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2)

12.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2)

「拳毛」是李世民率兵平定劉黑闥時的戰馬,石雕中的拳毛是緩轡徐行的形象,它的左前腿提起欲向前邁步,右前腿微微傾斜,右後腿即將落地,左後腿還保持站立的姿態。這場戰爭之後,唐王朝統一全國的大業就基本完成了。「拳毛」的身上一共中了9支箭,由此可見當時戰爭的激烈殘酷,但是它依然帶傷堅持邁步前行,令人感動不已。唐太宗為之題贊:「月精按轡,天馬橫空,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白蹄烏」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立下了汗馬功勞,石刻「白蹄烏」勢不可當的造型再現了當年淺水原(今陝西省長武縣內)大戰之時,該馬勢若凌雲、所向披靡的無畏氣概。它昂怒目,四蹄騰空,鬃鬣迎風。唐太宗給它的贊詩為:「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轡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驃」是一匹毛色黃里泛白的戰馬,曾載李世民夜行二百餘里,激戰數十仗,一舉擊敗了臭名昭著的「兒皇帝」劉武周,收復了黃河以東山西等地。石雕中的特勤驃昂闊步,緩歩前行,表現了一種堅定、自信、豪邁的氣質。當年在戰場上,它載著李世民在敵軍中衝進殺出,由此可以想象它的神勇威猛。唐太宗為它的題贊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天險摧敵,乘危濟難。」

「青騅」和「什伐赤」都是李世民與竇建德勢力在武牢關大戰時的坐騎,二馬各中5箭,一役俱損。

「青騅」的形象是正在急速奔跑,四蹄騰空,尾巴上翹,馬鬃隨風飄拂,非常準確地表現出飛奔中的矯健姿態。它身上有5支箭,都是從前方射來,由此推斷應該是在衝鋒的時候被迎面射中的。但是這些箭大多射在馬身體的後部,這充分說明它當時奔跑速度之快,戰鬥之英勇。唐太宗給它的贊語是:「足輕電影,神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什伐赤」也是呈奔跑的姿態,其四條腿的動作刻畫得極為細緻,充分表現了駿馬在衝鋒陷陣時的態。它是李世民在洛陽和虎牢關與王世充、竇建德作戰時的坐騎。這一仗十分激烈,據說李世民在此戰役中傷亡了三匹戰馬,最後才艱難獲勝。什伐赤的臀部中了5箭,其中一箭從背後射中,其他4箭從前方射中,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戰鬥之殘酷。唐太宗贊語「瀍澗未靜,斧鉞神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昭陵六駿」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珍品,也是中華文物的稀世珍寶,被魯迅先生讚譽為「它是前無古人」的。然而,在20世紀初,「颯露紫」和「拳毛」卻被盜賣,現藏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另外四駿即「特勒驃」、「青騅」、「白蹄烏」、「什伐赤」,古董商又勾通美國商人將其打成塊企圖裝箱盜賣運往國外,后被愛國民眾現追回。在2002年8月至12月的昭陵北司馬門建築遺址的考古掘和清理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地現了六駿中「青騅」的後腿關節浮雕殘塊和「特勤驃」中的蹄腕浮雕殘塊,使這兩件稀世珍寶的部分殘缺得以彌補。同時還確定了六駿坐落的原始位置並現了六駿的底座。

唐太宗在營建昭陵時,詔令將「六駿」刻石留念,其用意一是為了彰顯自己昔日削平群雄、建立王朝的赫赫功績;二是為了懷念六駿在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三是為了告誡後世子孫,要牢記先輩創業之艱難。千百年後,當人們在欣賞「昭陵六駿」的英勇身姿時,當然也不會忘記唐太宗的良苦用心。先輩們的榮耀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英雄與寶馬一同譜寫的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將永遠在世間流傳。

是非功過任評說:乾陵無字天碑

中國歷史上,人死後立碑紀念的傳統由來已久。我國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立碑,但古代宮館中的碑並不是用來刻文章的,只是用以取日影計時間的;而古代宗廟中的碑也不刻文字,是用來栓系祭祀用的牛羊的;墓上的碑也只是木頭柱子,鑿有窟窿,以便穿繩裝轆轤,下棺時絞動轆轤使棺槨平穩地落入墓室。

刻了文字的碑是後來才有的,秦代把刻了文字的碑叫做「刻石」。碑,本是指豎石而的,相傳秦始皇就在泰山玉皇頂豎有無字碑。刻在碑上的文字,叫碑文,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的。如果不是為立碑而作的文章,即使刻在碑上,也不能叫碑文。秦漢以後,樹碑是為了刻文,有碑必有文,就不重視無字碑了,久而久之,文與碑合二為一,說到碑就有碑文。後來,刻碑風俗逐步走向了民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陪葬寶物:歷代帝王陵墓中的鎮墓文物(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