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虔誠的感恩來自內心最深處(1)

1.虔誠的感恩來自內心最深處(1)

稻盛和夫說:「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不是依靠我們自身的力量,而是應該感謝宇宙萬物。」

精彩解讀

知恩圖報,是說知道自己受了他人的恩惠,於是想辦法給予他人相應的報答。知恩圖報是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中的一種良好文明素養,是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之一。在生活中,人們常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知恩不報非君子」,可見人們對「知恩圖報」的肯定和倡導。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遇到好心人向我們伸出援手,很多人給過我們或大或小的幫助,有時候也許是舉手之勞,有時候卻可能是關乎生命的大恩德,所以,「知恩圖報」應該是每個受恩的人必須具備的基本人格素養。

感恩是稻盛和夫哲學中重要的一環,稻盛和夫先生把感恩作為他回報社會的第一要務。他在65歲選擇出家,他捨得自己一手創立的兩個世界500強的企業,他像一個普通的僧人一樣,開始過化緣、念經的生活。

化緣時必須身著深藍色布衣,頭戴竹笠,光腳穿草鞋,以行腳僧的形象走街串巷。站在信徒家的門口,口中念誦四弘誓願,讓信徒將布施的大米裝入肩背的行囊。持續了幾天對於稻盛和夫先生來說還未習慣的化緣之後,從草鞋的頂部露出來的腳趾由於與柏油路面摩擦而滲出血來。無奈走路的時候他得把重心移到腳後跟,但卻引起了腿肚子的酸痛。一天傍晚,稻盛和夫先生正背著沉重的行囊,拖著疲憊不堪的腳步走著,一位正在街旁打掃落葉的婦女靠近他說:「累了吧,你拿著去買個麵包吃吧。」悄悄地施捨給他100日元。拿著這枚硬幣,不知為什麼稻盛和夫先生感到難以表的幸福,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位婦女看上去並不富裕,但她向稻盛和夫先生布施的這種美好善良的心靈,是他在過去的人生中從未體驗到的,是那麼清新和純潔。稻盛和夫說:「我們之所以能夠生存下去,不是依靠我們自身的力量,而是應該感謝宇宙萬物。」

稻盛和夫先生說:「社會上有人認為積聚財富、贏得地位和名譽才是人生的意義,但我卻一直強調『為社會、為世人而鞠躬盡瘁才是一個人最高尚的行為』。思善事、行善事,就能有善報,而為非作歹就會招來惡報。要行善事,就必須摒棄利己之心,不斷磨鍊、美化心靈。做到了這一點,就會自潔其身。

稻盛和夫先生在自傳中說道:「如果命運正處於逆境之中,那麼無論怎樣努力地行善,或許也不會立刻顯現出善果,但從更長的幾十年的時間跨度來看的話,行善必將有善報。另外,無論有何種幸運降臨,在感到慶幸的同時,還必須時刻保持一顆謙虛之心,傲慢狂妄只會成為自取滅亡的原因。在波瀾萬丈的人生中,無論遇到怎樣的艱難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嘆息、墮落,而是應該積極樂觀地接受人生的考驗,腳踏實地地付出努力。無論對於何種命運,只要時刻抱有感恩之心,積極進取,人生的大門自然就會敞開。在我古稀之年,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

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感恩的重要性,這樣才會真正地去回報社會,去回報幫助過我們的人,知恩圖報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我們從這個社會中吸取了太多,所以要回報他。如果不能做到知恩圖報,那麼冷漠會隨之而來,對別人對社會冷漠,也會受到別人的同樣冷漠的對待。

施予恩惠和報答恩惠是維繫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感的紐帶,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不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必然會受到人們的譴責和唾棄,所以,我們年輕人應該懂得知恩圖報,讓知恩圖報這種高尚的品德在施予和報答中形成良性循環,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讓人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要做到知恩圖報,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懂得我們每一次成功、每一點進步都不僅僅是個人努力的結果,這中間離不開父母的培養、老師的教育、朋友的幫助,甚至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如果時時懷著感恩之心,那麼就會時時想著知恩圖報,每個人都把知恩圖報落實到行動上,才能真正營造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氛圍,才會使這個日漸物慾橫流、感淡漠的社會多一些柔和溫暖。我們每一位年輕人都有責任去營造知恩圖報的社會氛圍,因為這不僅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更是一個人實現健全人格必須做到的。

智慧小語

虔誠的感恩來自內心深處,只有真正的從內心認識到需要感恩,才能更好地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恩社會。真正的感恩不必掛在嘴上,真正的感恩不必寫在臉上。人在世界上,會得到很多,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忘記回報,那終有一天,你將再也無法得到社會的給予。常懷感恩之心,是每個人都要學習做到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稻盛和夫經營真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經營真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虔誠的感恩來自內心最深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