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自鳴得意

第三百二十九章 自鳴得意

「光有先見之明只怕還不足應付接下來的事兒,單看庶長子他們兩口子的反應,就曉得咱們這次回去定是不平靜。再別提,晉王的側妃……哦不對,如今也該隨之改了稱謂!」

「就眼下國公府的實力而言,能封個良娣已算不錯,就是給她個孺子我看也使得。」聽一旁自家這位老神在在的樣子,鄭氏卻搖了搖頭提出了不同意見:「好歹那位顏色甚好,再加之這兩年中有連着給太子添了麟兒一雙,給個良娣卻是必然。」

「反觀太子妃膝下如今才一個嫡子,只怕……那位的日子也是不怎麼好過,國公府如今又是這般模樣,此番回去見了面必定不會給我好臉色瞧。」最後還不忘皺眉補了一句。

而這旁的單晏卻是直接一挑眉:「即便封了太子良娣又如何?你也有誥命在身,真要論起品階來太子良娣也不過三品,再看國公府今日的沒落,若是她聰明的話,之前那囂張的氣焰也該收斂幾分才對。」

卻見身邊之人苦笑着搖了搖頭:「恐怕這位不是那懂得適可而止的主,夫君可還記得當初京城初露鋒芒時,她的招搖過市?分明就有幾位出身不比她低的宗室之女,也參加了那場比試,可她倒好半點情面不講就當場讓人家下不來台。」

「當時的情形我雖沒能親眼得見,但以霞光閣金東家所述,便是不言而喻了。而且這位又有一雙孿生麟兒傍身,勢必是氣焰正盛?你想以她那等容貌,孩子定然是相貌勝過常人許多!」因為,晉王也就是未來的太子也算得俊朗一說,推想之下必定錯不了。

「而且我看此事也是宜早不宜晚。儘快抵達或許還能同我兄長見上一面。商定完了餘下的細節,我看京城內有間商號名下的鋪面,也可盡數讓現有的幾個大掌柜兼顧一二,至於我哥哥還是早些迴轉南方為妙!」

說着又看向自家夫君,聽得謹言這般小心,單晏也不免低頭思量起來:「舅兄無論是暫留京城,還是即刻迴轉南方都是有利有弊。若留在京城你們這有間商號的擴張勢頭。也會隨之越發穩健;倘若是暫避紛亂執意南下。也可利用地理之便多做幾單海外貿易,想必也是收穫頗豐。」

「所以,我才想着讓哥哥儘快迴轉。海島上的避風良港不加以利用實在可惜,趁著此時尚未有人看出端倪多多累積才是最好。怕只怕以那位的貪婪,漫說他日順利繼位之時了,即便如今順理成章被封太子之位。這海貿一事就再沒有旁人的份了!」

聽到此處,單晏已忍不住低呼一聲:「若真是如此必定引得眾人所指。但以那位的性子也不是全無可能,畢竟其中的利益之大實在叫人慾罷不能。如果不是,兩年前那群膽大包天的海寇貿然出了手,我敢肯定無論是更善經營之事的端王也好。還是京中那些經驗老道的大商號,也絕無可能與之一較高下!」

「可不是,當年被劫去了幾乎是他們之前本利的總和。足可是使人一蹶不振。不過好在端王陸續追回了不少貨船,才讓那幾家有幸留住了本錢銀子。」一旁也已連連頷首應到。

果然沒等準備兩日。他們一行就在第二日用過早膳后,匆匆啟程北上了。

而且為了儘快抵達,夫妻倆最終決定改走陸路,雖說辛苦些但這時日足可縮短三、四日之久。不過好在如今這官道,因為海貿的關係在近兩年間,逐段都有商家願意捐上一筆銀兩。

「既是為了自家的貨物更快送到,也是為了在縣誌上留下自己的名姓,這些商戶還真是捨得花銀子。不過也虧了崔廣崔大人想出這一提議,才讓為夫這兩年是無驚無險,一路平順。」

這話卻引得身邊之人輕笑不已:「旁的都不怕,只是夫君你總藉著崔大人之口,道出各項兩全其美的提議,時日一長只怕難免會被人察覺?何況那位並不擅長治理庶務,我看日後還另換一位才更穩妥。」

「夫人所言甚是,只是眼下我所知的端王心腹之人,實在是寥寥無幾了,再尋另一個只怕會錯過了時機。」朝那位如今鎮守的另一片地界努了努嘴,忙又低聲道:「而且,那位是品出了甜頭,只怕也會纏着我不放才對。」

「正因如此,才可放心這位是絕無可能自暴其短,將此間所獲如實回稟那位知曉。」輕笑着搖頭忙又接了一句:「而且,以此人眼下的官職只怕也是升遷不易了,能在端王面前留有餘地自然欣喜在心。」

