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烽燧頻傳羽檄急

第642章 烽燧頻傳羽檄急

李朝觀收到了楊博的回信之後,再次和在京師的晉商大佬們商量此事。楊博作為晉黨大佬,已經做出了決斷,李朝觀等人當然是尊重楊博的意見。

只是李朝觀主要是經營糧食生意的,對於鹽業並不精通,所以他將王崇教來說明此事,畢竟王崇教家中世代操持鹽業,而且對於長蘆鹽場極為了解。

首先就是長蘆開中的邊鎮,長蘆中鹽之邊鎮有三,除大同鎮外,還有宣府鎮與薊州鎮,皆為邊防重鎮,商人納糧於邊,糧入給引,赴場支鹽,各照所定行鹽之處轉賣。也就是現在商人們要納糧的地方,也就是宣大和薊鎮這三鎮,納糧入中對於這些商人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問題。

他們本就在山西,利用李朝觀等糧商,入中納糧不成問題。

其次就是長蘆鹽場的正鹽數量,和兩淮鹽場一樣,長蘆鹽場主要施行計丁課鹽制度,按丁額徵收本色食鹽,每名灶丁每年辦鹽八引,摺合為1600斤,同時灶戶佔有的灶地也按畝承擔少量的課稅,每畝辦鹽16斤。此外,灶戶所有的牛、驢每頭辦鹽100斤。

而整個長蘆鹽場的正鹽一共是二十一萬引,還有相當數量的余鹽和其他取用的。由於長蘆鹽場靠近京師,不僅要承擔開中的責任,還有承擔進貢和官府用鹽的責任,朝廷每年額派本色白鹽九十一萬斤,還有每年由長蘆鹽場提供給十四藩府的鹽也每引折銀1兩3錢3分3厘,稱之為京山銀,數額約為750餘兩。

折銀的大頭是邊布銀,所為邊布銀,其實也是開中法廢弛之後的辦法,成化時,因深州海盈、益民等十三場交通不便,鹽商不願開中支鹽,致使鹽堆積折損。成化六年,根據巡鹽御史林誠奏請,長蘆鹽場灶戶額定納鹽的一半改為納布,每二百斤為一引,折布3丈2尺,稱為邊布,後來朝廷乾脆將邊布折銀,這筆銀子被稱為邊布銀。

每引鹽折銀1錢,一共邊布銀為6554兩2錢5厘,也就是本色鹽六萬五千引。

李朝觀問道:「現在長蘆鹽場所產之鹽,足夠支應嗎?」

這確實是晉商們關心的問題,開中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到鹽,要是商人們辛辛苦苦把糧食運到了邊鎮,最後朝廷給的鹽引卻兌不了現,那不是又被朝廷白嫖了嗎?

對於李朝觀的擔心,王崇教說道:「這點倒不必擔心,長蘆產鹽還是不錯了,去歲以來,在裕王殿下的建議下,有在長蘆推廣改煎為曬,同時支給灶戶本色米,現在長蘆鹽場的鹽是足夠支給的。」

長蘆鹽場有鹽,那剩下的就是糧食和鹽引的比價問題了。確定糧食和鹽引的比價上,基本要素是戶部根據道里遠近、糧米時價低昂,以及所中鹽運司的鹽價高低確定的。

洪武年間,鹽一引,大同府10斗,太原府13斗,這個價格顯然是鹽商們不能接受的,按照這個價格去開中的話,鹽商們恐怕得虧到底褲都沒有。但是由於大明已經多年沒有實物開中了,上一次制定的鹽引和糧食的比價還是在成化十六年,當時規定,鹽一引,宣府、獨石納米豆五斗,雲州堡、赤城、龍門所、龍門衛納米豆六斗,萬全右衛、大同右衛、永寧、四海納米豆五斗,永平等倉常股鹽納米四斗半,存積鹽七斗,遼東東倉納米一石三斗。

這一年,戶部從開中淮浙等運司各年鹽課一百六十七萬二千二百九十一引,但是並沒有達到戶部的要求,因戶部的開中則例中所規定的商人上納米糧的斗數是指實際到邊鎮的數字,在途中的損耗是不在戶部的考慮範圍之內的,一旦邊鎮的距離過於遙遠,商人的運費成本就會遠遠超過糧食本身的價值。

如成化十九年,戶部最初議定的運米一石給鹽二引,大體可以確定通州倉至大同倉的運價每石為銀五錢左右。然戶部所擬,以兩淮鹽二引為腳價費,今久無報納者,原因不用說是朝廷酬鹽較低之故。於是戶部議定加半引,不拘客商官民人等,聽其各給路引往納,才解決了問題。

作為長期經營糧食貿易的商人,李朝觀一下子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儘管開中則例以時估製為其依據,但在現實中,由於鹽糧開中的地域廣大,鹽糧價格變動頻繁,加之吏治衰微,戶部很難準確地掌握和調節鹽糧交易的比價關係,這就使開中商人感到米重鹽輕,無利可圖。

因為糧食的糧食隨著年景、所處的時間、距離、邊鎮的人數等因素會隨時變化,而且幅度頗大,而從報中到支鹽,少說也有數月的時間,這裡面變數實在是太大了,一旦有所變化,商人們就會蝕本。

所以李朝觀和王崇教等人商議后,決定將這次與朱載坖的談判要點放在糧鹽比價上來,之前的糧鹽比價,已經是成化年間了,顯然不能再實施了,必須要重新議定糧鹽的比價,才能再次開中。其次就是要儘可能的減少報中支鹽的時間,時間越長,風險越大。

李朝觀等人正在商量著怎麼與朱載坖談判的時候,宣府、薊鎮的形勢突然變化了。

在嘉靖再次言辭拒絕俺答請求入貢的要求的之後,俺答在休整集結兵力后,再度揮師南下,這次俺答帶的都是他的土默特部,俺答兵分三路,一路三萬騎襲擾宣府鎮,牽制馬芳部。

俺答率五萬騎在薊鎮西協附近尋找官軍防禦的破綻,同時遣黃台吉率兩萬騎在薊鎮東協窺視,將薊鎮的游兵分散。宣府、薊鎮的塘報和烽燧迅速向京師傳遞,這下京師的氣氛就更加緊張起來了。

現在京師城外的流民還沒有遣散,城外是數以萬計的流民,俺答又在邊牆之外虎視眈眈,以十萬之眾叩邊,這不由得不讓嘉靖和百官們感到頭疼,當務之急是解決京師城外的流民,將他們安置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隆慶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隆慶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642章 烽燧頻傳羽檄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