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總督的抉擇(6)(1)

1.總督的抉擇(6)(1)

1899年深秋,他與一批留學生回國,為動武裝起義作準備,臨行前,梁啟超、孫中山都來為他餞行。***他從日本回到上海后,立即組織了「正氣會」。1900年春,當義和團在北方興起時,他將「正氣會」改名為「自立會」,並組織自立軍。他的活動重點,從鼓動士林的「正氣」、依靠讀書人,轉為側重運動會黨,開始聯絡和組織秘密會黨,並準備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動武裝暴動。

當八國聯軍開始入侵、慈禧向各國「宣戰」時,唐才常以挽救時局、保種救國為名在上海召開「國會」,選舉容閎為會長,嚴復為副會長。同時,他加緊購置軍火,組織力量,自立軍迅速展到兩萬人,分為七軍;另聯絡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的會黨領袖,共十萬餘人,準備在安徽大通、安慶,湖北漢口和湖南常德同時起義;康、梁則在海外負責籌款。其宗旨還是武裝「勤王」,使光緒皇帝歸位。

在唐才常的計劃中,起義定在8月9日,以漢口為中心,其餘幾處同時響應。然而,由於康、梁海外籌款未到,武器嚴重不足,故決定推遲起義。但此時安徽大通方面消息已經走漏,引起清軍警覺,而且安徽方面未得到起義推遲的決定,所以仍按原計劃於9日起義。幾天後,安徽自立軍因孤軍奮戰,被*了下去。安徽自立軍起義的消息傳出后,武漢方面經過一番準備,認為雖然海外武器、軍費仍未到達,但整個自立軍已完全暴露,再加北京已於8月14日被八國聯軍攻陷,慈禧挾光緒皇帝西逃,形勢已是在弦之箭,不得不,故決定於8月23日在武漢難,然後進軍西安,救出光緒皇帝。

唐才常將起義活動、指揮中心設在漢口,有多種因素:先,武漢是九省通衢,交通達,進退方便,「扼大江之喉吭,控南北之樞紐,用武之地也,而商務日盛,當道者狃於形勝,防禦不密,可襲而取也」;第二,他聯絡的會黨,也以兩湖地區為多;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唐與一些回國的留日學生對張之洞抱有希望,企望能夠擁張宣布兩湖獨立。據說,自立會成員、留日士官生傅慈祥等八人曾組成回國請願團,先後在南京和武昌秘密見到「東南互保」的核心人物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勸他們乾脆將「自保」改為獨立。結果遭到劉坤一嚴斥,但張之洞未置可否。本來他們就對以「開明」著稱的張之洞抱有好感,這使他們對張印象更佳。直到最後時刻,唐才常都未放棄對張的希望,還通過一位在武昌的日本人勸說張之洞趁北方局面大亂而宣布獨立,張仍未表示反對,給唐造成了張「似非全無好意者」的印象。附提一句,「保皇派」在策動「擁張獨立」的時候,「革命派」孫中山正在緊張地策動「擁李獨立」,活動兩廣總督李鴻章宣布獨立。

幾個月來,唐才常的自立軍在以兩湖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展迅速,而且漢口是自立軍總機關所在地,也是自立軍起義的指揮中心。可以說,這些活動都是在鎮守武昌的湖廣總督張之洞眼皮底下進行的,由他指揮的湖北「新軍」中還有些士兵和下級軍官秘密參加了自立軍。對此,張之洞早有所聞,但他一直沒有採取*行動,只是多招了兩千兵丁,設置了特殊的江河巡邏,加強了對自立軍的防範。其實,正因為張之洞的容忍甚至可說是某種程度的放縱,自立軍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猛展。

在此局勢大亂之際,老謀深算的張之洞深知任何事都不可輕舉妄動,對自立軍,他也是靜觀局勢展,準備相機行事。在局勢未明朗之前,他採取了「明」、「暗」兩種手法。在明面上,他大張旗鼓地宣揚擁護慈禧;暗地裡,他又容忍了自立軍明目張胆的反慈禧的活動。何況,自立軍標榜的是「助外人攻團匪以救上」,也就是協助列強攻打義和團,從慈禧手中救出光緒;不以洋人為敵,就不會破壞張最重視的「東南互保」;另外,如果八國聯軍乘勝追擊,光緒很可能重新掌權,自立軍的「救上」行動很可能成功。因此,他只能靜觀時變,不敢貿然行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總督的抉擇(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