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前哨戰

第十七章 前哨戰

幕府征伐長州的部隊除開從東邊來的,還有一些原本就是西邊的佐幕藩。他們不需要出兵至京都,只要隨時等著來自幕府的命令然後出兵攻打長州就好。而現在伴隨着幕府已經從京都開拔,要求進兵的文書便也發到了西部諸藩的手中,西部諸藩自不敢怠慢,於是法螺聲四起,本就已經摩拳擦掌的他們嗷嗷叫的沖向了長州。武士需要鮮血來證明其武勇,而白骨則是武士們最好的登天之梯。兩百年的和平雖然消磨了他們的本領,但是卻消滅不了人性中最深層的**,出人頭地,發家致富,現在發家致富的機會就擺在眼前,這些西部諸藩怎麼會不動心,能從長州身上咬下一塊肉那就等於給自己身上漲了一塊,這樣划算的買賣沒有人不會去做,甚至西邊諸藩認為根本就不需要幕府大軍到來,長州就會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西邊諸藩看來,長州雖然是西邊一個大藩,不過他們能夠動員的力量卻一定是很有限的,因為長州人把大把的鮮血都流在了京都,自己本國必然是空虛異常,畢竟武士總歸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死了一個就少一個,你總不能讓一群七八歲的孩子舉著刀出來打仗吧,就算死在京都的長州武士他們的後代已經成年,但是剛剛元服的半大人,怎麼可能打得過正兒八經的成年人,出於這樣的考量,作為前哨動手的西部諸藩他們都覺得這一次的進兵一定會是一次大獲全勝。可是他們都想錯了,長州人此時已經不再是一個傳統的武士之國了,面對保家衛國的壓力,戰爭已經波及到了每一個長州的壯年男子,在高杉晉作桂小五郎的組織下,奇兵隊。以及類似與奇兵隊的各種兵隊入后雨後春筍一樣在長州這塊地上冒了出來,長州現在根本就不存在缺兵少將的局面。

西邊諸藩的進軍路線非常的分散,那是因為各藩與長州接壤的位置都不一樣,按照道理說為了避免被各個擊破的可能,西邊諸藩應當把各自隊伍集結一處后再一併出動,但是他們已經心裏相信了長州沒有可戰之力。那聚兵合力就顯得既費時又無必要,各自為戰誰本事大誰吃得多,各藩不僅沒有互相通氣甚至還產生了相互對比,提防的態度,這就已經註定了他們要失敗的徵兆。長州多林地,一支西部佐幕藩國的軍隊正在樹林裏面穿梭前進,按照道理說不是為了隱秘行動一般軍隊行進都會沿着大路去走,因為走大路會快得多,打仗。打錢,打人,打時間有時候分秒之差就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兵貴神速嘛。但是這隻藩軍拋棄了大路偏偏選擇了林間小道,在各支藩軍各自為戰的前提下這樣的選擇完全可以理解,自己的行軍路線不能為外人所知,從而確保自己走的一路吃的都是獨食。

但是很可惜事與願違,在這之前這隻藩軍已經突襲了兩個村落。可這兩個村落裏面空空如也,不僅沒有人連絲毫的糧食財物也沒有剩下。只有一些個日用的傢具,破鍋爛碗。這種東西根本就算不上戰利品,這對於走在林間小道的這支軍隊而言是非常打擊士氣的,出來打仗不就是為了殺點人,搶點東西,結果啥也沒撈著。怎麼可能士氣高漲。打仗走大路不走小路有的時候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走大路會更省力一些,大路都是幾代人不間斷走,然後修補拓寬以後的產物,自然是一條適宜人行走的路。而山間小道,名叫做小道實際上就是自己用腳再踩出來一條路,自己開路和走別人鋪好的路孰易孰難可想而知。又沒搶到東西,走起來又累這軍隊的士氣就更低了。

