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貨幣是怎樣演變的?(1)

1.貨幣是怎樣演變的?(1)

現在我們知道了,貨幣並非自古就有,而是經歷了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和固定的一般等價物三個階段。貝殼是貨幣,金銀也是貨幣,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紙幣也是貨幣,那銀行儲蓄卡、信用卡是貨幣嗎?貨幣是如何從貝殼等實物演化成今天所使用的紙幣的?將來貨幣形式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為了更容易理解,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貨幣的基本職能。貨幣主要有兩大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所謂價值尺度,就是指貨幣充當衡量商品所包含價值量大小的社會尺度。我們通過一件件衣服的標價,就知道該件商品大概的價值,同樣我們可以通過家用電器的報價,了解到它的價值。我們甚至還知道衣服和家用電器的價值差異。這就是價值尺度,貨幣能將看不見的價值直觀地表現出來。貨幣的另一個基本職能是充當流通手段,指的是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即購買手段的職能。通俗地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只要有貨幣,就能買到別人出售的任何東西。

從貨幣的兩大基本職能出,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貨幣的形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歷史上各個不同的時期,即使在同一時期,由於況的不同,貨幣也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唯一不變的是貨幣的功能,人們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東西並賦予其貨幣的功能。它可以是實物,可以是金銀,也可以是紙張塑料,甚至可以只是一串數字或符號。有了這樣一個觀念,我們便可以很好地理解貨幣的演變過程。

萌芽階段:實物貨幣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貨幣的前身應該是一般等價物,它可以是糧食,也可以是一隻羊。但普通的一般等價物還是不方便,不能滿足人們越來越豐富的需求,人們需要找一種大家都認可的實物充當一般等價物,這就是實物貨幣。在中國歷史上,龜殼、海貝、蚌珠、皮革、齒角、米粟、布帛、農具等都曾作為實物貨幣被使用過。通常,實物貨幣需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即它應是外來品(稀有)或者是內部普遍使用的資產(象徵財富)。既然要大家都接受,那一定是好的東西,既有較高的價值,又美觀。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自古而然。

但是,隨着交易的不斷擴大,一個部落喜歡的東西和另一個部落喜歡的東西很可能不一樣,這樣就沒法交易。為此,鄰近的幾個部落之間就想找一種各個部落都能接受的實物來充當貨幣。這樣,人們交易範圍不斷擴大,也就需要不斷尋找更大範圍內認可的實物充當貨幣。另外,實物貨幣有它不可克服的缺點,它們或體積笨重、不便攜帶;或質地不均、大小不一、難以分割,這就導致了可以用質地不一樣的貨幣去買同樣的東西,這樣當然有失公平,而且不能像今天一樣找零錢,很不方便。正是這些缺點,我們就能理解,隨着商品交換和貿易的展,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所取代是必然的趨勢。

起步階段: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的出現和生產力的展是分不開的,當人們掌握了一定的鑄造和冶鍊技能后,很容易想到用金屬來做貨幣。最早是一些賤,如鐵或者銅,後來為適應社會交換的展有逐步向貴金屬(如金、銀)過渡,並最後固定在金銀上。正如馬克思所說,「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是貨幣」。金屬貨幣所具有的價值穩定、易於分割、便於儲藏等優點,確非實物貨幣所能比。

人們最初使用的都是金銀條塊形式,這樣,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鑒定其成色和分量以保證金銀條塊的價值,十分不便。為了交換的方便,逐漸產生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和標明額麵價值的金屬鑄幣,這種鑄幣剛開始是由一個區域中非常有信用的名門望族鑄造,但是不同區域之間交換時,還需要檢驗成色。最後逐漸由國家鑄造,作為法定的貨幣在市場上流通,避免了每次交易時都要檢驗成色的繁瑣。我們經常能在古裝電視劇上看到,銀子都是元寶形狀,每個元寶都能看出是官銀還是私銀,而且都按照固定的重量分類,那些切割剩下的邊角,就是一些碎銀子。金銀成了人們最喜歡的貨幣,也是當時最合適的。那為什麼後來金銀會被紙幣所取代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金銀越來越難以勝任貨幣的流通功能。尤其是在西方工業革命后,人類生產力極大提升,社會財富空前積累,交換也就非常達,對金銀的需求量猛增,而金銀的產量卻受天然儲備和開採技術的限制,難以滿足人們不斷擴張的生活需求,最終被紙幣取代。毫無疑問,金銀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交換,推動了社會的展。我國從商周時期就開始使用金屬貨幣,直到民國時期。直到現在,金銀仍然是財富的象徵,人們對金銀有着不一般的結,仍有人呼籲重回金銀本位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貨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貨幣是怎樣演變的?(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