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應對

第十二章 應對

在工業時代,人類的情報獲取能力得到了一次有效的提升,由於交通手段的進步,大海不再是人類難以逾越的障礙,所以即便是陸地上最新發生的事情,也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遞到海上,這也就有了英法艦隊不是跑到江戶去示威而是到兵庫港下錨。居留在江戶的英法兩國領事怎麼可能看不見那麼一隻龐大的隊伍,那也就知道德川家茂不在江戶了,在無線電報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通信船也是很方便的選擇,尤其是在像日本這樣的土地面積狹小四面環海的地方,通信船遠遠要比馬力,人力要來的快得多了。

英法艦隊的停靠兵庫港,同時要求面見將軍,這引起了京都內外的軒然大波。如果德川家茂同意接見英法人士,那麼這就將是洋人第一次踏進京都的地面。公卿階級從戰國時代以來對洋人就是充滿了反感。雖然一度在京都也修建過教堂,但是從來沒有聽說公卿皈依過天主教,而在豐臣政權以及德川幕府對天主教進行鎮壓的時候,公卿階級那是竭盡所能的進行幫助的。這裏面除開人類對於未知恐懼之外,其實還有一點也是不可迴避的,那就是天主教和傳統日本宗教之間的嚴重的衝突。

日本的宗教演化,並不複雜,其重要內容是由神話時代流傳下來的神構成的,而到了唐代佛教的傳入,公卿階層一開始也是抵抗的,可是經過觀察他們發現佛教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適合統治百姓,而且面對日本傳統宗教時,並沒有簡單的排他而是逐漸有了融合的跡象,這麼一來為了方便統治,公卿最後選擇把佛教併入了日本的傳統宗教內。形成了所謂神佛習合的宗教理念。

之所以最後能變成這樣,是因為來自亞洲的宗教往往轉化與同化性較強,儒家也好,佛教也好,道教也好,雖然在某些時候也排他。但是在面對生存壓力的時候最後會選擇結合,這一點剛好在唐代達到了最高峰,因此也就不難理解傳播到日本的佛教最後能變成日本特色的原因了。這也是在亞洲這個王權一直壓制教權的土地上最後形成的結果。

而戰國時代漂洋過海而來的天主教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來自教權高於王權的土地所生長出來的宗教,天生的排他性極強。在天主教眼裏,信奉異教就是異端,異端就是要被毀滅,並且有且只有承認上帝為唯一的全能全知的神,想要不變成異端。只有不承認自己曾經的信仰,是改信還是去死,天主教給所有異端就這麼粗暴的選擇。

這麼一來天主教對公卿階層的傷害就變得不可估量,公卿階層權勢的來源乃是所謂半人神的天皇,否定天皇去信上帝,上帝管我吃喝?而如果老百姓都信了天主教,老百姓齊刷刷的否定了天皇的存在,認定天皇乃是異端。異神那是不是還要發動一場聖戰把天皇真的送到天上去?所以公卿階層在面對天主教以及帶來了天主教的洋人時,態度一直很惡劣也就可想而知。你這哪是傳教,這是斷根啊。

這樣的情緒持續到了幕末時代以後,面對堅船利炮的洋人京都的公卿在不知者無畏的態度下,依舊是一片抵制,這種抵制的情緒被長州的倒幕意識所利用,再加上京都內部本身就對江戶感覺到不爽的存在。雙方一拍即合這才形成幕末以來最大的恐怖組織,以倒幕為核心用攘夷做外衣的尊攘派。而現在尊攘派在幕府力量的打擊下退出了京都的地面,京都的公卿再一次要獨自面對來自洋人的壓力了。

是放洋人進來,還是不放,此時一個難題放在了德川家茂的手裏。「總之將軍大人絕對不能主動前往江戶城。」伴隨着幕府大軍的聚集。越來越多的大名趕到了京都,所以這件事情理所當然的又變成了一次大名討論。大名討論是慕府面對洋人時一向的選擇,這個選擇被視作幕府權威喪失的開始,確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由一家之言,變成了眾言堂缺失損失不少的權威,可是在面對根本無力抵抗的對手時,如果還是一言堂的話,一旦出現什麼差錯那就要自己一個人背黑鍋,到時候幕府就不是丟臉而是完蛋的節奏,與其一個人背黑鍋不如一群人背要完蛋也是你們和我一起弄的到時候誰都脫不了干係,這一次面對英法德川家茂自然再一次祭起了這一招。

