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第410章 行動開始

411.第410章 行動開始

別看小小的打更,那可是還有許多的講究,總體來說是是由慢到快的過程,連打三趟才能收更結束。

比如這打落更的過程,就是在晚上七點,打的的時候要一慢一快,這樣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的時候是晚上九點,要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則是晚上十一點時分,這要一慢兩快,聲音就如「咚!……咚!咚!」;

打四更那是凌晨一點了,梆子的聲音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

最後在打五更時,那是凌晨三點,梆子的節奏要一慢四快,聲音「咚……咚!咚!咚!咚!」。

總之,古代的更夫打更要很多講究,同時也十分辛苦,因為他們晚上不能睡覺,要守着滴漏或者燃香,這樣才能掌握準確的時間,而且更夫這一行從漢代誕生,直至明代,都不算是公務員序列。但是到了清代,地位低下的更夫卻搖身一變,變成了吃國家飯的公務人員。

因為從漢代到宋元時期,更夫、掃街的都是由城裏的市井裏正、地保等城鎮中最小的管理者出面雇傭、管理。到了明代,巡更這一行更是歸入了丐幫,大多是由老弱病殘的窮人充任。時間一直發展到了清代,朝廷為了加強管理,便從治安緝盜方面強調巡更的作用,巡更的這才成了官差。從此,巡更的也就多用身強體壯、手腳麻利的人,這工資待遇也水漲船高了一些。

由於這種原因,文德嗣他們的順昌行在開業的時候,便開了幾桌的席面宴請了周圍的街坊鄰居,連那些歸於丐幫的更夫和掃街的也不落下,倒是得了一些善名。過後幾日又以這些人辛苦勞累、盡忠職守為名,讓何慊上門打賞了一些銀錢,並請他們幾個人吃酒,讓他們多看顧一下順昌行。

這一方是受寵若驚,感恩戴德的;一方是虛情假意,熱情大方。這樣下來不消多時,在何慊殷勤的勸酒之下,那幾名更夫就酩酊大醉的不省人事,而他們身上的十幾把鑰匙自然也落到了文德嗣他們的手裏。

這幾把鑰匙其實結構很簡單,就是幾根的小鐵條,頂頭上是幾個不一樣的牙花,要是拿到鐵匠鋪里花上一天時間也就全打出來了,但是因為鑰匙算是順來的,自然就不可能有這麼充裕的時間讓他們擺弄。

於是文德嗣只得先用數碼相機給它們正反面分別拍了照,然後才開始複製他們,複製他們自然得用到模具。在古代鑄造器物的模子就稱為模具,而在現代,生產上用的各種模型或模板才稱為模具。

古代的模具稱謂是「范」,早在5000到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了模具,因為不使用模具,要製造象青銅大立人、裸體帶冠祭師立人像以及司母戊大方鼎這樣的大型青銅作品是無法想像的。

青銅主要是銅、錫的合金,其間也含有少量的鉛、鋅等。一件銅器的製作如果要全面考察,大致可以包括這樣一些程序即採礦、冶鍊、合金配製、制范、澆鑄與後期處理等。其中的制范其實就是模具的製作。在古代,曾先後出現了這樣一些模具製作方式即泥范、石范、陶范、銅範以及鐵范、熔模等。在我國,泥范、鐵范、熔模被稱為先秦「三絕」。

文德嗣他們採用的就是泥范,泥范原先是先用泥土按照器物的原型雕刻成泥模來,但是現在是複製鑰匙,自然就不需要用到什麼泥模,鑰匙就是模子,關鍵在於翻外范。

他們將早已經調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了平泥片,按在鑰匙的外面,然後用力拍壓,使鑰匙的形狀牙花反印在泥片上,這個過程就是翻外范。等泥片半干之後,按照鑰匙的中間對稱點,用刀把它劃成兩塊范,然後將這相鄰的兩塊泥范做好相拼接的三角形榫卯,而後用小火烘烤,再修整剔補范內面的紋路,這就成了鑄造所用的外范。

因為他們並不是要製作銅器或是壺瓶,而只是幾把實心的鑰匙,自然也就不用制內范。所謂的制內范是指將制外范使用過的泥模,趁濕再颳去一層薄皮,然後再用火烤乾,製成內范,這颳去的厚度就是所鑄銅器的厚度。

既然跳過了制內范的這一個環節,他們就開始合范,原來的合范是要將內范倒置於底座上,再將外范塊置於內范周圍。而他們現在直接就在外范合攏后,上面蓋着一個封閉的范蓋,然後在范蓋上挖了一個澆注孔。

