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橫行朝野

第74章 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橫行朝野

第74章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橫行朝野

元代名臣張珪是一位高富帥,出生高官世家,生活富足,長相英俊瀟洒,他的老爸就是元朝將軍張弘范,張珪,字公端。公正端莊。寄託著張家的傳統理想。張珪年少時就跟隨他的父親從軍打仗,參與了消滅宋朝的戰爭,率領英勇善戰的蒙古大軍,千軍萬馬風捲殘雲由北向南推進,打得宋朝軍隊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

宋國禮部侍郎教育部長鄧光薦,在宋朝被打得七零八落,殘兵敗將抱頭鼠竄的時候,他被元朝的士兵窮追不捨,羞愧萬分地來到波濤洶湧的大海邊,絕望地仰望碧藍的天空,痛苦萬分,放聲大哭,決心跳大海自殺,決不當元軍的俘虜。這時張弘范騎著快馬飛快地沖了過去,截斷了他通向大海的去路,把他救從死亡的路途救了下來。

張弘范把鄧光薦帶軍營里,把他像賓客一樣對待,張弘范知道鄧光薦學識淵博,滿肚子學問,就把張珪叫過來拜鄧光薦為師,向他求教學問,鄧光薦看見張珪年少英俊,聰明伶俐,也很爽快地收他為徒。鄧光薦學識淵博,喜歡著書立說,他在朝廷做了多年高官,頗有心得,他理論聯繫實際,編寫了一本書叫做《相業》,傳授做官的訣竅,鄧光薦把它作為教材,讓張珪熟讀深思,因此造就了張珪的文武全材。因此張珪在元朝宮廷里,順風順水,官做得越來越大,他沒有讓老師鄧光薦失望,成了元朝中期的首席高官,當上了平章政事官。元朝的台柱,政績突出,功勛卓著。經常在國家重要活動中露面,是一位活躍的政治明星。

張珪在前不久邀請了朝廷中的重要大臣,把那些肥頭大耳,滿面紅光的朝廷高官們召集議事大廳里。共同起草改革元朝國家體制的報告,指出當朝存在各種弊端,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定稿后他立即到元朝皇帝行宮上都,拜見新上任的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向他遞交了報告,滿懷希望讓泰定帝採納他們的建議,但是泰定帝剛剛走馬上任,人也很年輕。想安於現狀,不想對元朝宮廷採取大手術,他閱讀過後,心裡不以為然,把張珪的奏章報告放在案桌上擱置了起來。

張珪心情沉重,他在元朝宮廷做官多年,對元朝現狀了如指掌,他知道元朝的毛病太多了。不採取手術痛下決心改弦更張,元朝就不會有好的出路。沒有想到的是泰定帝對張珪當頭一盆冷水。拒絕了張珪等人提出的改革建議。讓張珪為此感到超級鬱悶,他回家后想眼不見心不煩,向皇帝提出由於年老,身體多病,需要辭職休養。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剛剛上任,人也很年輕。缺乏從政經驗,很需要張珪這樣老成的大臣支持他,因此沒有批准張珪的辭職請求,只命令他在西山選擇一處好住宅,在那裡靜心養病。還給他加封了蔡國公稱號,讓他在宮廷里舉辦講座,講授儒家經典,議論治理國家的措施,專門為他雕刻了蔡國公的印章,對他進行特別賞賜。張珪對皇帝的行為很為疑惑,皇帝既然不聽從張珪的良言,留他又有什麼用處呢?

張珪獲得皇帝賞賜給他的官邸,全家從皇宮搬遷到了西山,在那裡過完臘月後,他又向上疏,請求放他返回到故鄉,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看見他執意離開京城,也就准許了他的請求,年老的張珪,身體消瘦,不再像年少時那麼英俊瀟洒,他身心疲憊,就像被解開韁繩的牛馬,現在終於可以自由自在返回故鄉了,獲得了人生難得的自由。可是好景不長,他沒有過幾天清閑日子,他又接到朝廷里送的皇帝聖旨,召他返回京城商議中書省事務。張珪年老,身體虛弱,厭倦朝廷事務,他只想享受清福,無心參與政務,他向皇帝上奏報告說,他已經年老,身患重病,無法上路回京,請求免除調令。泰定四年,即1372年,張珪在故鄉河北易州定興病逝,張珪死亡里留下遺囑,讓家人向朝廷交還蔡國公的印信。

自從張珪返回原籍河北易州定興后,朝里就微少了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其他大臣膽小怕事,苟且偷生,只想保全自己的官位,不想捅泰定帝的痛處,惹怒皇上就會自身難保。泰定帝從此耳根清靜,自由自在,他每天上朝與大臣們商議完朝廷事務,百無聊賴,就專心致志地求神拜佛。泰定帝好大喜功,講究排場,宮廷里每次做佛事,都召集數以萬計的僧人,場面壯觀,開支巨大。他每次賞賜給的僧人的鈔票都多達數千錠黃金,並下令大興土木,在全國各地修建佛教寺廟,雕刻寶玉作為楹聯,雕刻黃金作為佛像,所耗費的資金多達億萬之多,他揮金如土,毫不知惜。

