光一起回敦煌,那裏他並不陌生,甚至在那裏他還能見識到真正的世界之大。

「你留在長安吧,陛下對你另有任用,便不用隨孤回敦煌了。」霍光開口直接讓司馬遷留下。

「這......」司馬遷有些詫異,他不知道霍光究竟是何意。

見司馬遷有些疑惑,霍光便繼續說道:「你的家族世居長安,皆為大漢忠良,你的才幹不應被困於一地,你應該是屬於長安的,留下來吧.....這裏才是你的舞台。」

「不知這是殿下的意思,還是陛下的意思?」司馬遷與霍光共事多年,他對霍光已經非常了解了。司馬遷知道,霍光不會僅憑一時興起就說這樣的話。

「是孤的想法,也已經與陛下說過了。」霍光目視着司馬遷,這幾年下來他與司馬遷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讓司馬遷和蘇武留在長安,從個人情感來講霍光也是捨不得的。但是作為朋友,他又覺得這兩個本可以比原本史書中更加光彩奪目的人,不應該被埋沒,而只有長安才能讓他們比原本歷史中更加耀眼。

「臣遵命」司馬遷對着霍光一拜,也沒有多說什麼。

接來下霍光與諸王都忙着收拾行裝歸國,而就在霍光等諸王離開的前一日,一份安陽王名義的上表被遞到了皇帝跟前。

這不是那份霍光的治國方略,而是他上表主動退還原河內郡安陽縣封地的奏表。如今已經有了一個安陽國,那麼河內郡安陽縣的存在就有些不倫不類了,關鍵是霍光那一萬六千多戶的食邑,幾乎就是整個安陽縣的戶數了。

當即劉進便同意了霍光的上表,並且對霍光這一舉動大肆宣揚,同時下詔將安陽縣改為了鄴城。

終於到了大漢諸王離開長安的日子,這一日的長安反倒顯得異常安靜。百姓們幾乎很少外出,而長安街道上大量的軍隊巡邏,一些街道甚至還被軍隊戒嚴,為諸王儀仗留下了特定的行進路線。

霍光的儀仗走出原安陽侯府,他與其他諸王的方向都不同,因為安陽國在河西,只有霍光一人是需要從長安西門出城。

長安西城外一片空曠,連行人商旅都沒有蹤影。或許是因為避嫌,長安官員也沒有一人來為霍光送行,就連司馬遷和蘇武都沒有來。盛夏的長安城外鬱鬱蔥蔥,卻不知為何今日有些秋日的蕭瑟感。數千人的隊伍緩緩西行,雜亂的馬蹄聲混雜着車輪的軲轆聲,彷彿成為這寂靜天地間,極不和諧的雜聲。

越漸遠去的隊伍中,那輛最為華麗寬大的馬車中伸出一個腦袋,霍光習慣性的回首看了一眼高大雄偉的長安城樓,他的目光有些複雜,卻又平靜異常,沒有遺憾與不甘,也沒有不舍與留戀。彷彿他只是這個世界,這座長安城的過客,從來都不屬於這裏......

這本書的名字叫大漢封疆,其實寫到霍光封王這裏已經可以結束了。不過考慮到前面還有些坑沒有填,便決定再寫幾章,反正也不差那麼幾萬字。而這一章也可以看作一個結尾!歷史的結尾其實都是很無奈甚至殘酷的,因為他不像仙俠可以讓人永生,再厲害的歷史文主角都是會死的,而人也是會變的,就像劉進在獲得帝位后也改變了一樣,沒人能知道歷史會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如果喜歡留在美好中,留在幻想中的讀者就當這一章就是大結局吧,後面的就不用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封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漢封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二七章 劇終(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