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斑

屍斑

是由於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心血管內的血液缺乏動力而沿著血管網墜積於屍體低下部位,屍體高位血管空虛、屍體低下位血管充血的結果,屍體低下部位的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內充滿血液,透過皮膚呈現出來的暗紅色到暗紫紅色斑痕,這些斑痕開始是雲霧狀、條塊狀,最後逐漸形成片狀,即為屍斑。

1介紹

屍體現象之一。人死後,在屍體低下部位皮膚出現的紫紅色斑塊,稱為屍斑。

人死後平均2-4小時出現。屍斑的形成,是由於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心血管內的血液缺乏動力而沿著血管網墜積於屍體低下部位,屍體高位血管空虛、屍體低下位血管充血的結果,屍體低下部位的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內充滿血液,透過皮膚呈現出來的暗紅色到暗紫紅色斑痕,這些斑痕開始是雲霧狀、條塊狀,最後逐漸形成片狀,即為屍斑。

2分佈位置

與屍體的姿勢直接相關。如仰面平卧的屍體,屍斑出觀在枕部、頂部、背部、腰部、臀部兩側和四肢的后側,有時也見於屍體側面,甚至上面的傾斜區如鎖骨上部。俯卧的屍體,屍斑分佈在顏面、胸部、腹部和四肢的前面,此時兩側眼結膜也往往呈瘀血狀。處於立位的屍體,如懸吊的屍體,屍斑出現在下肢、下腹部和上腹的遠端,多呈紫紅色或暗紫紅色;因煤氣或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屍斑呈櫻紅色。一般十小時內用手指壓迫可退色,除去壓迫又復原;如將屍體翻轉,原屍斑逐漸消失或轉移,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又重新出現。因此,法醫檢驗屍體時,往往根據屍斑的分佈位置來判斷屍體停放的位置。屍斑是較早出現的屍體現象之一,通常是在死亡后2~4小時出現,經過12~14小時展到最高度,24~36小時固定下來不再轉移,一直持續到屍體**。

3形成時期

它的形成和展分為下面三個時期:

墜積期

人死後,血液下墜於屍體低下部位血管中,此時血液還僅限於血管內,尚未擴散到血管外。這個時期是屍斑墜積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用手指按壓屍斑,則被按壓地方毛細血管的血液即向周圍流動,屍斑暫時消失;但放開手指解除壓力后,血液流回原處,屍斑又重新出現。不僅如此,在墜積期內,如果翻動屍體位置,則原來的屍斑逐漸不明顯,甚至消失,而在屍體新的低下部位又重新出現新的屍斑。切開墜積期屍斑處的皮膚及皮下組織,可見血液從血管斷面流出。此時流出的血液易被紗布擦掉,但擦去后還能流出血液。

屍斑墜積期一般在死後2~4小時開始出現,但也有早在死後半小時或遲至6~8小時出現的。極少數瀕死期遷延的病人,由於循環衰竭,在死亡前便可見到少許屍斑。

擴散期

人死後,除了血液循環,組織液也同樣向屍體低下部位墜積,沉降於血管周圍的組織中,透過血管壁而進入血管內,與血液相混合而促進死後溶血,然後被組織液稀釋,並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向血管外滲出,這就是屍斑擴散期。屍斑展到擴散期一般需要12小時,進展快的也需要8~10小時,擴散期是墜積期的延續。在這個時期,用手指按壓屍斑稍有退色,變更屍體的位置后,原有屍斑不易消失,新的屍斑也不易形成。切開擴散期屍斑處的皮膚,則在切開的血管斷處慚漸流出血滴,從組織中有少量淡紅色液體溢出。

浸潤期

從擴散期開始,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就滲入組織間,至第二天後更加明顯,不僅滲入組織間隙,而且滲入組織細胞內,使組織著色,這就是屍斑展過程中的浸潤期。

浸潤期是擴散期的延續,持續時間較長,以後由於細菌的作用而轉為屍體**。在浸潤期內,壓迫不能使屍斑消退,更不能形成新的屍斑。用刀切開屍斑處,可見組織呈紫色或淺紫色,血管中無血液流出。

上面談的是屍斑出現和展的一般況。此外,屍斑出現的速度和程度還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的有外力壓迫、血液性狀、血量及皮膚色澤等。

4顏色

鮮紅色的屍斑見於:一氧化碳中毒(碳氧血紅蛋白),氰化物中毒(氧合血紅蛋白),凍死(氧合血紅蛋白)等.

灰褐色的屍斑見於:亞硝酸鹽中毒,氯酸鉀中毒(高鐵血紅蛋白)等.