泰定帝對當皇帝不感興趣,對佛法卻異常痴迷,他向皇帝帝師傅學習佛法,不但他痴迷信佛,也發動皇室宗親信佛,皇后弘吉剌氏以下的皇室成員,也都到寺廟裡燒香拜佛,請皇帝的和尚師傅為他們剃去頭髮,接受佛教和尚的戒律,燒香磕頭,求神拜佛。

那時候皇帝的和尚師傅,名叫亦思宅卜,每年都會獲得宮廷里的豐厚賞賜,有無數的黃金,有昂貴的物品,各類繁多,多得無法計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不但皇帝的和尚師傅受到格外優待,獲得豐厚的賞賜,皇帝和尚師傅的弟弟袞噶伊實戩,得知哥哥當上了皇帝的和尚師傅,養尊處優,受到皇帝崇拜,賞賜豐厚,好吃好喝,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也火急火燎地從遙遠的西域趕來,泰定帝不敢怠慢,下詔讓中書省高官親自送去美酒,前去犒勞慰問,熱情款待,給予極高的禮遇,皇帝把和尚師傅捧到了天上。

皇帝和尚師傅的兄長索諾木藏布。是西番三道宣慰司事的首領,被朝廷封為白蘭王,賞賜給他一枚金印,賞賜給他一枚圓符,更為荒唐的是把公主也賞賜給了他。當時朝野轟動,認為和尚能獲得公主的賞賜。過去曾經有佛教徒捨身飯飼虎,公主捨身飼和尚,也算得上是最大的布施。這豈不是極為荒唐的事!

由於泰定帝對佛教痴迷,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那些僧徒和尚一時成了香餑餑,吃香的喝辣的,風光無限。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擁有司空、司徒、國公等高官稱號,佩帶著金玉雕刻的印章。因此氣焰囂張,肆無忌憚,橫行天下,無所不為。在他們在大都的京城裡尚敢橫行霸道,無所不為,出了都城更沒有地方小官平民百姓放在眼中,更加放肆,無法無天。他們看見美女就會心癢難煎,一定想方設法弄到手。他們看見金玉財物,貪得無厭,一定會挖空心思,佔為已有,和尚有了皇帝給他們伸腰,在全國各地橫行霸道。大打出手,無法無天,老百姓對他們更是恨之入骨。

朝廷里的西台御史監察官李昌,眼睛里摻不得沙子,對和尚們胡作非為痛心疾首。他經過細心觀察,深入調查走訪,了解到了許多實情,他就向皇帝提出一份奏章報告:

臣曾經到平涼府,靜會、定西等州,看見西番僧和尚們佩帶著金字的圓符,成群結隊,前呼後擁,絡繹不絕,騎著數以百計的高頭大馬,耀武揚威,橫衝直撞,橫行天下。人數多得連各地的官方賓館都無法容納下他們,他們強佔強住民間旅店,經常驅使打罵男子,姦汙良家婦女,肆無忌憚,無惡不作。在奉元一路,自從正月至七月,往返的和尚多達一百八十五次,用馬數量達到八百四十餘匹,與官方的各王公行省的使者,多出了十分之六七,那裡的驛戶苦不堪言,無所控訴,朝廷里的監察大員們也成分畏懼,不敢說話。國家制定的圓符,本來是專為邊防警報使用,僧和尚有什麼資格,為了什麼事而得以使用?我在此請求更改僧人和尚的給驛法,不能讓他們獲得在官方飯店白吃白住的特權,對和尚隊伍應該嚴加考察,區別其中的良莠,擇優錄用,不能讓他們混淆不清。只有嚴肅僧人和尚的規矩,才能使得他們遵守佛教戒律,請求皇上陛下批准施行!

朝廷監察官李昌的奏報,送進皇宮后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後來傳出了僧侶和尚侵擾民間,引起動亂事件,轟動一時,泰定帝為形勢所迫才不得不下詔,予以禁止,其實仍是是一紙空文,敷衍了事,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看見什麼大動作。

泰定帝分佈詔令后不久,他又下令在盧師寺修建顯宗神御殿。這座盧師寺在宛平縣的盧邱山,規模宏大,是當時有名的大剎,這次是遵奉朝廷的命令,在那裡擺放皇帝的御容雕像,大興土木,動用了數萬人參與工程修建,耗費資金數百萬兩黃金,把皇帝的神像裝飾得金碧輝煌,空前絕後,舉世無雙。然後另外修建元顯宗的神主神像,也安放在大殿中,懸挂署名的扁額,號為大天源延聖寺。賞賜給住持的僧人鈔票二萬錠黃金,劃撥吉安、臨江二路的良田千頃,作為寺廟的產業。

