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入彀方知算計精(六)

第635章 入彀方知算計精(六)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看朝廷的官鹽,是根本無法滿足淮鹽行銷地區百姓的食鹽需求的。而這些地方卻又沒有發生缺乏食鹽的情況,這就奇了怪了。

王國光是擔任過巡鹽御史的,對於兩淮的鹽務還是比較了解的。兩淮鹽區,淮南用煎熬法,淮北用攤曬法,從事海鹽生產。煎熬法,既有聚團公煎,也有小灶鍋。聚團公煎者,2—6人共一盤鐵,日可煎鹽600斤,年可煎鹽二十一萬六千斤。有盤鐵1926.25角(嘉靖三十年之數),年共產鹽四億一千萬斤。小灶鍋,一家通夜可熬2鍋,一鍋鹽30斤,即日產鹽60斤,年產鹽兩億一千萬斤。淮南灶戶9308人,每人歲可辦鹽二十一萬六千斤。

淮北一夫一日晒鹽可得200斤,一年以120日晴天計,一夫一年得鹽兩萬四千斤,淮北灶丁人,歲可辦鹽四億一千七百萬斤。

這個數字就和食鹽的產銷比較接近了,嘉靖三十四年,兩淮巡鹽御史楊選估計的370萬引、7.4億斤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也就是說兩淮鹽業的產量是足夠滿足行鹽地區需求的。行鹽地區的食鹽消耗與兩淮鹽生產能力是相適應的。因此,兩淮行鹽地有相當部分的食鹽是由兩淮私鹽提供的(此外亦有浙福川廣之「鄰私」),如淮安府、揚州府,迫近海盪,遍地私鹽,而現在全國每年固定行銷官鹽5億斤左右,戶部統計人口約1.5億,相應的食鹽需求為18億斤,亦即食鹽市場2/3以上被私鹽侵佔,朝廷鹽稅徵稅面狹窄,鹽稅大量流失。

這些事情,其實現在朝野都是清楚,至於原因嘛,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人口一定,食鹽市場有限。欲多行官鹽,必危及私鹽。而私鹽在市場上反較官鹽更具競爭力,原因在於官鹽價昂質次,私鹽價廉質優。官鹽稅重,又要負擔種種需索,成本高,售價必昂;私鹽無需納稅,成本低,定價自由。

官鹽由勞役制下的灶戶生產,缺乏生產積極性,只管鹽課足額,不重鹽質;鹽官收鹽,也無品管之責;商人售鹽,引岸固定,鹽質不礙銷售,甚至於雜沙土以詐民。私鹽注重品質,寧可出高價收購,灶戶也樂於售優於私。造成私鹽品質優良,而官鹽色劣味惡,不堪於食。官鹽不敵私鹽,增銷失敗。

也不是沒有大臣想過杜絕私鹽,增加朝廷的收入,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擴大官鹽銷售、增加政府稅入的問題,在現在的情境之下,似乎顯得非常困難。

要實現官鹽的市場壟斷,必杜灶私,以絕私鹽之源。灶私即灶戶私煎、私曬、私賣之鹽。國初,灶戶聚團公煎,辦納本色鹽課,交官倉收貯,不得私產私賣。朝廷發給工本米鈔,免其雜役,灶戶生活比較有保障,朝廷也容易管理鹽業生產。

後來,寶鈔貶值,雜役優免多不能行,灶戶生活貧困化,只得多產私鹽,私賣以糊口;一些富灶,往往形成較大的生產規模,少或家置三五鍋,多或私立十數灶,余鹽產量高。朝廷定例以米麥收買余鹽,但並無充分之米麥準備,余鹽私賣無法杜絕。鹽課折銀,灶戶只要交納銀錢,就可以自由從業,鹽不必入官倉,官府無從稽查。鹽業生產失控,私鹽泛濫。

而自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大舉入侵以來,朝廷的軍費開支暴增,各處募兵都需要銀子,朝廷為了增加鹽稅收入,同意商人納銀購買余鹽,變相的增加了私鹽的數量,商人往往借官鹽之名暗行私鹽,夾帶、影射是最主要的走私方式。商人運鹽出場,由批驗所稱掣,多帶鹽斤,查出沒收,稱「割沒余鹽」。嘉靖三十四年後,允許商人納價回購割沒余鹽,遂使之一過批驗所便與合法官鹽無異。商人各顯神通,多方夾帶,甚至賄賂監掣鹽官,夾帶之鹽二三倍於正鹽者,比比皆是。甚至有1引行鹽2500斤者,即以1引夾帶10引之鹽。

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就是私鹽,而朝廷對此是毫無辦法。

而官員也很樂意容留走私。商人以私鹽為利,遂賄賂鹽官。鹽官受賄縱私,稱掣流於形式,鹽引驗看為虛,甚至幫助偽造鹽引,予走私種種方便。走私不絕,官員亦且以緝私報功請賞。倚仗特權,他們往往自買私鹽,各處販賣,從中漁利。

朝廷想要制止私鹽,往往是有心無力,要增加官鹽競爭力,必須減稅壓價。但鹽稅是太倉收入之大宗,國家軍儲實賴於此,降低稅率則冒減收之危險,主政者無人敢作嘗試。而且當時財政已極為困難,唯恐加稅之不及,增引與加價并行。

而朝廷為了增引、加價,進一步推高了官鹽的價格,導致官鹽的競爭力更加下降,反而影響了朝廷的鹽稅。按照王國光的估計,揚州鹽業資本不下3000萬兩,每年可得利潤900萬兩,給國家納稅100萬兩,各項費用共計300萬兩,可獲純利潤500萬兩。

朱載坖聽后,不禁大為關火,都是朕的錢啊!說白了,這些揚州鹽商從事合法經營以外的私鹽販賣。私鹽的泛濫,緣於官鹽定額相對食鹽產銷量的低下。朝廷擴大官鹽銷售的種種努力,在現在的情境下收效甚微。因此,鹽稅總額低於應稅水平,利入私門。

朱載坖的想法就很簡單,整頓鹽務,不僅僅是恢復開中法這麼簡單,要全面的狠抓鹽政,逼迫兩淮的鹽商向朝廷繳納利潤,否則的話,朝廷始終是寅吃卯糧,入不敷出。

對於朱載坖的看法,講官們倒是淡定多了,鹽務之難,不亞於治水,治水是和天斗,可鹽務,是和人斗,這人心啊,可比天候可怕多了。

張居正說道:「殿下,何不請王國光來一敘,他對於鹽法,頗有見地。」

朱載坖說道:「那就煩勞張師傅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隆慶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隆慶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635章 入彀方知算計精(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