待看身邊的鄭氏卻是搖頭連連:「既然這官做得如此辛苦,又何苦勉為其難走在這條荊棘密佈的道路上,倒不如好生尋個安穩的所在才是道理。對了,就像你三弟那般,如今在駕部有一份不錯的輕省差事不說,還可抽空與人合股做些小買賣。」

說起自家這同樣庶出的三弟來,單晏不禁點頭附和了兩句:「你口中與人合股的小買賣,其中只怕還有四弟、五弟的私房銀子在。而且那小買賣這兩年的收益卻是不少,更何況我還讓舅兄幫忙看顧一二,自然是事半功倍!」

「他們三人倒是更親近些,恐怕與庶長子倆夫妻的目高於頂脫不了干係。」鄭氏這裏脫口而出,單晏聽聞之後更是朗聲笑道:「這都是自小養成的性子,就是他自己想改也是談何容易,常言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哦。」

「何況他身旁還有個偏愛敲邊鼓的顧氏,更是愈演愈烈,萬沒有迴旋的餘地。依我看,此番回京倒不如再拉其餘幾人一把,等庶長子那頭徹底失了希望后,也可穩住府內眾人。」俏皮地朝自家夫君眨了眨眼:「有姑祖母幫忙看顧著,至少那些大小管事們再不敢胡亂行事了,只要再說動那幾個庶弟,即便沁水閣中有了變故也可儘早獲悉!」

「我本就有此打算。」順手抽出矮几下暗格中的一摞銀票,退至妻子面前:「你說是一併都給了現銀與他們好,還是幫忙尋了合適的鋪面交與他們經營更好些?」

「兩者都可,不過我看夫君還是事前與他們開誠佈公的商談一次才是正理。本就是自家兄弟,你又是誠心援手相助,與其遮遮掩掩倒不如坦誠相商為好。」

不曾細看銀票上的面額,便順手放回了暗格之中:「這些都是你的私房,難道我還怕你只知倒貼家中兄弟,卻忘了我們娘倆不成?」

未等這旁面露驚喜后出聲接應,鄭氏忙又拋出一句:「我不也有私房銀子,拿來幫村我娘家兩個弟弟在南方置辦下了田莊幾處?」

「說起這樁來,還真叫人意想不到,當年那被師爺們認定絕妙的治理之法,卻原來是謹言你的手筆。」

「夫君又錯了,哪裏是我的手筆,不過是古人的智慧罷了。我們都是從先前遺留下來的農書、雜記上抄錄而來的,頂多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以了反覆試種數載最後完善了此法而已。」說着又偏過頭來望向那方,悠悠言道:「這一切倒是多虧了許庄頭,他是個辦事極為耐心的管事。」

原本路途遙遠,但兩人是詳談甚歡倒不會覺得無趣,唯有每每停車投店頗為費時。原因無他,朝廷重開海禁之前往來南北的,不過是辛苦做買賣的商人,但如今卻是不同了。不說由四面八方湧入的商戶日漸增多外,就是原先不曾做過買賣的富戶,也是或多或少有所投入。

如此一來,連接南北的官道上自然是馬車眾多,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交通要道所在城鎮上,無論是客棧也罷,還是酒樓、食肆也好皆是一派繁忙景象。

看得這兩位也是嘖嘖稱奇:「之前我曾想過,因為海外貿易的緣故幾處要道定是繁忙異常,卻不想竟然已是到了這般地步,實在令人吃驚非常!」

而一旁並肩而坐的鄭氏,也是頷首認同道:「正是這麼一說,往來的人流中只怕也有不少工匠在,夫君你看那輛牛車上眾人的打扮與車板上的傢伙什兒,就可一目了然。」

「如今北方正值秋收時節,可南方這片上卻已忙完了,剛好趕在仲秋之前出門給自家添筆進項,也是不錯。」抬手指了碼頭的方向接着言道:「要不餘下的一段,我們還是轉走水路吧。看來這越臨近仲秋節慶,這路上的商戶也越多,索性坐船到京畿咱們再換馬車為好。」

一旁這位也唯有點頭應了,這些日子每每到了投店之時,就要辛苦走上大半個城鎮,方能尋到一間合適的客棧,倒不如乘船而去,才可免了這份辛苦。

然而,當八月初九太子冊封的正日子來臨之際,按品上妝跟隨姑祖母去到宮中之時,卻對那位太子良娣自鳴得意的眼神,暗露疑惑。

難不成正如坊間傳聞,如今太子妃的位置實在不怎麼安穩,而國公府那頭看似大不如前,卻也略勝太子妃娘家一籌?(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有間商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有間商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九章 自鳴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