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同行冤家,中國年畫第一案(2)

17.同行冤家,中國年畫第一案(2)

去過楊洛書家的國家領導人和國內外友人,無不為他的高超技藝和他珍藏的年畫畫版數量所折服。***他至今還珍藏著明清以來的1000餘塊畫版,囊括了楊家埠現存的所有年畫樣版。加上他後來創作的畫版,總數大約在2500塊畫版左右,這個數量毫無疑問是中國之最。1996年,楊家埠村專門投資建起了「楊洛書年畫博物館」。作為民間藝人建博物館,至少在山東楊洛書是頭一個。他還代表民間藝人多次出訪歐美和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其高超技藝令外國友人嘆為觀止。

楊洛書沒有別的奢望,只希望有生之年將楊家埠年畫史上的所有年畫畫版全部刻齊,給後人留下一筆文化財富。

每幅年畫一般需要1塊線版,4塊色版,共計5塊畫版,維護和拯救傳統木版年畫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工程。由於常年久坐刻版,他患了嚴重的胃病和椎間盤突出,1。70米的身體瘦得只剩下80多斤,他不是沒錢治病,也並非吝嗇。很多著名醫院和專家提出免費為他治療,可他總怕耽誤了刻版,他覺得在有生之年給後人留下點什麼才能無憾。無論春夏秋冬,他都是一邊大把嚼著胃藥,一邊像只雕蟲趴在畫版上雕著刻著。這位僅讀過幾年私塾的民間老藝人也許意識不到:他在雕刻著帝王將相、門神好漢的時候,也在雕刻著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

如果單純從民間藝術的角度來審視楊洛書,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年畫王。但是,看重名聲的楊洛書並沒意識到,「名人」是把雙刃劍。「年畫王」這個名頭給他帶來的不僅僅是名氣上的,更重要的是物質上的。12年前我第一次採訪楊洛書的時候,他一個人獨自守在自家有些黑暗的小南屋裡,默默地雕刻著畫版,幾乎沒有人打擾他,那時候他是清靜的。因為光線黯淡,當時為了給他拍張清晰的照片,不得已把畫版拿到院子里。當楊洛書出名之後,隨之是慕名而來的各種媒體的採訪,政府官員的接見,外國友人的拜訪,大批客戶的到來。當然,讓更多人眼紅的是楊洛書因此財了。

作為鄉土上的一個普通村莊,楊家埠以風箏和年畫而聞名,幾乎家家戶戶都從事年畫和風箏的加工和製作,他們都是從老祖宗那裡傳承下來的手藝,以往的行市也都是統一的價格,銷售量也都差不多。但是,自從「年畫王」成為楊洛書的「招牌」之後,他的同順德畫店不但坐等客戶上門,而且往往供不應求。利益的驅動使得這位年畫藝人無意之中成為眾矢之的。

後來楊洛書談起別人對他的態度時說:「大家都種一樣的地,我家的一畝地打1000斤糧食,人家的一畝地才打100斤,別人就生氣,就把磚頭瓦塊往我地里扔。眼紅啊!」

本來楊洛書只是個謹小慎微的民間藝人,常年患有老胃病使他長得瘦小枯乾,尤其是我看到老先生頭戴博士帽的那張很彆扭的照片,不知道是喜還是憂。如果楊洛書一直墨守著他的清貧,或者默默無聞地雕刻著他的畫版,肯定不會有後來的官司。

年畫同行,兩位專家的前世今生。

木版年畫在唐代初露端倪,宋代成熟並成型。木版年畫作為我國流傳時間最長、流傳範圍最廣的民間藝術,在當代失卻了應有的價值,不再為人們所看重。年畫作為民間文化面臨消失和消亡最為緊迫的一種文化遺產,2003年「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被批准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列入文化部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這是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聯合實施的對民間文化進行國家級搶救、普查和整理的巨大工程。在這項行動中,年畫搶救工作是率先實施的。

在山東濰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楊洛書「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另外一位木版年畫專家張殿英先生也被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與一直生活在鄉土上的楊洛書不同的是,張殿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培養的美術教師,曾在昌濰師專任教。由於對年畫的偏愛,張殿英於1981年調到濰縣年畫研究所,開始了從實踐到理論兩個方面傳承木版年畫的計劃。在當地年畫藝人的協助下,張殿英從濰坊市寒亭區的楊家埠、齊家埠等生產年畫的村莊,收集了年畫畫版500多套,為木版年畫的深入研究和後來的開經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退休后,張殿英不忍看到木版年畫「人亡藝絕」,於是回到故鄉濰坊市的安丘青雲山民俗遊樂園創辦了年畫館,繼續他的年畫創作和理論研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慾壑難填(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慾壑難填(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同行冤家,中國年畫第一案(2)

%