中書省大臣,得知消息后,實在看不過去,又聯合署名,向皇帝奏報說:

我們臣等聽說,朝廷應該養給軍民,讓民眾豐衣足食,必須藉助地利。地里的出產有限,軍民向來擔心不足,何況移供他用呢?過去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宣文、弘教等寺廟,賞賜僧人永業,當時都被稱作是徒勞虛費。而元成宗鐵穆耳又重新修建天壽萬寧寺,與元世祖相比,費用增加了一倍半之多。像元武宗海山修建崇恩、福元,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修建承華、普慶,他使用的租稅收入,就更加多了去了。元英宗碩德八剌鑿山開寺,損兵傷農,最終徒勞無益。土地是祖宗所有,子孫應該倍加珍惜,我們大臣擔心長此以往,讓後人以此為借為,妄圖新建工程,大興土木,為了謀求福利,滿足私慾,其結果卻福利未到,卻災禍降臨。請求皇上陛下詳察!

泰定帝收到報告,閱讀後想了很久,發布詔令表彰了大臣的忠誠正直。但是在他的心中,佛祖永遠是萬能的最高神靈,他對佛祖超級迷信,凡是遇到國家天災**的變異事件發生,他都會下讓西番僧人和尚們,虔誠地大做佛事,向神靈默默地祈禱,解除天災**。從西方來的番僧和尚,也依照佛教的慣例,請求釋放赦免赦全國的囚犯,所以泰定帝就一次又一次地發布赦免囚犯的通告。無數奸盜貪淫等各種罪惡,通通得到赦免,獲得了皇上的恩典,全部洗刷了罪名。就是那些出獄后屢教不改的囚犯,再次被捕入獄,轉瞬之間又得到釋放。當時的人們都不禁想到,天下有幾個是真正悔過的罪人?如此下來,朝廷的法律越寬,治安愈壞,京城之下,尚且無法無天,毫無王法,外省更不必說了。那些正直的大臣,屢次指出痴迷佛教的弊端,皇上和朝廷都置之不理,無疑是痴人說夢,毫無收效。

泰定帝也是滿腦子漿糊,始終沒有領悟到其中微妙,依然執迷不悟,痴迷佛教。他因為次子的誕生,他不認為是他和皇后合作的成果,而是佛祖的保佑,他的大胖小子剛剛滿一歲,皇上就讓他向和尚們受戒,拜和尚為乾爹。泰定帝為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反把祭祀天地祖宗的大典禮,置之腦後,擱過一邊,一心一意地敬奉佛祖。

監察御史趙思魯,是一位很傳統的大臣,他在朝廷集會中提出,祭祀天地祖宗的大禮,已經很久沒有舉行,請求天子皇上親自祭祀郊外祖宗寺廟,以此表達對天地祖宗的精誠,迎接幸福,保佑民眾,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他說歷代的帝王,莫不高重視,親自主持,應該按照朝廷慣例,虔誠對待,才能消除禍患,獲得福祉。泰定帝坐在龍椅上,面無表情。在他的內心裡卻以為不以為然。他向大臣們說,有了萬能的佛祖保佑,自可不必舉行郊祀大典。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廷大臣一片嘩然,一些大臣當場據理力爭,向皇上指出其中的利害。泰定帝反應很淡定,回答他們說:「元世祖忽必烈訂立有規章制度,沒有聽說他親自舉行達祭祀的郊廟大典。朕只知道效法世祖,世祖所行的事件,朕必遵照執行;世祖未行的事件,朕也不願意增添。從此以後郊天祭廟,可派遣大臣代替我去就行了。」那些台官還想再提出勸告,泰定帝心裡很不爽快,站起身來,宣布退朝,拂袖而去。

不久之後因為皇帝的師傅圓寂死亡,皇帝下令大做佛事,下令讓塔失鐵木兒、紐澤監督,召集京城裡的僧侶和尚,身披大紅和金黃的袈裟,誦經念咒,燒香拜佛,敲鑼打鼓,差不多做數十天。泰定帝送他死去的佛教師傅上西天,進入極樂世界,一面重新聘請西方僧人藏班藏卜為新的皇帝師傅,手捧著玉印,詔告天下。下令在天壽萬寧寺修建元成宗鐵穆耳的神御殿,一切規模,與元顯宗甘麻剌的神御殿相似。泰定帝痴迷佛法,僧和尚橫行朝野,元朝不動蕩都難。此時的元朝風起雲湧,新的變局即將發動。(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元朝帝國風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元朝帝國風雨
上一章下一章

第74章 泰定帝痴迷信佛僧和尚橫行朝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