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張」的命運(4)(1)

1.「二張」的命運(4)(1)

張之洞與張佩綸便先後被外派,從「清流」而主持實際事務。***主持實務后,才知許多事並非本本那樣簡單,不變通不行,張之洞漸成「洋務派」。由此,二人的命運生了判若雲泥的變化。

官運雲泥

1882年元月,張之洞補授山西巡撫,主政一方,終於躋身封疆大吏之列。

1882年元月到1884年5月,張之洞任山西巡撫兩年零四個月。在這兩年零四個月中,他席不暇暖,整頓吏治,清理地方財政,裁撤攤捐,清丈地畝,勸本務農,賑荒救災,嚴禁煙毒。最重要的是,在主管實際事務的過程中,他漸漸感到中國的傳統方法已不完全適用,開始向洋務派轉化。

他接受了多次到山西賑災的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在山西實行「洋務」的建議,包括開礦、興實業、辦學校。他聘請李提摩太當顧問,由李在太原組織學會向官員和士大夫演講,並伴以各種實驗,傳播近代科學知識。他認識到山西的洋務遠遠落後於沿海各省,於是專門設立了洋務局,要求下屬學習、講求洋務。他在《延訪洋務人才啟》中明確表示:「洋務最為當務之急」,西方「以商務為體、以兵戰為用」……

由於治晉有方,1884年5月末,在中法戰爭一觸即的關鍵時刻,清廷任命張之洞為戰爭關鍵處兩廣的總督。他支持黑旗軍,起用馮子材,協調戰爭中的各方各派關係,保障後勤,鎮南關大捷,張之洞功莫大焉。正是中法戰爭,使他對洋務的認識更加深刻,並開始在兩廣大辦洋務。

大辦洋務需要大量資金,但地方財政困難異常,張之洞於是不得不做出開放「闈姓」賭捐的驚人之舉。「闈姓」是晚清兩廣較為流行的一種以科舉考試進行賭博的方式,以猜中闈場中試考生的姓的多少為輸贏,故稱「闈姓」。咸豐、同治年間,廣東當局為籌軍餉,曾一度弛禁,但為「清流」奏請禁止。這時,原來的「清流」張之洞奏請開「闈姓」之賭,自然引起轟動。「山西禁煙,廣東開賭」,引人訕笑,種種嚴厲抨擊、參奏接踵而來。無奈之中,張之洞給朝廷上了《籌議闈姓利害暫請弛禁折》,為自己辯解。他分析了不得不弛禁的客觀原因后,對那些主張嚴禁者,他寫道:「命意何嘗不美,陳義何嘗不高。然但論闈姓之當禁,而不考歷年之未嘗禁,且不思禁省不禁澳之不如不禁」,如果弛禁,則「軍餉多一來源,民間少一搜刮」。命意美、陳義高卻不切實際,正是那些熟知經典、崇奉本本、死守教條的「清流」的問題所在;「清流」只有面對實際,才會知道不能凡事都按本本、教條去做,才有可能摒棄嗜好空談大話的陋習而逐漸「務實」。張之洞是「過來人」,對此體會一定格外深刻。

從1884年到1889年離任,他任兩廣總督四年,大力推行洋務事業,完成了向洋務派的轉化。由此,他成為洋務派後期的領袖人物,成為晚清一代名臣。離粵后,他先後擔任湖廣總督、兩江總督,晉體仁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學部大臣。光緒帝死後,年僅三歲的溥儀繼位,他又被賞太子太保銜。1909年秋,張之洞病逝,三天後清廷即上諭加恩謚予「文襄」,備極哀榮。

與張之洞的官運亨通相反,張佩綸卻是仕途坎坷潦倒。1883年年底,張佩綸進入綜理洋務的總理衙門,出任總理衙門大臣,開始管理實際事務。以官翹而執掌實際事務,35歲的張佩綸官至正三品,聲望更是如日中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何以至此(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二張」的命運(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