硝基苯中毒(高鐵血紅蛋白)屍斑可呈現綠褐色,應注意與屍綠區別開來。

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血管內的血液由於重力作用向屍體的低下部位移動,墜積於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內並使其擴張,透過皮膚顯出紫色斑,稱為屍斑。

屍班最早在人死後30分鐘出現,一般在死亡1---2小時開始出現。屍斑的形成、展可分為幾個階段。

屍斑形成的最初階段,稱為墜積期。此期在死後5---6小時內達到明顯可見。可持續6---12小時。墜積期屍斑被按壓屍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壓則屍斑又重現。在此前階段如果變動屍體位置。屍斑也隨之改變,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

屍斑展的第二階段為擴散期。從死亡后展到擴散期約需8小時,延續至26---32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浸透到周圍組織,此時按壓屍斑已經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許退色,停止按壓后屍斑恢復原色也慢。變動屍體位置,部分屍斑可能移位,部分屍斑則保留在原來形成的部位。

屍斑展的第三階段為浸潤到組織中的時間較久,此期用手指壓迫屍斑不再改變顏色,也不再消失,變動屍體位置則屍斑不再轉移。

某些中毒屍斑顏色特異,一氧化碳中毒時呈鮮紅色,氧化物中毒呈櫻桃紅色,亞硝酸鹽、氯酸鉀中毒呈灰褐色,凍死時呈紅色。

人死後產熱停止,屍體熱向周圍環境放散,直到與環境溫度相同。屍冷的進展取決於環境的溫度、屍體衣裝況、屍體內熱量和死亡原因等。在春秋季節成年人屍體,室內每小時大約下降0.83度。水中屍體每小時下降3---4度;在高溫季節室外屍體,死後幾小時內屍溫還能上升。據國內的屍溫研究報告,死後4---5小時內,體內產生熱尚未完全停止,屍溫平均每小時下降0.58度;死後5---16小時,產熱完全停止,屍溫平均每小時下降0.97度;死後16---24小時,因是屍文與環境的的溫差縮小,屍溫下降變慢,平均每小時下降0.54度。該項研究建立了死亡時間計算公式,經過實際應用和完善得出一下簡便公式:

死後經過時間(小時)=37度-屍體直腸溫度/0.83*係數

所乘係數:春秋季為1,夏季為1.4,冬季為0.7。

5相關介紹

沒有屍斑的原因

在法醫屍體檢驗的實踐中,常常有在屍體低下部位見不到屍斑的況。這主要是受壓的緣故。屍體低下部位受壓處,如與硬面接觸被壓成扁平狀的胛部、背部、骶骨部、臂部及腳後跟部等,由於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被壓到其他地方而沒有屍斑形成,檢驗中見到的往往呈蒼白色,若襯墊物的硬面不平,則屍體受壓處的皮膚可留下與襯墊硬面相一致的蒼白區,而沒有受壓的地方仍有屍斑。這樣,暗紫紅色的屍斑與蒼白色的印痕相映,更加清晰。此外,褲帶結紮的地方,衣服摺疊的地方,或者皮膚皺褶的地方等,也因壓迫而無屍斑的形成,並可留下與壓迫物相一致的印痕。溺死的屍體由於毛細血管受冷水刺激生收縮,加之屍體在水中浮動翻轉,所以,屍斑常常出現得較慢,而且比較弱。

屍體的血液性狀是死因決定的,它對屍斑出現的速度和程度也有直接的關係。窒息死或者急死的屍體,因其死亡是極短時間的事,血液呈暗紅色流動性,所以屍斑出現的速度快,程度強,多呈暗紫紅色。這類屍體屍斑常出現於死後1~1.5小時,早者30分鐘即可出現,8~10小時就展到擴散期。由於屍斑出現的速度快、程度強,這類屍體的屍斑處還常見斑點狀出血。與此相反,死者若是死於嚴重貧血和急性失血,則因其血量少,故屍斑出現速度慢程度弱,顏色也淺,甚至可以不顯現。

屍斑在法醫學上有其重要的意義

明顯的屍斑可以作為診斷死亡的確證;屍斑的分佈位置、反映壓迫物的花紋,能夠提供死亡時屍體的位置、姿式、停屍物表面形狀的況,還可以判明屍體有無變動和變動的時間;根據屍斑展的規律,可以比較準確地判斷死亡時間;屍斑的顏色、濃談、程度,可以為死亡分析提供依據;根據屍斑的範圍、濃淡,可以判斷屍體內的血液量,等等。

6古籍記載

我國古典法醫學中的屍斑描述

關於屍斑與血斑或者說皮下出血的區別,我國古典法醫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洗冤錄集證》中早就論述了這點,而且有精確的鑒別法。《洗冤錄集證》的「驗屍」節內記載:「驗傷,須用手指,按其青紅處,是傷堅硬,指一起仍然青紅,……便是真傷。如系變處,將指一點,起指即是白色。……變是人腹內之血,死後散於外,不能聚結,故浮泛。傷系生前受打,氣絕血聚成傷。」「凡死人,項后、背上、兩肋后、商臂上、兩腿后、……兩腳肚子上下,有微赤色,系本人一面仰卧停泊,血墜所致,不是別故身死。」「自縊」節內記載:「吊后血脈不行,身上紫黑,如雲凝結,有類變,謂之血障。與毆傷青赤浮腫,則血障或少。」這裡的「變」、」血墜」、「血障」,都是指的屍斑。