文德嗣他們先用來試驗澆鑄的只是蠟液,這融化的黃蠟溶液沿着澆注孔注入,等它冷卻了,再分開外范,將所試鑄的鑰匙取出進行比較,發現幾乎沒有差別後,這才開始真正的開始銅液澆鑄。澆鑄好的銅器經過打磨修整,就算是把這些的鑰匙複製完成了。

……

「好,那我們就按原計劃執行吧。」胡廣向文德嗣說道,這有了街道柵欄的鑰匙,也有了對付巡查宵禁的方法,他就決定按原來的計劃在晚上動手,於是他接下來便安排手下的戰士們休息,這邊又交待文德嗣注意高師爺的行蹤。

時間過了幾個小時,手機鬧鈴響過之後,胡廣起身一看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他連忙叫醒了在其他屋內休息的幾名戰士。然後又到情報室里詢問了一直在那邊拿着對講機守候的文德嗣,知道高師爺今天已經早早地回到了住處,平常這個人也就是兩點一線,很有規律,一處是府衙,一處就是他的宅院。

吃過一些早已準備好的點心,等候了不久,院子外面的街上就傳來了更夫手上「咚!……咚!咚!」的梆子聲,和「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喊聲。

隨着這兩個聲音的漸漸遠去,站在院子中的胡廣向和他穿着同樣黑色衣衫,帶着黑色頭套的戰士們低聲命令道,「出發!」

之後院子的側門輕輕的打開了一條小縫,接着從裏面探出了一個腦袋,他先向四周瞧了瞧,發現沒有其他問題,就用手勢作了一個動作,然後就跳入了黑暗的街道中,緊接着在他之後又是幾個黑色的身影出現。

「更夫在前面,我們再等一會兒。」他們的動作很快,6個人分成了兩撥,躬著身子貓在了街道兩側房子的屋檐下,看到前面那個老更夫還在慢悠悠的走着,他一邊敲着手裏的梆子,嘴裏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一邊提着紙糊的燈籠,朝着兩邊的房屋照去。

過了一會兒,胡廣的聲音才再次響起,「好了,更夫走了,警報解除,我們走。」

說完,房屋兩側的這幾個人影就身手敏捷的從屋檐的陰影下跳了出來,向前跑去。

很快地到了第一條十字街口,為首的胡廣向後作了一個手勢,「停,注意隱蔽!」。

然後他從自己的懷裏掏出了一個小東西,高舉了起來,然後眼睛湊在上面向街道的前後左右觀察去,這是一款二代的紅外線夜視儀,是能夠在全黑或是有微光的夜晚觀測熱源目標的儀器。不過他這一次在一片深綠色的夜景中並沒有發現有任何紅色熱源的出現。

「街口安全,可以通過。」說完胡廣率先從黑暗中躍了出來,幾個大步就跑到了街的另一面,接着其他人也都是三步兩步地一閃而過,很快的就消失在了街道的另一頭。

花了三十幾分鐘時間,胡廣他們終於來到了高師爺的宅院外面,先前為了行動安全,為了躲避其他的夜行人,一路上花了他們不少的時間進行隱蔽。

胡廣輕聲地向身後幾個戰士說道,「就是這裏了,現在按我們先前的分工,大家開始行動。」

6個人很快分成了兩股,其中的一股兩個人順着牆分開向四周搜索,而另一個人則是站在院子的小門外面向四周警戒。

而另一股的兩名戰士迅速地站成面對面的方向,四隻手交叉的搭在一起,弄成一個簡單的座椅,然後彎著腰把手低了下來,讓胡廣站在上面,接着兩個人一吸氣再發力,把胡廣給抬了起來。

原先他們的想法是想要用專用的鈎索勾住牆頭,但是白天的時候發現牆頭鑲著密密麻麻的碎瓷片,要是鈎索不小心碰到了瓷片,在深夜裏可能會發清脆的響聲,於是就換了一種爬牆潛入的方式。

胡廣趴在牆頭上,再用紅外線夜視儀向裏面觀察了一下,宅院已經是夜深人靜、悄無聲息,只有一些的房間里傳來輕微的呼嚕聲。

確認院子內並沒有人,而屋子內的那些人都已經睡熟之後,胡廣三下兩下地就爬上了圍牆,然後再輕輕的從牆頭一躍而下,也沒有發出什麼聲音。他四轉五轉地來到了宅院的小門邊,輕輕地把門后的那兩根門栓抽到了一邊,然後再打開了木門,外面的5個戰士除了警戒的之外,都躡手躡腳的魚貫而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558年的天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1558年的天變
上一章下一章

411.第410章 行動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