其實德川家茂非常想要硬一回,就生硬的回絕洋人,但是再仔細衡量以後德川家茂還是放棄了,雖然京都這裏聚集了一大票子軍隊但是真正可靠的只有幕府軍,而幕府軍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這個無法估計。但是英法的力量是可以估計的,兩千人從南到北,京師陷落,海的那邊很明確的告訴了德川家茂英法的可怕,用不可知去挑戰強大的可知,這是一場賭博,而賭本就是幕府的未來,贏了一篇華彩,輸了完蛋,這樣的賭局太大了,危險系數太高了,而回報卻明顯不行,因為德川家茂不和洋人打,把長州擺平了以後幕府一樣能夠朝着華彩邁進一大步,所以德川家茂想來想去最後選的還是不賭,讓大家都背黑鍋吧。

但是這些個大名也都不笨,喝湯吃肉有他們一份,背黑鍋還是你來吧。這一點在第一次幕府徵求天下大名意見的時候就出現了。各種扯皮,說沒用的,能碰到點子上的一個都沒有,這一次這群大名也是一樣,說來說去就一點德川家茂不能自己去,這句話說了也是白說嗎,德川家茂自己肯定不能去,一旦去了幕府這輩子都是西洋奴,洗都洗不掉,而且這些個大名明顯也包含了禍心,他們把德川家茂的唯一後路也給堵了,讓這一次的洋人事件也變成了一個二元選擇。

「將軍大人乃是天下之重,無論如何不能輕易涉險,所以還望將軍殿下無論如何不能前往兵庫港。」德川家茂牢牢地記住了說這句話的人,薩摩人大久保一藏,薩摩人雖然明確支持幕府但是不會出兵到京都來而是直接從九州發兵從南面進攻,所以這次會議大久保一藏代表薩摩藩藩主出席了會議,說得是多麼冠冕堂皇為了保護德川家茂的安全。「這個球我們不能接,必須轉到朝廷腳下。」大名會議毫無結果,幕府自己的內部會議卻有了眉目,說這個話的是德川容保。德川家茂不笨,他很清楚這個球不能接,但是如果就讓球自己這麼滾,指望英法乖乖獃著也是不靠譜的。

「勝海舟大人已經率領艦隊從江戶城出發前往兵庫港了,但是勝大人雖然現在可以勉強一戰,可就是打贏了這一仗海軍隊也沒有能力再一次迎接英法的報復艦隊,其結果就和這支艦隊之前的下關情況是一樣的。」這個是幕府政事副總裁一橋慶喜的話,從被任命為政事副總裁以來,一橋慶喜體味到了權力所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在井伊直弼被再一次罷黜以後,雖然他沒有扶正但是權力卻再一次擴大了,可是權力的擴大也讓他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他心中的野望之火正在被這種壓力慢慢的消磨,這個壓力就是工作的壓力,幕府怠政的將軍不是沒有,但是大多數都是很勤勞的,一如清代的皇帝一樣,基本上都是工作狂,一橋慶喜對於自己的斤兩曾經是無止境往上估,而現在天天面對不斷的公文,他越發感受到了恐怖,要知道德川家茂自己並沒有怠政啊。

「嗯,這個確實需要在大名會議上提出來,不能我們幕府死扛,但是洋人那邊需要先交涉一下,看看他們什麼意思,信茂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你去試探一下看看洋人是什麼意思。」德川家茂點了點頭看了看大帳內部的十幾個幕府重臣后看向了我,「是,臣遵旨。」幕府重臣中和洋人打交道最多大概就屬我了,這個任務似乎只有我能做我願意做,不知不覺中我不僅已經成為了幕府重臣同時還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時間。機遇,知識,運氣,這些東西的缺一不可才能成就一個成功者,我不知道我現在在這個時代算不算是成功,但是我知道我離得我的目標還有點距離。

「洋人的事情要在我們出陣長州之前解決,絕不對不能拖延不決,一旦明確了洋人的態度以後,只要不是什麼過分的要求,一概答應,我們只要想辦法如何讓洋人和平進入京都就好,北京又一次遭禍不過剛剛過去兩年,我們要慎之又慎,江戶我們怕,但是我們能守也能退,京都這裏不一樣,一旦出現意外我們只能守不能退,所以一定要迴避開戰,就這樣吧,明天我們向大名徵求意見然後上書朝廷,信茂洋人那邊就交給你了。」德川家茂最後如是拍板。(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逆日之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逆日之旅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 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