7其它介紹

屍僵

一般生在死後1—3小時,少數在死後10分鐘即出現,也有遲至7—8小時以上才出現。屍僵的生,通常有一定的順序,

多數是自上而下,即所謂下降型,先從咬肌、頸肌開始,其次為顏面肌,以後則為軀幹、上肢及下肢。驗屍時,如見下頜關節開始出現屍僵,一般為死後l—3小時以內(偶爾為死後7小時,罕見16—18小時);上肢出現屍僵為死後5—6小時;下肢出現屍僵為死後7~8小時;全身生屍僵為死亡已9小時以上;半天後均強盛。全身屍僵高度強盛,達於頂峰,為死後一晝夜左右。死後6—8小時內,用外力去消除,屍僵還可重現,但在死後8—9小時后,用外力消除,屍僵就不再重現。屍僵經過1—2晝夜或更長時間開始緩解,肌肉變軟,關節稍可轉動。經2—3天按生的順

序依次緩解,肌肉全部變軟,關節均可轉動。一般況,下頜關節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24小時;上肢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30小時;下肢屍僵緩解為死後超過36小時;全身屍僵完全緩解消失,為死後3—7天。但搬運屍體等人為破壞則例外。

心肌和平滑肌亦生死後僵直,通常於死後l—3小時開始,一般持續1~2晝夜。由於心肌強直而將心腔中血液壓出,尤以左心室為甚。因此,左心室常呈空腔狀.但心肌變性者,則不生強直,即使出現也微弱。平滑肌,如皮膚的立毛肌生強直,將毛囊口上舉,使皮膚呈雞皮狀(多見於大腿、腰部和臀部);虹膜肌的僵直可使瞳孔略微縮小。腸壁平滑肌因屍僵形成而呈收縮狀,死後5小時達頂峰,9小時后緩解。

屍冷

人死後,屍體溫度下降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屍體冷卻的速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溫度、衣著多少、年齡、胖瘦以及死亡

原因等。當周圍環境溫度高、屍體穿棉衣或蓋棉被、壯年人、肥胖者、或死於高熱病者,其屍冷緩慢。

相反,如穿蓋單薄或**、環境溫度低、年老、瘦弱、因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死亡者,則屍冷較快。一般說來,當環境溫度為16~18攝氏度時,頭10小時屍體溫度每小時下降l攝氏度左右(0.5—1.5攝氏度c)以後下降率逐漸減少。

在冰雪中,屍體1小時完全冷卻。用普通溫度計測腋溫推測死亡時間不準確,測直腸溫度則比較可靠。如用特製的溫度計測小腦延腦池溫度,則可靠而且準確,因為它不受環境的影響,一般測定死後14小時內的屍溫,可獲高度準確的結果。

局部乾燥

口唇粘膜、陰囊皮膚或表皮擦傷等處出現皮革樣化,為死後2小時以上,皮革樣化明顯、干、硬、暗褐色,死亡至少已8—12小時以上。

角膜混濁

人死後,角膜透明度逐漸下降。在一般室溫下,角膜輕度混濁為死後6—12小時以上;角膜局部或瀰漫性混濁,但瞳孔仍可辨認,為死後18小時一1天;角膜顯著混濁呈白斑狀,瞳孔已不可辨認,為死後已超過2—3天。

**

屍體**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後該處生**較早,產生硫化氫較多,所以屍綠先出現於右下腹部。屍綠通常於第一晝夜末開始出現,然後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屍體夏天**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屍綠,死後已超過24小時;屍體呈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後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潰、消化。

冬天屍體**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當存在有利於細菌的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屍體**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溫度2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快。實驗證明: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係為1:2:8。

此外,屍體**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係,如幼兒屍體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屍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症死者由於大量細菌的存在,**均較快。

8常見的屍體現象

開始:0.5—1小時

輕度:2—3小時

中度:4—9小時

屍僵開始:2—3小時

全身:4—7小時

最強:12小時

緩解:48小時

自溶出現:6小時

明顯:48小時

角膜混濁輕度:12小時

中度:24小時

重度:48小時**屍臭:12小時

屍綠:24小時

**水泡:2—4日

白骨化地面:1年地下1—3年

屍蠟皮下:1—4月

全身:1年

乾屍成人:3個月

小兒:2周

《www.d9xs.com第九小說網》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如冤以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如冤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