「殿下有令,各隊原地駐紮,就在此處過夜。」伴隨着天色漸晚,隊伍行進也越來越沒有氣力,綿延不絕的樹林讓整支隊伍更加的失落。要在茂密樹林裏面找到一個合適的紮營地是非常困難的,駐紮地一定是一個視野開闊地方,視野不開闊很有可能就會被夜襲,而且在林地中駐紮更是兵家的大忌,因為一旦有人放火,誰都逃不出去都會被活活燒死。但是這隻藩軍已經沒有心氣和力氣找一個合適的駐紮地了,在林地而息不可避免,至於會被偷襲,從上到下都相信長州人沒有兵了,你說還可不可能相信長州人能偷襲?於是大隊人馬在茂密的樹林中間開始安營紮寨,生火做飯。一般來說野外紮營是很有講究的,如何修建簡易的籬笆,壕溝,如何安排明哨,暗哨的位置,乃至如何放置營火和帳篷,諸多細枝末節都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可是在整個大氛圍下,以及一天的失落之後,這支隊伍除了用紋了家紋的布,給藩主隔出了自己的空間外,其他的諸多細節都給拋棄了,明哨分部死角嚴重,沒有暗哨,營火四周的雜草枯枝沒有被清除,簡易的籬笆壕溝那根是沒有,兵士們把手裏的武器放在一邊,手裏拿着自己的飯糰,三五成群圍坐在營火四周一邊烤著自己的飯糰,一邊聊天,這明顯不是一隻出來打仗的軍隊,而是一支出來野炊的遊行隊伍。「啪」一聲清脆的轟鳴突然在林間響了起來,只見營地中一團營火瞬間被打散,火星四濺。營地中間的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後密集的轟鳴聲響起。「敵襲,敵襲。」這隻藩軍瞬間大亂,武器都丟在一邊的兵士們藉著火光去拿自己的兵器,但是這些火光此時已然變成了他們的催命符,火光不僅照亮了四周,同時也給隱蔽在樹林里的敵人提供了充足的視野。

「滅火,快滅火。」被連續射殺幾十人後這支隊伍終於反應了過來,有人找急忙慌的開始滅火,但是此時天色已暗,火一滅掉后一直坐在火光四周的藩軍瞬間覺得自己的四周一片黑暗,「不可能,長州人難道憑空變出來的軍隊么?」這支軍隊的主人,也就是該藩的藩主在黑暗中憤怒的喊道。這樣的火力代表自己絕對是被一支基本人數等同的部隊給包圍了,而且這些人都是經過訓練的使用鐵炮的武士,日本人對於鐵炮所處的態度一直很奇怪,一邊貶低它,一邊使用它,而後來為了給鐵炮找一個名頭甚至還弄出了炮術這麼一個學科,在日本看來鐵炮的使用都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而且由於鐵炮價格不菲,一直以來也只有財大氣粗的雄藩才能大規模地裝備,如果是三五年前的長州是這樣這位藩主或許會信,但是現在的長州絕對不可能湊出這麼一支隊伍。

在西洋火繩槍也就是鐵炮的出現標誌着騎士的沒落,因為一個國家再也不需要投入大代價去培養分封騎士,只要你是人,會點火會扣扳機,那麼你就可以當一個戰士了,所以火繩槍大幅度的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還有文化,而在日本由於日本文化的特殊性,鐵炮不僅沒有能夠擊潰武士階層,反而成了武士階層的一部分,火繩槍本來就是依靠數量來決定勝負的,這一點織田信長在長筱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了天下諸侯,但是信長死後,為了維護武士的統治,豐臣也罷,德川也好,都把鐵炮上升到了一門技藝的程度,於是數量優勢不再,日本武士開始追求火繩槍上的一擊必殺,所以大規模的鐵炮武士隊伍那是非常難以湊齊的。可是今天夜裏這位藩主就遭到他所認為的鐵炮隊的成規模襲擊,這支隊伍在鐵炮的襲擊下,沒有還手之力,被伏擊后整支隊伍驚慌失措,藩主除了咆哮以外沒有絲毫的應對措施,有人稱夜色逃跑,但是最後還是被發現,武力還擊的他們一直被壓制到了天亮,「撤軍,撤軍。」在四周安靜了很久以後藩主大人一聲大叫,之後整支軍隊作鳥獸散,密林如此,大路,亦是如此,前哨戰支持幕府的力量被長州人打擊的體無完膚。(未完待續。。)

ps:寫這一章的時候想到了井伊赤備,本來是騎兵硬是進了林子下了馬,下了馬就算了還要渡河,於是被對岸的奇兵隊想打靶子一樣大的心氣全都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日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逆日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章 前哨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