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學不是衙門(7)(1)

1.大學不是衙門(7)(1)

「壬戌學制」基本參照美國學制,以小學、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來的小學、中學「七四制」。實踐證明,這種學制適應少年、青年的生理、心理和學習特點。直到現在,我國依然實行這一學制。

「壬戌學制」沒有明確規定教育的宗旨,但提出了七條標準:揮平民教育精神;注意個性之展;力圖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縮餘地,以適應地方形與需要;顧及國民經濟力;兼顧舊制,使改革易於著手。新學制的實質是以兒童為中心、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個性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平民教育和職業教育。這七條標準,是新文化運動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

胡適是新學制建立的重要人物,他認為新學制的特別之處在於其彈性,七條標準中的第三、五條的精神就是「展青年個性,使得選擇自由」,「多留各地方伸縮餘地」使各地方可以按照各地方的需要與能力,興辦相當的學校,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選擇自由。他強調,在推行新學制學校時,應容許舊學制學校的存在。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對當時城鄉仍大量存在的私塾,教育當局並未以行政力量強行取消。胡適的態度並非偶然,在新文化運動已進入**的1918年初,他對一些鄉村學校也不顧條件地規範化、城市化辦學的做法非常不滿,他這樣寫道:「列位辦學堂,盡不必問*規程是什麼,須先問這塊地方上最需要的是什麼。譬如我們這裡最需的是農家常識,蠶桑常識,商業常識,衛生常識,列位卻把修身教科書去教他們做聖賢!又把二十塊錢的風琴去教他們學音樂!又請一位六十塊錢一年的教習教他們的英文!列位且自己想想看,這樣的教育,造得出怎麼樣的人才?所以我奉勸列位辦學堂,切莫注重課程的完備,須要注意課程的實用。盡不必去巴結視學員,且去巴結那些小老百姓。視學員說這個學堂好,是沒有用的。須要小老百姓都肯把他們的子弟送來上學,那才是教育有成效了。」這不是非常照顧、考慮、注重傳統、習俗和地方特點嗎?尤值一提的是,這篇名為《歸國雜感》的文章,就表於現在已被作為「激烈、整體、全盤反傳統」、「機械照搬外國」最典型的代表《新青年》上。

1922年到1949年,近三十年間,中國外患不斷,幾近亡國;內戰不已,烽火連天;賄賂公行,貪污遍地,*不堪。然而,教育是大霧彌天中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人才輩出,盛極一時。許多學術、文化大師的成就,至今仍難企及。今天,人們仍不斷追念、感懷那時的「老大學」甚至「老中學」,亦說明新文化運動在教育領域的成果之重大、「建設性」影響之深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大學不是衙門(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